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15细胞与三种益生菌共培养抗TGEV作用及IFN-γ、IL-6mRNA表达
本文关键词:PK-15细胞与三种益生菌共培养抗TGEV作用及IFN-γ、IL-6mRNA表达 出处:《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益生菌 PK-15细胞 共培养 抗TGEV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可以感染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尤其是两周龄以内的仔猪,其死亡率高达100%,呕吐、严重腹泻、脱水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体,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其健康发展。益生菌具有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治疗腹泻等疾病的作用,因而在畜牧业受到广泛地关注。为了模拟猪肠道内环境,探究细胞与益生菌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理稳态以及对细胞生长繁殖的影响,鉴于PK-15细胞是TGEV的易感细胞,所以本实验利用Transwell小室在体外建立PK-15细胞与益生菌共培养模型,通过台盼蓝染色摸索该共培养体系加入益生菌菌体的浓度、PK-15细胞与益生菌的共培养时间等条件。以共培养体系为平台,接入TGEV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其抗TGEV效果,初步研究益生菌-细胞-病毒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K-15细胞产生的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γ和IL-6 m RNA的表达量,探索细胞在益生菌作用下的抗病毒效应。在体外PK-15细胞与益生菌共培养模型中,通过台盼蓝染色检测不同益生菌菌体浓度和不同共培养时间组合条件下PK-15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体浓度、不同的共培养时间,PK-15细胞的存活率不同。当c≤108 CF U/m L且t≤24 h时,P K-15细胞的存活率较高,达90%以上;当c≤1012 CF U/m L且t≤3h时,P K-15细胞的存活率可达80%以上,即在上述两种情况下,PK-15细胞与益生菌共培养成立。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益生菌与PK-15细胞共培养3 h及浓度均为108 CF U/m L的益生菌与PK-15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其共培养的抗TGEV效果,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与益生菌共培养体系中,当益生菌的浓度约为108 CF U/m L及当共培养时间延长到12 h左右对TGEV的抑制率较高,因此108 CF U/m L为益生菌的最佳浓度,12 h为P K-15细胞与益生菌共培养的最佳时间,并且两种情况下,对TGEV的抑制程度均为: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组屎肠球菌共培养组食淀粉乳杆菌共培养组。浓度为108 CF U/m L的益生菌与P K-15细胞共培养12 h后接种TGEV,检测不同时间点TGEV滴度,其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负对数的变化曲线随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PK-15细胞与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体系中,当收集TGEV时间点为48 h时,其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的负对数达到峰值为3.87;在PK-15细胞与屎肠球菌共培养体系中,当收集TGEV时间点为24 h时,其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的负对数达到峰值为5.16;在PK-15细胞与食淀粉乳杆菌共培养体系中,当收集TGEV时间点为48 h时,其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的负对数达到峰值为4.55。在共培养体系中,每个处理组的TGEV的平均滴度均小于正常病毒组,因此PK-15细胞与益生菌共培养能降低TGEV的滴度,降低程度为:枯草芽孢杆菌组屎肠球菌组食淀粉乳杆菌组。将六孔细胞培养板铺满单层的PK-15细胞进行如下分组处理:正常细胞对照组(Control组)、TGEV感染组(TGEV组)、与浓度为108 CF U/m L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12 h组(BS+Cell组)和与浓度为108 CF U/mL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12 h后感染TGEV组(BS+Cell+TGEV组)然后分别在1 h、3 h、6 h、12 h、24 h收集PK-15细胞样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PK-15细胞中IFN-γ和IL-6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K-15细胞与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后感染TGEV能刺激IFN-γ和IL-6 m RNA表达量增加,作用效果为先快速增加,后逐渐减小。BS+Cell+TGEV组在3 h、6 h时均显著刺激IFN-γm RNA表达量增加,在1 h、3 h时均能显著刺激IL-6 m RNA表达量增加,在3 h时IFN-γ和IL-6mRNA表达量达到最大值。TGEV和枯草芽孢杆菌也都能刺激PK-15细胞IFN-γ和IL-6 m RNA表达量增加,并与BS+Cell+TGEV组有相同的趋势,但TGEV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只在6 h时显著刺激IFN-γm RNA表达量增加,TGEV组只在3 h时显著刺激IL-6 m RNA表达量增加,枯草芽孢杆菌组只在1 h时显著刺激IL-6 mRNA表达量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且均低于BS+Cell+TGEV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劭;朱小丽;朱晓琳;陈少莺;林锋强;陈仕龙;程晓霞;李兆龙;江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福建分离株核衣壳蛋白基因(N)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2 房红莹;窦守强;罗满林;;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7年06期
3 唐芳;何孔旺;侯继波;姜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蛋白5'端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特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4 房红莹;罗满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反向遗传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8年04期
5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 of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S and 3' End Sequence Characterization Following Cell Culture[J];Virologica Sinica;2010年03期
6 李建强;柳纪省;程杰;兰喜;殷相平;李宝玉;李学瑞;杨彬;娄忠子;吴润;;猪源冠状病毒TGEV中国分离株纤突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4期
7 黄小波;邓飞;曹三杰;文心田;杨恒;李春松;张鑫淼;张亮;;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VAXD-N/S的构建与鉴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年10期
8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t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orcine Respiratory Coronavirus(PRCV)[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9年02期
9 程杰,柳纪省,吴润,殷相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2003年12期
10 丁利;陈光达;许信刚;童德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陕西株的分离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勇;周燕;王建超;华平;何锡忠;苏万国;唐永兰;钱永清;;应用微载体技术生产TGEV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邹勇;周燕;王建超;华平;何锡忠;苏万国;唐永兰;钱永清;;应用微载体技术生产TGEV试验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Inhibition of 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 replication in mini-pigs by shRNA[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百亮;冯力;赵翠萍;孙东波;张建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燕;王建超;华平;邹勇;谭文松;;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在ST细胞中的增殖规律[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俞伏松;王劭;陈仕龙;程晓霞;黄梅清;江斌;邵良平;陈少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鉴定[A];2012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霞;张春红;赵亚华;张建峰;;TGEV和PED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细胞分离培养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李娜;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重组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瑞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胡晓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HX株的分离与鉴定及其PL蛋白对抗IFN-β的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宋祥军;microRNA在TGEV感染PK-15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雪飞;中药复方体外抗TGEV诱导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5 郭锦s,
本文编号:1331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33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