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筛查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筛查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梅毒 梅毒逆向筛查程序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颗粒胶凝集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梅毒逆向筛查程序方案,分析其在实验室诊断及梅毒筛查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同时对2015年1至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各门诊及病房梅毒筛查者23 389份标本进行检测。以TPPA为标准,方法间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通过各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总符合率的比较,分析TP-ELISA作为初筛方法的梅毒逆向筛查程序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统计TP-ELISA的S/CO值与TPPA阳性结果的相关性,简化逆向筛查程序。结果 23 389份标本中,TPPA筛查阳性率为3.38%(790份),TP-ELISA、TRUST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63%(849份)、1.89%(443份)。TP-ELISA与TPPA在梅毒筛查时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K=0.954),TRUST与TPPA一致性一般(K=0.693),TP-ELISA的灵敏度为99.1%,大于TRUST的灵敏度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发现,当TP-ELISA的S/CO值≥5.0时,其结果与TPPA结果完全一致;当TP-ELISA的S/CO值分布在1.0~4.99之间时,有66例假阳性;当TP-ELISA的S/CO值≤1.0时,所有样本中存在7例假阴性(6例样本TRUST阳性)。结论 TRUST敏感度较低,单独作为梅毒筛查不利于大量隐性梅毒患者的发现;TP-ELISA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与TPPA一致,其操作简单,可以自动化批量检测,成本低,适用于临床大样本筛查。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关键词】: 梅毒 梅毒逆向筛查程序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颗粒胶凝集试验
【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4KYB352)~~
【分类号】:R759.1
【正文快照】: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我国梅毒近年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回升趋势,特别是东南部沿海地区已成为梅毒的高发区[1]。同时由于传统的梅毒筛查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国内临床实验室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筛查方案。本文通过医院实验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梅,于立勤,齐保权,任英;108例梅毒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贾丽君,王淑琴;梅毒30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1年01期
3 罗汉超;梅毒患者的结婚问题刍议[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年03期
4 李秋涛,樊曼云,张秋堂,郑晓红,曹鸿玮;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3期
5 张秀英,陈懿德,庞玉森,张景生,严静丽;早期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和白介素10水平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3期
6 袁定芬 ,张名莉 ,徐佩红;梅毒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8期
7 王会民,贾彦如,陈惠荣;梅毒107例临床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陶世龙,周希浦,朱锋;梅毒患者血清三项试验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年03期
9 张霞,马琳,孙玉娟;梅毒接触传染1例报道[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沈志祥,郭冠升,高宜云;1133例梅毒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荣;杨冬林;;出入境人员潜伏期梅毒放行标准探讨[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劳力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专场 一组首诊于其它科室的梅毒[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杨森;张学军;;梅毒的治疗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军;王林娜;左亚刚;刘永鑫;刘秀荣;郑和义;;1125例梅毒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马彦;杨慧卿;马玉;岑雯;冯文莉;王丽;;2006-2008年住院患者感染梅毒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6 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于笑难;胡华;刘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梅毒患者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简华慧;;50对夫妻间梅毒发病情况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权哲;李刚;方芳;翁孟武;;387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雁;;浅析老年梅毒阳性[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正邦 王飞;警惕梅毒检查的“阴差阳错”[N];健康报;2006年
2 副主任医师 徐井芳;梅毒的发病有什么特点[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记者 郑灵巧;卫生部出台国家预防控制梅毒规划[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张新生;巴西将推出快速检验梅毒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0年
5 董正邦;梅毒检查与治疗中的特殊现象[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刘志刚;梅毒治疗的要点[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董正邦邋王飞;当心梅毒检查的“阴差阳错”[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王安兰;接吻传播哪些疾病[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兵;梅毒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2 刘汝元;后天梅毒患者延迟就医及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大学;2014年
3 李秋涛;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02年
4 颜康康;多种模型在梅毒月发病率预测中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李世慎;梅毒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笪苏蓉;梅毒患者外周血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及检测[D];青岛大学;2015年
7 刘文先;新疆280例梅毒患者感染HHV-8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侃;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B7表达的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1年
9 邓秀娥;梅毒患者血液47KDa、15KDa膜免疫原基因的测定[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张薇;TP0453、TP17在梅毒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553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55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