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瘤胃脂肪对晋南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过瘤胃脂肪对晋南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过瘤胃脂肪 连续培养 瘤胃发酵 瘤胃降解率 养分表观消化率
【摘要】:本文以双外流连续培养培养系统和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晋南牛阉牛,系统研究添加过瘤胃脂肪对瘤胃发酵、日粮营养物质消化、氮沉积和尿嘌呤衍生物等指标影响。试验一 本试验采用3×4两因素设计,在饲粮中分别添加低、中、高三个蛋白质水平和0%、3%、6%和9%的过瘤胃脂肪,共形成12组饲粮,分别为低/0%(1组)、低/3%(2组)、低/6%(3组)、低/9%(4组)、中/0%(5组)、中/3%(6组)、中/6%(7组)、中/9%(8组)、高/0%(9组)、高/3%(10组)、高/6%(11组)、高/9%(12组),通过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人工瘤胃,对12组粮进行消化降解,测定过瘤胃脂肪对体外瘤胃发酵和饲粮养分降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9组CP降解率极显著高于4、5、6、7、10、11和12组(P0.01),显著高于1、3和8组(P0.05):4组EE降解率与1、2、5、9、10、11和12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6组差异显著(P0.05),3、7和8组EE降解率显著高于1、2、5、9、10、11和12组(P0.05):NFE降解率9组极显著高于4和6组(P0.01),显著高于1、2、3、5、7、8、10、11和12组(P0.05),1组显著高于4和6组(P0.05);OM降解率9组极显著高于3、4、5、6、8、10、11和12组(P0.01),显著高于2和7组(P0.05);NDF降解率1和9组极显著高于5、6、8、10、11和12组(P0.01),显著高于7组(P0.05),2、3和4组显著高于5、6、8、10、11和12组(P0.05):CF降解率1组极显著高于9、10、11和12组(P0.01),显著高于3、5、6和8组,2、3、5、6、7和8组显著高于9、10、11和12组(P0.05);pH值1、2和3组极显著高于7、9、10、11和12组(P0.01),显著高于4、5、6和8组(P0.05):瘤胃氨态氮浓度12组极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1),显著高于5、6、7和10组(P0.05),8和11组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5);11组的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1),显著高于2、5组(P0.05),3、4、10和12组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5);丙酸浓度12组极显著高于6组(P0.01),较5和7组显著提高(P0.05)。最佳添加量为中蛋白质水平下的6%添加量。试验二 选用4头体重476±60kg、年龄4.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晋南牛阉牛,以精补料和玉米青贮为基础饲粮,饲粮蛋白质按照正常需要量的85%(低)、100%(中)和115%(高)设计3个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另外添加0%、2.5%、5.0%和7.5%的亚麻籽油制作的过瘤胃脂肪,采用3×4两因素设计,即每种蛋白质水平下分别形成4种饲粮(低、中、高蛋白质水平下分别为1~4、5~8和9~12组),共形成12组饲粮,研究在0.5倍的正常增重速度情况下,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对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过瘤胃脂肪对瘤胃pH值无影响(P0.05),9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1、2、3、4和8组(P0.05),10组显著高于3和8组(P0.05);5组的乙酸浓度较1、2、3和4显著提高(P0.05),9、10和11组瘤胃液中的丙酸浓度较1和2组显著提高(P0.05),12组较2组显著提高(P0.05)。②CP瘤胃有效降解率10组显著高于2、3、4、5、6、7和8组(P0.05),1、9、11和12组显著高于4、5、6、7和8组(P0.05):NDF瘤胃有效降解率5、7、8和12组显著高于1、3和4组(P0.05),6、9、10和11组显著高于4组(P0.05):ADF瘤胃有效降解率6、7和8组显著高于除5和12组之外的其余各组(P0.05),5和12组显著高于除9和11组之外的其余各组(P0.05)。③日粮CP中7组极显著高于1、2、3和4组(P0.01),10组极显著高于2和4组(P0.01):日粮EE中4、7、8、11和12组极显著高于1、2、5、9组(P0.01),3、6和10组极显著高于1、5、9组(P0.01):日粮NFE和OM表观消化率8和10组显著高于11组(P0.05):日粮NDF表观消化率8组显著高于11组(P0.05);日粮ADF中6、8和10组显著高于2和11组(P0.05),7组显著高于2组(P0.05)。④8组和7组氮的消化率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2组(P0.01),8组显著高于3和4组(P0.05);1、5、6、8和11组的沉积率显著高于12组(P0.05)。⑤12组的尿囊素和尿嘌呤衍生物显著高于1和4组(P0.05),11组尿酸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⑥三酰基甘油酯酶浓度10组显著高于6组(P0.05),INS浓度3、4、5、2和7组极显著高于8组,GC浓度1和2组显著高于9和11组(P0.05),GH浓度7组显著高于2、4、5、9、10和11组(P0.05)。添加过瘤胃脂肪以日粮蛋白质水平为中等、过瘤胃脂肪为日粮的5%~7.5%之间。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波,李非;过瘤胃脂肪对奶牛体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2年06期
2 马君峰;;不同量过瘤胃脂肪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8年11期
3 刘艳琴,李建国;国外几种常见的过瘤胃脂肪[J];饲料研究;2001年04期
4 吴建设,黄建国;新型绿色营养性饲料——过瘤胃脂肪[J];农业新技术;2002年05期
5 吉洪里,陆卫斌,陈美芳,范吉云,张建;过瘤胃脂肪添加剂饲喂奶牛试验[J];河北畜牧兽医;2002年11期
6 吉洪里,陆卫斌,陈美芳,范吉云,张建;过瘤胃脂肪添加剂饲喂奶牛试验[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2年03期
7 康云龙,单安山;过瘤胃脂肪的应用及加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年12期
8 滕佳伍,高玉鹏,穆淑琴,王文杰;过瘤胃脂肪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5年07期
9 包海生;左福元;;过瘤胃脂肪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6年01期
10 祝爱侠;王春维;赵胜军;;过瘤胃脂肪在高产奶牛饲养中的应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成;朱玉哲;徐鹏;吴凌;徐闯;郑家三;;过瘤胃脂肪对泌乳奶牛生殖机能的影响[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胡兴中;;过瘤胃脂肪大豆皮等制粒开发一种新型奶肉牛饲料[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3 穆玉云;王洋;;改善奶牛泌乳、繁殖和健康的实用途径之一:同时补充过瘤胃脂肪,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凯;甜菜碱和过瘤胃脂肪对育肥羊生产性能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2 蔡瑞琪;添加过瘤胃脂肪对奶牛产后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6年
3 杨文强;过瘤胃脂肪对晋南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4 李徐延;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葡萄糖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5 王丽华;不同种类及水平过瘤胃脂肪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6 滕佳伍;过瘤胃脂肪对反刍动物瘤胃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40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14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