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木山羊自然感染东毕吸虫沉积虫卵分布与病理情况调查
本文关键词: 西藏 山羊 东毕吸虫 虫卵分布 病理切片 出处:《西南农业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西藏尼木县自然感染东毕吸虫山羊,虫卵在脏器中的分布与病理变化情况。【方法】解剖自然放牧的东毕吸虫阳性山羊,采集脏器(十二指肠、小肠上段、小肠中段、小肠下段、盲肠、结肠、直肠)显微镜下虫卵计数并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山羊自然感染东毕吸虫数量为1435±231.5,在脏器中,小肠中段的EPG最高,其次为盲肠和十二指肠,东毕吸虫虫卵在各脏器中的分布百分比是:十二指肠(3.50%)、小肠上段(12.57%)、小肠中段(56.41%)、小肠下段(0.52%)、盲肠(18.83%)、结肠(0.00%)、直肠(0.01%)、肝脏(8.16%)、脾脏(0.00%),小肠中段沉积的虫卵数与其他各组织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小肠部分沉积虫卵数(73.00%)明显高于大肠部分的虫卵沉积数(18.84%),差异极显著(P0.01)。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小肠中段有大量虫卵肉芽结节,小肠粘膜发生炎症和轻度坏死。【结论】山羊感染东毕吸虫后不同的脏器沉积虫卵的密度和数量不同,虫卵计数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eggs in organs of naturally infected Dongbi fluke goats in Nimu County, Tibet. [methods] to dissect the natural grazing positive goats and collect organs (duodenum and upper small intestine). The egg count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results] the number of naturally infected paragonimiasis in goats was 1435 卤231.5. In viscera, the EPG in middle part of small intestine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cecum and duodenum. The percentage of egg distribution in the organs was 3.50 in duodenum, 12.57 in the upper small intestine, 56.41 in the middle of the small intestine, 0.52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mall intestine, 18.83 in the caecum, 0.000. 000 in the colon, 0.01 in the rectum, 8. 16 in the liver, 0. 00th in the spleen, the number of eggs deposi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other tissues. The number of eggs deposited in the small intestine (73.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arge intestine (18.8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very significant (P 0.01).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egg granulation nodule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inflammation and slight necrosis occurred in the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conclusion] the density and number of deposited egg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goat infected with trematorrhea were different, and the egg count was related to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sections.
【作者单位】: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农牧局兽医站;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当曲卡镇兽防所;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兽防所;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37) 2016年度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ZR-NK-06)
【分类号】:S85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大雄,顾以铭;贵州省大鲵的三种吸虫[J];动物学报;1974年04期
2 唐崇惕,唐仲璋;福建腹口吸虫种类及生活史的研究[J];动物学报;1976年03期
3 黄德生;;云南省牛羊同盘类(Paramphistomata)吸虫的研究——Ⅰ,腹袋科吸虫及一新种[J];云南农业科技;1979年03期
4 唐仲璋,唐崇惕;长劳管吸虫生活史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1年01期
5 许鹏如;;嗜眼属(Genus philophthalmus Looss,1899)吸虫几个新种的记述[J];畜牧兽医学报;1982年01期
6 张继亮;;陕西省牛羊阔盘吸虫及一新种的记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7 危粹凡,谭绍才;我国家禽吸虫的一个新纪录[J];兽医科技杂志;1983年07期
8 刘子权;陈西宁;陆继山;邓均铎;;我区几种家禽吸虫的描述[J];广西农业科学;1983年04期
9 张闰生,邱兆祉,李庆奎;侧孔吸虫属二新种(吸虫:隐孔科)[J];动物学研究;1984年02期
10 古代先,赵锭,赵菊芝;寄生在马鹿体内的两种吸虫[J];兽医科技杂志;198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正山;张永年;陈韶红;陈名刚;;两种肺吸虫在实验动物肺部寄生虫数的观察[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郭果为;注彦;许梦琴;肖智勇;;我国新贝尼登吸虫新记录[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3 董世娟;胥楚雄;钱德兴;林瑞庆;沈永林;黄维义;朱兴全;;我国片形吸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部分序列的多态性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张毅强;张顺祥;;广西猕猴体内发现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 Odhner)吸虫一新属新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董世娟;朱兴全;黄维义;林瑞庆;钱德兴;宋慧群;;我国片形吸虫线粒体基因组部分序列多态性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黄维义;张为宇;吴文德;王冬英;黄中邹;;两种片形吸虫感染山羊的对比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丁雪娟;宋兰;曹姗妹;肖智;刘琳;张剑英;;华南两栖类寄生单殖吸虫种类组成[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刘升发;;巨囊囊腔吸虫Saccocoelium megasacin.sp(Digenea:Haploporidae)一新种[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王春仁;仇建华;车友权;刘文韬;;黑龙江省鸭体内检出舟形嗜气管吸虫[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寿昆;;次睾吸虫的种群生态及其与家鸭宿主的数量关系(摘要)[A];福建省家畜寄生虫病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1996)[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刘卫宏 曾理;虾蟹不熟就吃,肺吸虫会钻进大脑里“游弋”[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杨肯牧;鸭产“鬼蛋”系前殖吸虫作崇[N];湖南科技报;2006年
3 王风成;秋天食蟹六忌[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4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张英杰 刘月琴;秋抓羊膘 莫忘防病[N];河北科技报;2006年
5 ;谨防寄生虫在秋天“发威”[N];保健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欢;北京医生三赴山西追踪肺吸虫[N];北京日报;2006年
7 张收;天热小心吃进寄生虫[N];北京科技报;2003年
8 杨肯牧;冬春驱鸭食螺 可防血吸虫病[N];湖南科技报;2006年
9 薛玉华;秋天,,应给牛羊适时驱虫[N];云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浩;闽南九龙江下游河蚬寄生吸虫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2 马金友;动物寄生蠕虫的生物学与流行学的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琛宇;小鼠模型感染大片形吸虫研究平台初探[D];广西大学;2015年
2 郭明佳;青海藏羊片形吸虫生物学特性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3 孟飞燕;澜沧江景洪流域10种鱼类单殖吸虫的形态学分类及双身虫科和锚首虫科的分子鉴定[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郭田田;云南大理市片形吸虫的分子鉴定及部分线粒体DNA的序列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冬英;广西片形吸虫流行情况,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与分类学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6 边青青;陕西省羊矛形岐腔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吴文德;水牛实验感染大片形吸虫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8 胥全彬;RAPD鉴别片形吸虫及相关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9 唐远菊;SSR标记和SCAR标记对片形吸虫的分类鉴别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高利宾;南方四省无尾两栖类寄生复殖吸虫的分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1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53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