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突破性病例病毒分子生物学分析及水痘疫苗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06:58
目的:1、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取曾经接种过水痘疫苗并又患水痘者的皮肤破损处水疱液,通过分离、鉴定后获得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分离株,并对VZV ORF62基因进行研究分析,由此区分感染是由V-Oka疫苗株还是野毒株引起的,同时了解造成突破性水痘的原因。2、应用FAMA(膜抗原荧光抗体法)对临床收集的健康人群接种水痘疫苗前(0d)血清及接种水痘疫苗后(42d)双份血清进行分析,研究人群VZV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在疫苗接种前后的差异,同时验证接种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水痘疫苗免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集临床诊断为水痘患者的皮肤疱疹液共7例,将其接种到人胚胎成纤维细胞(MRC-5),经过病毒分离、鉴定后,扩增病毒,提取VZV临床分离株和V-Oka疫苗株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VZV开放读码框(ORF)62部分基因片段,并利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与V-Oka疫苗株和野毒株基因序列做对比,从而确定临床分离株是V-Oka疫苗株还是野毒株。2、招募1-12岁健康儿童共530名,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水痘及水痘流行病学概述
1.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结构及不同毒株的鉴别方法
1.3 水痘疫苗的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
1.4 突破性水痘发生的原因及目前国外采取的预防方法
1.5 检测水痘抗体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1.6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水痘疫苗接种后突破性水痘患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分析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毒株
1.1.2 细胞
1.1.3 载体
1.1.4 临床标本
1.1.5 免疫抗体
1.1.6 实验试剂
1.1.7 试剂盒
1.1.8 主要仪器设备
1.1.9 溶液配制
1.1.10 VZV病毒临床标本的采集
1.1.11 病毒分离
1.1.12 病毒鉴定
1.1.13 引物的设计
1.1.14 病毒DNA提取
1.1.15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病毒基因片段
1.1.16 琼脂糖凝胶产物回收试剂盒纯化PCR产物
1.1.17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1.18 质粒和DNA片段的连接
1.1.19 连接产物的转化
1.1.20 重组质粒的筛选、鉴定与提取
1.1.21 重组质粒的电泳检测、酶切及PCR鉴定
1.1.22 测序鉴定
1.2 结果
1.2.1 病毒分离结果
1.2.2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结果
1.2.3 PCR扩增ORF62部分基因片段电泳图
1.2.4 目的基因的回收
1.2.5 重组质粒电泳检测图
1.2.6 重组质粒酶切电泳图
1.2.7 重组质粒PCR后电泳检测结果
1.2.8 测序结果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水痘疫苗接种前后免疫应答情况及安全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病毒
2.1.2 血清
2.1.3 细胞
2.1.4 实验试剂
2.1.5 溶液的配制
2.1.6 抗体
2.1.7 实验仪器
2.1.8 实验步骤
2.1.9 免疫应答结果判定
2.1.10 抗体水平检测及疗效评定标准
2.1.11 不良反应观察内容
2.1.12 局部不良反应
2.1.13 全身不良反应
2.1.14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FAMA法观察结果与阴阳性鉴定结果
2.2.2 受试者性别情况分析
2.2.3 受试者年龄情况分析
2.2.4 受试者不同年龄组免前抗体滴度统计
2.2.5 受试者免前易感者和非易感者情况分析
2.2.6 易感人群接种不同疫苗后免疫前后抗体情况对比
2.2.7 非易感人群接种不同疫苗后免疫前后抗体情况对比
2.2.8 局部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2.2.9 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作者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突破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卢莉,索罗丹,富继业,吴劲,蔡军芳,崔长弘,李彦丽,白宏伟,唐田,马蕊. 疾病监测. 2010(02)
[2]水痘疫苗使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王钰宁,井申荣.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07)
[3]长生科技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J]. 陆小军,周伟忠,顾凯风,朱凤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3)
[4]两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的对比研究[J]. 陈思玉,赵久霞.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02)
[5]建立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评价北京株冻干水痘疫苗免疫效果[J]. 谢云,李秀玲,刘立新,何薇薇,张中洋,张晨,宋衍燕,陈海平,周铁群.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5(02)
