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

发布时间:2017-07-07 17:25

  本文关键词: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止凝血、肝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的实验诊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血吸虫病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肝硬化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血细胞分析 肝功能 肝纤维化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慢血)、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抗凝血功能、纤溶功能、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血细胞分析结果。以阐明上述各型肝病与凝血功能、抗凝血功能、纤溶功能、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及血细胞含量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明确各实验指标上述肝病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江西省寄生虫研究所有明确诊断为慢血、晚血患者各50例和本院明确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各50例。年龄35-70岁,平均57岁。同时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要求正常饮食,不抽烟、近期无饮酒,正常睡眠等,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年龄35-66岁,平均52岁。在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前空腹抽取静脉血,凝血功能、血细胞分析、肝功能指标4小时之内检测,抗凝血功能、纤溶物质和肝纤维化指标分离血浆-70℃保存后统一检测。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血组凝血功能(PT、APTT、TT、Fg)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III、PC、PS)差异有显著性,纤溶指标PLG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晚血组PT、TT、Fg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慢乙肝和乙肝肝硬化组的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慢血组患者与晚血组患者在PT和TT的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而APTT和Fg无显著性差异,AT-Ⅲ和PC有显著性差异而PS无显著性差异,D-二聚体、PLG有显著性差异;慢血和慢乙肝患者比较凝血功能、抗凝血功能、PLG差异非常显著而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晚血和乙肝肝硬化比较凝血功能除TT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差异非常显著,抗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有显著性差异;慢乙肝和乙肝肝硬化组在TT、Fg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而PT、APTT有显著性差异,抗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有显著性差异,PLG无显著性差异。2.慢血、晚血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细胞分析项目(WBC、RBC、Hb、PLT)较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且乙肝肝硬化组最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WBC、RBC、Hb较健康对照组略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慢血组和晚血组的WBC结果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的RBC、Hb及PL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组和慢乙肝组在血细胞分析结果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对慢乙肝和乙肝肝硬化组、晚血和乙肝肝硬化组进行比较,血细胞分析各项结果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f0.001)。3.血吸虫病患者(慢血和晚血)与健康对照比较,除总蛋白TP外,其他项目(ALT、AST、TBIL、DBIL、ALB、GLB、GGT、ALP、AFP)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血和晚血相比较,除总蛋白TP和AFP外,其他项目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乙型肝炎组ALT、AST、TBIL、DBIL、GGT、AL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TP、ALB、GLB明显减低(P0.05),而AFP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其秩均值与对照基本一致(P0.05)。慢乙型肝炎组和慢血组比较所有肝功能项目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肝肝硬化组ALT、AST、TBIL、DBIL、GLB、GGT、AL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TP和ALB明显减低(P0.05),而AFP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其秩均值与对照基本一致(P0.05)。乙肝肝硬化组与慢乙型肝炎组比较,是除Glb、GGT、ALP无差异之外(P0.05),其他项目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肝肝硬化组ALT、AST、TBIL、DBIL、TP、ALB皆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与晚血组比较ALT、AST、ALB、GLB、GGT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项目差异不明显(P0.05)。4.慢血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IVC)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HA、LN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01),其他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晚血组的血清HA和LN明显高于对照(P0.001),而PCIII和IV-C与对照基本一致(P0.05);晚血组与慢性组比较,HA和PCIII明显增高(P0.05),两组血清LN和IV-C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组,HA、LN、PCIII、IVC指标皆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1);乙肝肝硬化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只有PCII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慢乙肝组与慢血组相比,HA、LN、PCIII、IVC所有指标水平增加,差异显著(P0.001)。乙肝肝硬化组与与晚血组比较,HA、LN、PCIII、IVC所有指标皆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01)。结论:慢血、晚血、慢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在凝血、抗凝血、纤溶功能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血细胞数量和含量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联合检测,及时发现肝病患者止凝血功能障碍、血细胞分析异常、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异常改变,对临床医生在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指导以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吸虫病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肝硬化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血细胞分析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32.21;R512.62;R57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中英文缩写词表11-12
  • 第一章 引言12-14
  • 第二章 慢血、晚血、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14-21
  • 2.1 材料15
  • 2.2 方法15-16
  • 2.3 结果16-19
  • 2.4 讨论19-21
  • 第三章 慢血、晚血、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细胞分析21-25
  • 3.1 材料21-22
  • 3.2 方法22
  • 3.3 结果22-23
  • 3.4 讨论23-25
  • 第四章 慢血、晚血、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变化25-29
  • 4.1 材料25
  • 4.2 方法25-26
  • 4.3 结果26-28
  • 4.4 讨论28-29
  • 第五章 慢血、晚血、慢性乙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29-33
  • 5.1 材料29-30
  • 5.2 方法30
  • 5.3 结果30-31
  • 5.4 讨论31-33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33-35
  • 6.1 结论33
  • 6.2 创新点33-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9-40
  • 综述 肝病病人出凝血的实验室诊断及新进展40-44
  • 参考文献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勤 ,杨惠仙 ,史航宇;乙肝肝硬化并肝性脊髓病1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2 利娟,王立红;复欣治疗乙肝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2003年06期

3 温彦丽;;乙肝肝硬化预后临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延军,冯继红,徐光华;病毒载量在乙肝肝硬化中的意义探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年02期

5 秦佑娟;姚元珠;;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年04期

6 刘仲满;;血清粘附分子及其相关指标检测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诊治的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7 张立婷;赵荣荣;;乙肝肝硬化并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年15期

8 崔文娟;朱凤群;马列婷;赵英仁;蔺淑梅;樊万虎;叶峰;;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9 马晓艳;韩涛;裴彦祯;李莹;邢晶;宋佐莉;;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水平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34期

10 刘超群;浦江;付山峰;李欣;李辉;王晓辉;崔立红;;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及内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于晓辉;杨晓萍;段惠春;戴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不同分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尤红;;中国乙肝肝硬化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过建春;;乙肝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8年

4 韦解民;;软肝汤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赵丽娜;刘志国;潘阳林;周新民;樊代明;;血浆骨桥蛋白表达水平与乙肝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6 王宪波;;乙肝肝硬化诊治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陈亚岗;;乙肝肝硬化患者监测和治疗的策略[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东;戴炜;邬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蛋白营养支持治疗[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潘陈为;林胜弟;诸葛璐;林巍;金玲湘;陶崇林;;胎盘生长因子在乙肝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齐志丹;王玉红;高瑞o,

本文编号:531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531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