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四川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2型链球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二联蜂胶灭活苗的初步研制

发布时间:2017-10-20 15:36

  本文关键词:四川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2型链球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二联蜂胶灭活苗的初步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副猪嗜血杆菌 猪2型链球菌 血清 二联蜂胶灭活苗


【摘要】:本试验通过采集四川各地存在呼吸道症状的保育猪的血清(未注射副猪嗜血杆菌与猪2型链球菌疫苗),旨在对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与猪2型链球菌病的血清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为预防和控制副猪嗜血杆菌(Hps)病与猪2型链球菌病提供一定的流行病学依据。将筛选出的副猪嗜血杆菌5型(Hps 5型)与猪2型链球菌(Ss2)疫苗菌株制备成二联蜂胶灭活苗,并进行免疫抗体及免疫保护力评价实验。结果如下:1.副猪嗜血杆菌与猪2型链球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试验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从四川多地采集的180份保育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其中,Hps抗体阳性率为55.6%(100/180);西昌、绵阳、成都、眉山等地感染率较高,分别为85.7%(6/7)、83.0%(44/53)、77.8%(14/18)、66.7%(4/6)。Ss2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9.4%(53/180);阿坝、雅安、宜宾等地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4.2%(13/24)、50%(4/8)、48.7%(19/39);Hps与Ss2混合感染百分率为17.2%(31/180)。表明四川地区Hps与Ss2混合感染情况较为明显。2.疫苗株的筛选通过对11株Hps 5型菌株进行毒力及免疫原性比较试验,确定疫苗菌株为82号,编号Hps82;通过对17株Ss2进行毒力及免疫原性比较试验,确定疫苗菌株为PZ903,编号Ss903。3.Hps与Ss2二联蜂胶灭活苗的初步研制灭活疫苗株Hps82与Ss903菌株的最佳甲醛灭活浓度确定为0.1%,灭活时间均为24 h。制备的Hps 5型与Ss2二联蜂胶灭活苗中Hps82含菌量为4.0×109CFU/ml,Ss903含菌量为2.0×109 CFU/ml。制备的灭活苗经皮下免疫试验小鼠两次(一免后一周二免),在小鼠上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力,同时能在4℃至少保存3个月。4.二联蜂胶灭活苗与市售疫苗的对比试验将制备的Hps5型与Ss2二联蜂胶灭活苗与市售Hps灭活疫苗(中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市售Ss2灭活疫苗(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免疫小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制备的二联蜂胶灭活苗在小鼠上的保护效果与市售Hps疫苗和Ss2疫苗基本相当,且本试验制备的Hps与Ss2二联蜂胶灭活苗可以减少免疫次数带来的应激反应。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 猪2型链球菌 血清 二联蜂胶灭活苗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8.2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19
  • 1 Hps病研究现状12-13
  • 1.1 病原学12
  • 1.2 流行病学12-13
  • 1.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13
  • 2 链球菌的研究现状13-15
  • 2.1 病原学13-14
  • 2.2 流行病学14-15
  • 2.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5
  • 3 蜂胶佐剂研究现状15-17
  • 4 疫苗候选株血清型的选择17
  • 5 研究目标与意义17-19
  • 第二章 四川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2型链球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9-27
