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表现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6 22:42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9年8月我院90例确诊为SF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预后不良组(16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FT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总结SFTS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预后不良组消化道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多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尿酸及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影响SFT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7.708,95%CI:1.692~35.114);85例患者胸部CT平扫表现包括双肺索条(49.41%),胸腔积液(51.76%),腋窝淋巴结肿大(18.82%);78例患者腹部CT表现包括胰周渗出(3.85%),腹腔积液(11.54%);31例盆腔CT扫描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70.97%)。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指标水平过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中枢神...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 2020,33(1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患者胸部CT表现
患者腹部CT表现
图2 患者腹部CT表现SFTS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无明显异常或仅有少许索条,胸腔积液。重症患者可出现肺水肿、肺泡出血等表现,部分患者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时可出现相应的感染性病灶。本研究中1例患者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咯血约300 ml,右肺中上叶见片状磨玻璃局部高密度,符合肺泡积血表现,肺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出血血管,考虑SFTS损伤肺小毛细血管血管可能。本组继发感染患者中曲霉占多数,仅1例肺部表现为典型气道侵袭性肺曲霉菌病。3例首诊CT双肺上叶胸膜下磨玻璃伴小叶间隔增厚,病程中主要表现片状磨玻璃伴实变和小叶间隔增厚,并可见未受累闲置区。胸膜下病变提示受累肺小叶内肺泡渗出、间质水肿,可能与SFTS全身炎症反应有关[11]。患者病程进展迅速并2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胸膜下磨玻璃的出现间接反映重症SFTS。SFTS浅表淋巴肿大、触痛常见,CT检查显示淋巴结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少量渗出,肿大淋巴结间无融合趋势,提示坏死性淋巴结炎可能。相对于少数纵隔淋巴结肿大且周围脂肪间隙清楚、无渗出,需结合临床考虑。腹部CT少数可见胰周渗出、腹腔积液,对SFTS诊断无特异性。3例软组织血肿形成,考虑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本组患者中出现神经症状者仅1例患者头颅MRI提示侧脑室旁点状急性脑梗灶,因样本量较少无法明确诊断征象,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J]. 毛雪兰,邓宝成. 中国全科医学. 2019(24)
[2]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J]. 龚磊,朱敬蕊,张勇,汪金生,吕勇,张磊,宋丹丹,吴家兵,苏斌. 现代预防医学. 2019(15)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J]. 周一萌,李尧,吕月,牛志强. 疑难病杂志. 2019(07)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早期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J]. 李金娥,牛同红. 安徽医学. 2019(04)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其病原学研究进展[J]. 汪静杰,刘志新,位秀丽,杨靖,李健,谭华炳,刘龙. 天津医药. 2019(02)
[6]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J]. 王宁,张伟,段建平,马艳丽,陈志海,范天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11)
[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研究进展[J]. 朱娜玲,唐伟平,程明基,唐时幸. 中国热带医学. 2018(03)
本文编号:3304511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 2020,33(1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患者胸部CT表现
患者腹部CT表现
图2 患者腹部CT表现SFTS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无明显异常或仅有少许索条,胸腔积液。重症患者可出现肺水肿、肺泡出血等表现,部分患者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时可出现相应的感染性病灶。本研究中1例患者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咯血约300 ml,右肺中上叶见片状磨玻璃局部高密度,符合肺泡积血表现,肺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出血血管,考虑SFTS损伤肺小毛细血管血管可能。本组继发感染患者中曲霉占多数,仅1例肺部表现为典型气道侵袭性肺曲霉菌病。3例首诊CT双肺上叶胸膜下磨玻璃伴小叶间隔增厚,病程中主要表现片状磨玻璃伴实变和小叶间隔增厚,并可见未受累闲置区。胸膜下病变提示受累肺小叶内肺泡渗出、间质水肿,可能与SFTS全身炎症反应有关[11]。患者病程进展迅速并2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胸膜下磨玻璃的出现间接反映重症SFTS。SFTS浅表淋巴肿大、触痛常见,CT检查显示淋巴结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少量渗出,肿大淋巴结间无融合趋势,提示坏死性淋巴结炎可能。相对于少数纵隔淋巴结肿大且周围脂肪间隙清楚、无渗出,需结合临床考虑。腹部CT少数可见胰周渗出、腹腔积液,对SFTS诊断无特异性。3例软组织血肿形成,考虑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本组患者中出现神经症状者仅1例患者头颅MRI提示侧脑室旁点状急性脑梗灶,因样本量较少无法明确诊断征象,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J]. 毛雪兰,邓宝成. 中国全科医学. 2019(24)
[2]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J]. 龚磊,朱敬蕊,张勇,汪金生,吕勇,张磊,宋丹丹,吴家兵,苏斌. 现代预防医学. 2019(15)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J]. 周一萌,李尧,吕月,牛志强. 疑难病杂志. 2019(07)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早期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J]. 李金娥,牛同红. 安徽医学. 2019(04)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其病原学研究进展[J]. 汪静杰,刘志新,位秀丽,杨靖,李健,谭华炳,刘龙. 天津医药. 2019(02)
[6]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J]. 王宁,张伟,段建平,马艳丽,陈志海,范天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11)
[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研究进展[J]. 朱娜玲,唐伟平,程明基,唐时幸. 中国热带医学. 2018(03)
本文编号:3304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3045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