[6]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研究与应用[J]. 王志军,钱颖,张彦,王树巧,谢广中.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0(04)
硕士论文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D]. 甘霖.安徽医科大学 2010
[2]水痘疫苗免疫效果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D]. 宋颖丽.昆明理工大学 2009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株在Vero细胞中传代适应及ELISA检测血清IgG研究[D]. 庞宇.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0017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水痘及水痘流行病学概述
1.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结构及不同毒株的鉴别方法
1.3 水痘疫苗的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
1.4 突破性水痘发生的原因及目前国外采取的预防方法
1.5 检测水痘抗体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1.6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水痘疫苗接种后突破性水痘患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分析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毒株
1.1.2 细胞
1.1.3 载体
1.1.4 临床标本
1.1.5 免疫抗体
1.1.6 实验试剂
1.1.7 试剂盒
1.1.8 主要仪器设备
1.1.9 溶液配制
1.1.10 VZV病毒临床标本的采集
1.1.11 病毒分离
1.1.12 病毒鉴定
1.1.13 引物的设计
1.1.14 病毒DNA提取
1.1.15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病毒基因片段
1.1.16 琼脂糖凝胶产物回收试剂盒纯化PCR产物
1.1.17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1.18 质粒和DNA片段的连接
1.1.19 连接产物的转化
1.1.20 重组质粒的筛选、鉴定与提取
1.1.21 重组质粒的电泳检测、酶切及PCR鉴定
1.1.22 测序鉴定
1.2 结果
1.2.1 病毒分离结果
1.2.2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结果
1.2.3 PCR扩增ORF62部分基因片段电泳图
1.2.4 目的基因的回收
1.2.5 重组质粒电泳检测图
1.2.6 重组质粒酶切电泳图
1.2.7 重组质粒PCR后电泳检测结果
1.2.8 测序结果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水痘疫苗接种前后免疫应答情况及安全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病毒
2.1.2 血清
2.1.3 细胞
2.1.4 实验试剂
2.1.5 溶液的配制
2.1.6 抗体
2.1.7 实验仪器
2.1.8 实验步骤
2.1.9 免疫应答结果判定
2.1.10 抗体水平检测及疗效评定标准
2.1.11 不良反应观察内容
2.1.12 局部不良反应
2.1.13 全身不良反应
2.1.14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FAMA法观察结果与阴阳性鉴定结果
2.2.2 受试者性别情况分析
2.2.3 受试者年龄情况分析
2.2.4 受试者不同年龄组免前抗体滴度统计
2.2.5 受试者免前易感者和非易感者情况分析
2.2.6 易感人群接种不同疫苗后免疫前后抗体情况对比
2.2.7 非易感人群接种不同疫苗后免疫前后抗体情况对比
2.2.8 局部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2.2.9 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作者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突破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卢莉,索罗丹,富继业,吴劲,蔡军芳,崔长弘,李彦丽,白宏伟,唐田,马蕊. 疾病监测. 2010(02)
[2]水痘疫苗使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王钰宁,井申荣.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07)
[3]长生科技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J]. 陆小军,周伟忠,顾凯风,朱凤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3)
[4]两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的对比研究[J]. 陈思玉,赵久霞.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02)
[5]建立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评价北京株冻干水痘疫苗免疫效果[J]. 谢云,李秀玲,刘立新,何薇薇,张中洋,张晨,宋衍燕,陈海平,周铁群.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5(02)
[6]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研究与应用[J]. 王志军,钱颖,张彦,王树巧,谢广中.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0(04)
硕士论文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D]. 甘霖.安徽医科大学 2010
[2]水痘疫苗免疫效果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D]. 宋颖丽.昆明理工大学 2009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株在Vero细胞中传代适应及ELISA检测血清IgG研究[D]. 庞宇.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0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4300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