  • 1 材料19
  • 1.1 血清来源19
  • 1.2 试剂19
  • 1.3 设备19
  • 2 方法19-21
  • 2.1 血清样品采集19
  • 2.2 ELISA操作步骤19-21
  • 2.2.1 Hps ELISA检测方法20
  • 2.2.2 Ss2 ELISA检测方法20-21
  • 3 结果21-25
  • 3.1 四川部分地区Hps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1-22
  • 3.2 不同季节Hps抗体检测结果22-23
  • 3.3 四川部分地区Ss2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3
  • 3.4 不同季节Ss2抗体检测结果23-24
  • 3.5 Hps与Ss2混合感染抗体检测结果24-25
  • 4 讨论25-26
  • 5 小结26-27
  • 第三章 副猪嗜血杆菌与猪2型链球菌疫苗菌株的筛选27-39
  • 1 材料27-30
  • 1.1 菌株来源27
  • 1.2 实验仪器27-28
  • 1.3 试验试剂28
  • 1.4 实验动物28-29
  • 1.5 PCR引物及扩增条件29
  • 1.6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置29-30
  • 2 方法30-32
  • 2.1 疫苗菌株的筛选30
  • 2.1.1 Hps 5型疫苗株的筛选30
  • 2.1.2 Ss2疫苗株的筛选30
  • 2.2 疫苗株生长曲线的测定30-31
  • 2.2.1 Hps疫苗菌株生长曲线测定30-31
  • 2.2.2 Ss2疫苗菌株生长曲线测定31
  • 2.3 疫苗菌株平板计数31-32
  • 2.3.1 Hps疫苗菌株平板菌落计数31
  • 2.3.2 Ss2疫苗菌株平板菌落计数31-32
  • 2.4 攻毒菌株LD_(50)测定32
  • 2.4.1 Hps攻毒菌株LD_(50)测定32
  • 2.4.2 Ss2攻毒菌株LD_(50)测定32
  • 3 结果32-37
  • 3.1 Hps 5型疫苗株的筛选结果32-33
  • 3.2 Ss2疫苗菌株的筛选结果33-34
  • 3.3 疫苗菌株Hps82菌株生长曲线测定结果34-35
  • 3.4 疫苗菌株Hps82菌株平板菌落计数结果35
  • 3.5 攻毒菌株Hps40 LD_(50)测定结果35-36
  • 3.6 Ss903疫苗菌株生长曲线测定结果36
  • 3.7 疫苗菌株Ss903菌株平板菌落计数结果36-37
  • 3.8 Ss101菌株LD_(50)测定结果37
  • 4 讨论37-38
  • 5 小结38-39
  • 第四章 副猪嗜血杆菌与猪2型二联蜂胶灭活苗的初步研制39-50
  • 1 材料39-40
  • 1.1 试验菌株39
  • 1.2 试验动物及试剂盒39
  • 1.3 疫苗来源39
  • 1.4 主要药品及配制方法39-40
  • 1.5 试验所需的仪器40
  • 2 方法40-44
  • 2.1 二联蜂胶灭活苗的制备40-41
  • 2.1.1 细菌的培养40-41
  • 2.1.2 细菌灭活条件的选择41
  • 2.1.3 灭活菌液制备41
  • 2.1.4 蜂胶佐剂的制备和干物质含量测定41
  • 2.1.5 二联疫苗的合成41
  • 2.2 二联蜂胶灭活疫苗性能检测41-43
  • 2.2.1 无菌试验41-42
  • 2.2.2 最佳免疫途径试验42
  • 2.2.3 二联蜂胶灭活苗免疫次数优化42
  • 2.2.4 二联蜂胶灭活苗保护效力测定42
  • 2.2.5 二联蜂胶灭活苗保护时间测定42-43
  • 2.2.6 二联蜂胶灭活苗保存时间试验43
  • 2.3 二联蜂胶灭活苗与市售Hps与Ss疫苗的对比43-44
  • 3 结果44-49
  • 3.1 疫苗株Hps82与Ss903的甲醛灭活条件的选择结果44
  • 3.2 蜂胶干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44
  • 3.3 无菌试验结果44
  • 3.4 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44-45
  • 3.5 二联蜂胶灭活苗的免疫次数优化结果45
  • 3.6 二联蜂胶灭活苗免疫保护试验结果45-46
  • 3.7 二联蜂胶灭活苗保护时间试验结果46
  • 3.8 二联蜂胶灭活苗保存时间试验结果46-47
  • 3.9 二联蜂胶灭活苗与市售Hps与Ss2疫苗的对比试验结果47-49
  • 4 讨论49
  • 4.1 免疫途径及免疫次数试验49
  • 4.2 二联蜂胶灭活苗与市售疫苗的对比49
  • 5 小结49-50
  • 第五章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6
  • 致谢56-57
  • 附录57-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旭旺 ,Simone Oliveira,Carlos Pijoan;副猪嗜血杆菌:诊断、流行病学和防制的新趋势[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4年06期

