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rcA基因的缺失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07:24

  本文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 arcA基因 趋化性 运动性和毒力调节 缺失株 转录组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Pathogenic E.coli,APEC)是引起养禽业最严重的三种感染性疾病之一,同时它也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食源性致病菌。本研究所用的XM(02:K1)菌株属于大肠杆菌系统进化树中的B2群,是从有败血症和神经症状的病鸭大脑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已有研究发现这一菌株可以引起乳鼠严重的脑膜炎症状。尽管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了已知的经典致病因子以外,仍然存在很多潜在的致病因子。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二元调控系统ArcB-ArcA中的ArcA基因进行研究,ArcB-ArcA二元调控系统是一种主要调控细菌适应环境中氧浓度的信号转导系统,该酶促防御系统可以促进细菌从有氧到厌氧状态下新陈代谢的转换,并且可以激活细菌对抗活性氧(ROS)。本研究首次发现ArcA还具有调节APEC XM的毒力的作用,因此,对ArcA参与调节APEC XM的毒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 APEC XM的arcA基因缺失株,并利用低拷贝质粒pGEN-MCS构建了 arcA基因的互补株,同时将pGEN-MCS质粒导入arcA基因缺失株中,构建了对照株。通过比较野生株、缺失株、互补株的生长速度以及致病力,分析aarcA对APEC XM的致病力作用。结果显示,缺失株的生长速度稍慢于野生株和互补株,但差异不显著。雏鸭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结果显示,野生株的LD50为 3.43×104 CFU,缺失株的 LD50 为 1.49×106 CFU,互补株的 LD50 为 6.37×104 CFU。表明缺失株的毒力显著下降,而互补株的毒力明显恢复。提示突变株毒力降低是真正由arcA基因缺失引起的。尽管试验结果表明arcA确实参与了 APEC XM的毒力调控,但是其毒力相关的机理仍然不清楚,因此对arcA缺失株和野生株XM分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期找到arcA所调控的毒力相关基因。将野生株与缺失株分别在7日龄雏鸭血清和LB中微需氧条件下培养,提取两株菌的RNA,每组3个重复,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arcA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XM的转录组比较结果显示,在血清中,缺失株与野生株相比,p≤0.05,q≤0.1时,有129个基因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为了验证RNA-Seq结果的准确性,我们筛选出grxA、flgB、flgK、fliC、fliD、oppB、oppD、yneI、Ildr、glc这10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yneI、Ildr、glcF在缺失株中表达量显著上调,其余7个基因在缺失株中表达量显著下调,这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并且所有基因荧光定量PCR的表达差异倍数均比转录组测序结果大。结果表明arcA对这些基因确实具有调节作用,同时也证实RNA-Seq的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从转录组的分析结果中,在129个差异表达基因中并没有发现经典毒力因子,因此我们筛选出部分可能与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包括具有谷氨酸调控代谢功能的基因glnL、glnG,鞭毛合成功能的基因flgB、flgK、fliC、fliD、motD、motB,趋化性功能的基因cheA、cheW,柠檬酸代谢调控功能的基因citE:、citF、citC等,用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arcA缺失株中的表达水平与野生株中的存在显著差异,且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arcA对这些基因确实具有调控作用,因此对这些基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找到毒力相关基因。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 cheA、cheAW、motAW、flgBCDEFGHIJK、fliCD、citCEFXG、glnLG基因的缺失株,以7日龄健康雏鸭作为动物模型,选取1×107CFU,1×106CFU,1×1O5CFU三个不同剂量,每10只鸭子为一组,对野生株以及7个缺失株的毒力进行测定。腹腔注射感染后连续观察10天,记录鸭子死亡情况,并用fisher法统计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在攻毒剂量为1×105CFU时,cheA和motAB基因缺失株组的死亡数均为3,野生株组死亡数为8(p0.05),差异显著,而flgBCDEFGHIJK、fliCD、citCEFXG、glnLG、cheAW缺失株与野生株的毒力差异均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heA、cheAW、motAB基因的缺失对APEC的体外生长并不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些结果提示ArcA通过对cheA、motA、motB等趋化性以及运动性相关基因的调控,从而参与对APEC致病性的调控。据我们所知,这是关于ArcA基因致病性作用研究的首次报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he impact of several chemical poisons on the absorbing 45Caby the Arca granos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1992年03期

2 段丽丽;文心田;曹三杰;黄小波;;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rcA基因在低氧环境下的转录变化[J];畜牧兽医学报;2008年10期

3 王初升 ,尹卫平;ACCUMULATION OFJIHEAVY METALS IN Arca granos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1987年03期

4 陈明勇,张冰,陈德成,曾群辉;西藏地区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年05期

5 陈明勇,张冰,周海鹰,曾群辉;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技术检测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J];动物医学进展;2002年04期

6 孙鎏国,蒋锁俊,姚德法;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4年05期

7 王永芬;于新和;边传周;;河南省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J];家禽科学;2006年04期

8 林初文;谢印乾;何诚;沈志强;;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的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年02期

9 于俊娥;敖日格乐;王纯洁;张爱荣;格日勒图;程佳;;奶牛粪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07年05期

10 蓝养金;;龙岩市某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J];福建畜牧兽医;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东;刘军;刘爽;周博;李鹏;祝令伟;纪雪;冯书章;;致病性大肠杆菌菌壳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金文杰;郑志明;张永志;秦爱建;邵红霞;刘岳龙;钱琨;;三株野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磷霉素耐药机制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欧阳凤菊;刘慧芳;司微;王春来;赫明雷;倪洪波;刘思国;;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常艳燕;刘力宽;智晓莹;祁光宇;陈苗苗;刘萍;黄银君;刘学荣;牟克斌;;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与耐药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徐引弟;宋念华;马力;张厚芝;李德学;胡智斌;谢军;;新生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冉志平;叶胜强;王丽霞;周华;喻婷;钱运国;杜康裕;吴建英;尹丽萍;;鸭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A];第三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C];2009年

7 张红英;王亚宾;崔保安;王学斌;杨霞;夏平安;赵现敏;;板蓝根多糖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细胞黏附的试验研究[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纪雪;孙洋;赵相胜;佟盼盼;郭学军;刘军;祝令伟;周伟;周博;冯书章;;犬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吴信明;沈志强;连洪梅;刘吉山;赵蕾;李峰;;广西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10 陈祥;赵娟;高崧;焦新安;刘秀梵;;抑制差减杂交筛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差异片段及其分析[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白毅;《GigaScience》开始提供可引用数据[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马文方;芯的开始[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蒋骢骁;德国“毒”黄瓜可能已致死10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卢旭;莲子低聚糖制备及其对肠道益生菌和病原菌调节机制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王少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DE205B黏附及侵袭相关因子的致病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戴建君;禽致病性大肠杆菌IMT5155疑似毒力基因的鉴定及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金文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学及HPI Irp1细胞表位作用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王文东;致病性大肠杆菌菌壳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荣;基于Arca3处理器的Linux2.6内核移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彭颖;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六型分泌系统hcp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孟庆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Ⅵ型分泌系统2 DotU的功能研究及毒力基因多重PCR方法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曹春光;苏鲁部分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2个O78分离株致病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张琪;Hep介导禽致病性大肠杆菌CE129病原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6 张滔;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icmF基因功能研究和侵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基因的筛选[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7 张翠翠;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O1、O2、O78菌株lpxL、lpxM基因缺失灭活疫苗的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8 刘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Ⅵ型分泌系统2核心组分VgrG致病作用及调控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9 尹磊;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非编码小RNA(RyhB)缺失对其致病性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曼;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hoP/Q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毒力调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29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529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7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