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斑马鱼肌内注射海分枝杆菌致结核性创面及皮下窦道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00:06

  本文关键词:斑马鱼肌内注射海分枝杆菌致结核性创面及皮下窦道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成年斑马鱼背部肌内注射海分枝杆菌建立结核性创面模型,初步探讨结核性创面的发病及皮下窦道形成机制。方法:采用成年斑马鱼背部肌内注射1.095×104cfu海分枝杆菌方法建立结核性创面模型,通过活体肉眼跟踪观察、组织病理、抗酸染色来验证该动物模型,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核性创面斑马鱼组织内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活体跟踪肉眼观察20周,实验组中71.4%(5/7)的斑马鱼出现深达肌层的创面,创面最早均出现在背部注射点附近,起初可见皮肤局部轻度红肿,随病程进展,皮肤红肿加重,一旦肿物破裂后可形成圆形创面,除了背部,后期创面也可出现在侧腹部,平均出现创面时间为注射后59天,2周后创面仍不愈合;创面组织学研究显示在肌肉组织中有大量上皮样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类肉芽肿病灶;抗酸染色结果显示大量抗酸杆菌聚集在创面周围的完整皮肤内;高通量测序发现:海分枝杆菌感染致结核性创面斑马鱼炎症相关基因: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显著上调,穿孔素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肌肉蛋白相关基因:acta1b、ckmb、ckma、mylpfa等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在成年斑马鱼背部肌内注射海分枝杆菌可成功建立结核性创面模型。海分枝杆菌感染致结核性创面斑马鱼肌肉蛋白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炎症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穿孔素基因表达下调。结核性创面皮下窦道形成机制可能是肌细胞于抗结核免疫中发生凋亡、坏死,从而形成皮下窦道。
【关键词】:创面 结核 斑马鱼 海分枝杆菌 窦道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2;R63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1 材料与方法10-16
  • 1.1 实验材料10-11
  • 1.2 研究方法11-13
  • 1.3 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13-14
  • 1.4 统计学处理14-16
  • 2 结果16-22
  • 2.1 结核性创面模型建立16-19
  • 2.2 肌肉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19-20
  • 2.3 炎症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穿孔素基因表达下调20-22
  • 3 讨论22-25
  • 4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33
  • 综述33-42
  • 参考文献38-42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和学术活动42-43
  • 致谢43-45
  • 个人简历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斐,李卫华,金泰^,

本文编号:335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35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8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