2 万遂如;副猪嗜血杆菌感染[J];养猪;2005年01期

3 冼琼珍;黄耿森;王淑敏;顾万军;黄良宗;林雪玲;;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6年03期

4 章其琪;Anable Evans;;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值得给予多大关注[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6年02期

5 窦守强;罗满林;李和平;;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6年02期

6 宁建龙;;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和治疗[J];养殖与饲料;2008年07期

7 赵金红;韩瑞明;蒋安;高立芳;赵金艳;;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年05期

8 高鹏程;储岳峰;赵萍;贺英;逯忠新;;副猪嗜血杆菌培养条件的筛选及对豚鼠的致病性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10期

9 苗立中;李峰;吴忆春;付强;王艳;刘吉山;沈志强;;两株不同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J];中国动物检疫;2009年05期

10 姚晓辉;陈芳艳;陈瑞爱;唐秀英;区德庆;吴诗敏;王林川;;广东省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明;常月红;张艳禾;司薇;谢芳;于申业;刘慧芳;刘思国;王春来;;副猪嗜血杆菌“菌影”的制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清莲;荆汝顶;毕征;郝付全;刘海林;;某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等病的诊治报告[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车勇良;陈少莺;周伦江;王隆柏;魏宏;庄向生;;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东方;;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杰仪;刘健;罗满林;;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基因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周宗清;邹勇;王英;张春玲;蒋凤英;;多重感染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周学利;蔡旭旺;陈焕春;徐晓娟;赵雅欣;陈品;张璇;;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瑜;郑杰;张庆霞;乔彦良;赵玉军;范国兵;;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何海健;陆国林;熊永忠;;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尹秀凤;王艳;姜平;;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王金合;副猪嗜血杆菌和附红细胞体混感的诊治[N];河北科技报;2011年

2 沙河市畜牧水产局 胡文英 付丽伟;猪瘟与副猪嗜血杆菌混感的综合防控[N];河北科技报;2014年

3 ;一例副猪嗜血杆菌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的治疗心得[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4 ;一例副猪嗜血杆菌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的治疗心得[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5 石家庄市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王金合;副猪嗜血杆菌和附红体混合感染咋治疗[N];河北农民报;2011年

6 张伟;一例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1年

7 谭海珍;鉴别猪跛行 对症好防控[N];河南科技报;2012年

8 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 于振梅 郝立宾;猪流行性感冒、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9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高级畜牧师 李连任 提供;猪:关节发病不要急 查找病因要仔细[N];河南科技报;2010年

10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 李连任;春季谨防猪跛行性疾病[N];河北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和应激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陈品;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分子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靳国旺;安阳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蜂胶灭活苗的制备[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付书林;副猪嗜血杆菌重要免疫原性相关蛋白发掘及GAPDH免疫调节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学研究与环介导恒温扩增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周明光;副猪嗜血杆菌新型免疫原性蛋白的发掘与鉴定及细胞毒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都启晶;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表达文库的构建与其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的筛选和免疫原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8 蔡旭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9 乐敏;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学及毒力相关因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军星;副猪嗜血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HSP70对PRRSV结构蛋白GP3/GP5的免疫协同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立中;副猪嗜血杆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其分离株高密度发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悦;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及其对氟苯尼考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牛惠;副猪嗜血杆菌细胞致死膨胀毒素细胞毒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覃娟娟;副猪嗜血杆菌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魏兴良;副猪嗜血杆菌Nagasaki和SW114株差异分泌蛋白的筛选与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董敏;四川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余敏;副猪嗜血杆菌OMP P2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四川地区HPs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谭晓婷;四川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及其与PCV2、PRRSV的混合感染调查[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郭海祥;副猪嗜血杆菌sapA基因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年

10 徐玉智;副猪嗜血杆菌分型鉴定和HigBA原核表达及功能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67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067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