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肠道内3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富集培养的微生物多样性
本文选题:消化道 切入点:骆驼 出处:《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骆驼(Camelus bactrianus)体内是否存在潜在的杂环化合物降解菌,采集3头骆驼肠道内容物,分别以吡啶、喹啉和吲哚3种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5代富集培养.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内容物和5代富集培养微生物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骆驼肠道中经过杂环化合物(吡啶、喹啉、吲哚)富集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5个门类在富集的微生物中丰度最高;骆驼肠道内吡啶富集的优势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吲哚富集的优势菌属于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而喹啉富集的优势菌以鞘氨醇杆菌属为主.骆驼肠道内容物原始样品经过吡啶、喹啉、吲哚富集5代后,优势菌群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暗示骆驼肠道内存在具有降解吡啶、吲哚和喹啉潜能的微生物,且涉及这3种杂环化合物的降解菌群不同.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xistence of potential heterocyclic compound degrading bacteria in Camelus bactrianus, three camel intestinal contents were collected and used as pyridine. Three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quinoline and indole, were enriched and cultured for 5 generations as the sole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The intestinal contents and 5 generation enriched microbes were sequenced and analyzed by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assage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pyridine, pyridine) in camel intestines. After enrichment of quinoline and indole, Proteobacteria, Actinobacteria, Planctomycetesus, Bacteroidetesand Firmicutes of Proteobacteria, Actinobacteria, Planctomycetesus, Bacteroidetesand Firmicute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in the enriched microorganism. The dominant bacteria for pyridine enrichment in camel intestine belong to Bacillus, Sphingo-bacillus, Ochrobactround and Pseudomonas, and Bacillus to Bacillus, to Sphingo-bacillus, to Pseudomonas, to Bacillus, to Bacillus, to Bacillus, to Pseudomonas sp., to Pseudomonas pseudomonas to Pseudomonas pallidus, to Bacillus, to Bacillus, to Sphingo-bacillus, to Pseudomonas. Corynebacterium (Corynebacterium) and Lysinibacillus (Lysinibacillus), and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enriched by quinoline were sphingosine. After five generations of enrichment of the original samples of camel intestinal contents by pyridine, quinoline and indole, the dominant flora changed greatly. This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many microorganisms with the potential to degrade pyridine, indole and quinoline in camel intestines, and the degradation flora of these three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特殊环境物种保护与调控生物学实验室干旱区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基金(U1503101)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7ZA0105) 成都医学院校基金项目(CYZ15-06) 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XJNUBS1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名博士引进计划(BS2016008)
【分类号】:Q93;S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薛长湖,李兆杰,,肖辉,岑雪梅;白酒中几种含氮杂环化合物[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2 廖显威,曹共信,李来才,毛双;3种含氮杂环化合物荧光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3 宫利东;徐燕;;应用ABEEM σπ模型研究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电荷分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寿武;一类新型连二硫酸酯的合成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郝啸;陈伟良;陈明;兰社民;张建明;李武客;;茶碱二氟甲基化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余训民,习英,余训爽;改进的价连接指数应用于有机物生物毒性的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韩康;胡小诗;李春举;;柱[5]芳烃对中性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分子选择性键合[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万伯顺;;我的近期杂环选择性催化合成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顾继东;范延臻;;吲哚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厌氧条件下的矿化途径[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蒋次清;耿永勤;王璐;王岚;李忠;;气质联用仪对烟草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测定[A];2008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莲鹏;吕萍;王彦广;;Cu催化吲哚类化合物的3位氰基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多孔陶瓷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对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降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锦伟;基于C-H官能化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反应及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刘炎云;肟环化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曾润生;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苏州大学;2003年
5 吴琼;吲哚及四氢吡咯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朱秋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多组份反应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耿丽君;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多组分合成及其表征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任莹辉;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结构、生物活性、热力学、热行为及量子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王岩;1-芳基-2-芳胺基乙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缪春宝;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娟娟;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多组分合成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房帅;无金属催化串联反应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D];山东大学;2015年
3 赵颖;贵金属在含氮杂环化合物加氢/脱氢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4 陆新谋;基于串联反应策略高效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倪航程;以“叠氮化合物”为合成子串联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陆海龙;五元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宋俊杰;利用串联反应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公明;4,5-二取代嘧啶及多取代含氧三氮杂卓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9 荀展;多组分反应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夏冬;烯烃双官能化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81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58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