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长期效果
本文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长期效果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丹参酮ⅡA磺酸钠 长期效果 B超 血清学指标
【摘要】: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2013—2014年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57例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1次/d,每次60 mg,连续15 d,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肝实质损害和肝脾肿大情况,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结果经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后,患者肝实质损害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7.2±3.1)mm、(11.2±0.9)mm和(8.6±1.3)mm,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0.1±1.7)mm、(6.9±1.5)mm和(4.7±2.1)mm,脾厚度分别为(48.8±4.7)mm、(37.3±6.5)mm和(33.4±3.1)mm,治疗后肝脾超声影像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分别为(402.2±31.7)ng/mL、(202.7±11.8)ng/mL和(117.3±10.6)ng/mL,层黏连蛋白(LN)含量分别为(507.8±59.9)ng/mL、(219.6±42.3)ng/mL和(127.6±20.0)ng/mL,Ⅳ型胶原纤维(C-Ⅳ)含量分别为(232.1±37.7)μg/mL、(135.2±9.5)μg/mL和(89.0±10.1)μg/mL,Ⅲ型前胶原肽(PⅢP)含量分别为(210.6±31.3)μg/mL、(112.4±21.5)μg/mL和(100.6±9.7)μg/mL,治疗后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仅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局部皮肤瘙痒。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长期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丹参酮ⅡA磺酸钠 长期效果 B超 血清学指标
【分类号】:R532.21;R575.2
【正文快照】: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政府重点防控的四大传染病(艾滋病、结核、肝炎和血吸虫病)之一[1]。截至2014年底,我国仍有血吸虫病患者11.6万例,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万例[2]。肝纤维化是日本血吸虫病发展到晚期的重要转归,也是引发严重并发症及进一步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中,沈继龙,汪学龙;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刘伟,刘毅;日本血吸虫病诊断及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年04期
3 贾铁武;周晓农;姚嘉文;吴晓华;邓瑶;;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的疾病负担[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年03期
4 邱汉辉,刘跃兴,张咏梅,张观斗,高金宝,钱存忠,施宝坤;猪日本血吸虫病自愈现象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3年05期
5 胡积军;;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与危害[J];中国社区医师;1993年06期
6 苏天成;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995年01期
7 方天起;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与预防[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995年01期
8 黄令霞,孙可英,刘炳炎,,易哲生,陈四喜;163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声象图的特征[J];湖南医学;1995年06期
9 章荣寿,郑厚福,郑婉玉;急性日本血吸虫病315例临床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年03期
10 孙浦贵;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价值的探讨[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世平;李宏实;周松华;周火炬;何卓;刘芬;彭先楚;余俊龙;高冬梅;秦永华;;抗日本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型疫苗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罗兴建;周晓农;肖邦忠;;人群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水平特征[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标准[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罗兴建;吴成果;肖邦忠;罗飞;;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5 罗兴建;吴成果;肖邦忠;罗飞;;2007年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6 汤益;施晓华;张素娥;王們們;钱宝珍;;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免疫耐受性的进一步研究[A];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建院55周年院庆论文专辑[C];2005年
7 周晓蓉;岑丽萍;龚新国;黄希宝;夏菁;戴裕海;;日本血吸虫病不同病程病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研究[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易新元;何立;蒋明森;曾宪芳;;日本血吸虫病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建立及抗再感染免疫机理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邬万新;张燕萍;温晓伟;;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阻断10年后人大肠病变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彬彬;蔡卫民;陶君;郑敏;董凤芹;刘荣华;;TGF-β1及其受体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发病及治疗后的表达[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钟政荣;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及其免疫应答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牛丽文;瘦素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田智;pVAX1/SjscFv-IL18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陶君;日本血吸虫病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徐俊芳;基于ANN模型的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特征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6 王瑜;ICOS-ICOSL信号通路介导Th2极化在日本血吸虫病肝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天佳;一个带有成虫配对率的日本血吸虫病双宿主模型[D];复旦大学;2008年
2 查任远;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及其单克隆抗体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价值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3 王宇;日本血吸虫病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4 王伟雅;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5 徐进梅;对流行区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方法的评估以及建立估算流行率的血清学模型[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邹节新;日本血吸虫病鼠血清NO含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7 袁兆康;晚期日本血吸虫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1年
8 祝慧萍;日本血吸虫病诊断试验评价的meta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云;估计人群日本血吸虫感染状态的数学模型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10 潘丽红;重组Sj-Ts4样蛋白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60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96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