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检测及分子分型
本文选题:金黄色葡萄球菌 切入点:家兔 出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四川部分区域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因型总体结构特征、遗传变异以及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方法】从四川地区分离41株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fem B基因特异性,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筛选,并通过PCR法检测13种常见的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确定基因型特征。【结果】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测出MRSA 31株,检出率为75.61%;共检出9种毒力基因,其中nuc、hla、eta和clf A在所有菌株中均存在,而sea、sec、see、hlb和PVL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85.4%、80.5%、90.2%和7.3%。MLST分型结果显示,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只存在2种序列型(ST398、ST3320)和1个克隆群CC398,其中ST398为优势序列型,所占比例为97.6%。PFGE将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18个基因型,但不同区域间的基因型条带差异较小。【结论】四川调查区域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携带率较高,其对家兔的养殖业存在较大的安全威胁;分型分析说明四川部分区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流行菌株遗传变异程度小,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otype structure, genetic variation and virulence factor distribu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Sichuan region. [methods] 41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isolated from Sichuan region.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ity of fem B gene, to screen 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 S. aureus, and to detect 13 common virulence genes by PCR.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and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tics (PFGE)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genotypes. [results] 31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detecte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75.61%, and 9 virulence genes were detected. The positive rates of nuclear hlaaneta and clf A were 90.2% and 7.30.50%, respectively, and the positive rates of hlb and PVL were 9.75.4and 80.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nly two sequence types ST398ST3320 and one clone CC398in the 41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which ST398 was the dominant sequence type. The proportion was 97.6. PFGE divided 41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to 18 genotypes, bu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conclusion] the carrying rate of virulence factor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from rabbits in Sichuan Province is higher. Th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main prevalent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some parts of Sichuan Province was small an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ins was close.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6NZ0002)
【分类号】:S852.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童俊;占志平;;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5年01期
2 熊咏民,莫晓燕,陈群,薛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和femB基因[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建平;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及其主要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英杰;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毒力因子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冬梅;刘传桂;梁晓静;欧阳德宏;;9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年14期
2 向正刚;耿毅;张雨薇;杨泽晓;欧阳萍;李亚军;牟维豪;王世震;;四川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检测及分子分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宗华;许磊;殷静;;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脉冲场电泳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年02期
4 袁梦;袁月明;罗锦雁;陈宏彬;胡鹏威;段永翔;;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检测及Spa分型研究[J];疾病监测;2016年07期
5 邓钊宾;余滔;耿毅;汪开毓;坤清芳;邓梦玲;陈成;张雨薇;;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6年01期
6 刘潇;陈锋;朱震宏;刘素辉;;新疆乌鲁木齐地区PVL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7 蔡桂丰;钟莹;汪伟山;周玉球;宋玫;黄辉文;叶兹礼;黄明星;;婴幼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状况和耐药基因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8 康玉国;张云琴;郑晓汾;;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2011年06期
9 黄辉;陈颖;安如俊;周建党;樊云蓉;陈波;;MRSA中mecA及femB基因的检测与耐药相关性[J];微生物学杂志;2009年03期
10 华春珍;李建平;俞惠民;李珊;叶环;尚世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株耐药性研究和mecA基因检测[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亮亮;乳酸菌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徐佳;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种类、毒力基因及抗性基因与耐药性的调查分析[D];扬州大学;2016年
3 战晓微;食源性病原菌耐药性多重PCR检测及其溯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寅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抗血清的制备及ELISA检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寇明明;NF-κB信号通路调控MMEC凋亡在S.aureus乳腺炎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贺朋朋;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4 蔡天舒;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qdsa001的生理学特性及初步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龚瑞;粘附素ClfA和Cn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的免疫保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蒋晓飞;胡志东;李全;孙自镛;陈中举;徐英春;张小江;王传清;王爱敏;倪语星;孙景勇;褚云卓;俞云松;林洁;徐元宏;沈继录;苏丹虹;卓超;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张泓;孔菁;胡云建;艾效曼;单斌;杜艳;;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5期
2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蒋晓飞;杨青;徐英春;张小江;孙自镛;陈中举;王传清;王爱敏;倪语星;孙景勇;俞云松;林洁;单斌;杜艳;徐元宏;沈继录;张泓;孔菁;卓超;苏丹虹;张朝霞;季萍;胡云建;艾效曼;黄文祥;贾蓓;魏莲花;吴玲;;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05期
3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阮斐怡;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健;艾效曼;俞云松;杨青;孙自镛;李丽;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薛建昌;张泓;李万华;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年05期
4 李家泰,AllanJ Weinstein,杨敏,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自强;;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具杀伤力的原因在于其金黄色“外壳”[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11期
2 朱风兰,王海涛,田长星,过祥豹,汪美先;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提取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3 秘学文;来则民;郭素贤;刘景英;;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制备和鉴定[J];天津医药;1983年06期
4 何敏,白京荣;一株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返祖与鉴定[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5 韩景田,李浴峰,叶路,宋月英,买霞;驱蚊露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形成的实验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9期
6 李向阳,于静涛,丁吉宗;温度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过程的规律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年05期
7 邢建明,周丰宁,张u&;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8期
8 周勤华;;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J];嘉兴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胡娜;肖夏;杜斌斌;熊亚利;徐玲;;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的克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10 ;理性科学对待金黄色葡萄球菌[J];生命世界;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璐;童宇峰;冯银钢;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无脯氨酸突变体的溶液结构及骨架动态特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敏;单璐;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C-端缺失片段溶液构象的多维核磁共振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朱战波;任宪刚;崔玉东;朴范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研究进展[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耿勇;单璐;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β亚结构域和α亚结构域的相互作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薛晓阳;吴金花;布日额;唐吉思;刘洋;张忠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研究进展[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酶的折叠、动态特性与功能——多维核磁共振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谢小保;李文茹;袁英姿;欧阳友生;陈仪本;;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东升;谢韬;冯银刚;单璐;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1-110片段的折叠稳定性和协同性以及影响折叠稳定性的关键因素[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唐俊妮;周锐;史贤明;陈焕春;;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调控因子及其结构与功能[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丁晓飞;郝莉;李冰燕;张增利;;1,25(OH)_2D_3对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桂运安;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细胞新机制[N];安徽日报;2014年
2 记者 白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帮凶”被找到[N];中国医药报;2014年
3 成吉;阻击耐药菌的七大后卫[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尼玛青格乐;mTORC1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肽聚糖诱导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与机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宋军;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GH15穿孔素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伍云飞;金黄色葡萄球菌烯醇酶Enolase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曹林艳;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菌株中Ⅲ-A型CRISPR-Cas系统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王小红;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溶液构象及菌体生长环境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董家斌;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自由基诱导乳酸脱氢酶晶体结构解析和酶活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7 薛虎平;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含丝氨酸—天冬氨酸重复序列的基因的分子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薛挺;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I-2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杨宏军;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的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10 刘玉;金黄色葡萄球菌中Hfq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洁;硬蜱卵蜡层抑菌分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林作鹏;贝壳煅烧物抗菌性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3 杜伟伟;河北省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及耐药基因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搅打奶油中的生长、产肠毒素条件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5 赖章林;搅打奶油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预测模型的建立[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6 汪慧春;面包虾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7 刘洋;金黄色葡萄球菌RsmA蛋白以及酿酒酵母ISW2染色体重塑复合物的结构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8 王华;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ClfA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9 王学连;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表达及菌体检测方法初步建立[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10 颜文光;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基因分布与SCCmec,,spa及MLST分型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10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61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