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TCDCA对免疫细胞中TGR5介导的凋亡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6 14:44

  本文选题:牛磺鹅去氧胆酸 切入点:NR8383细胞 出处:《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作为胆汁酸(Bile Acid,BA)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能够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以NR8383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TCDCA对NR8383细胞凋亡、NR8383细胞中PKC—JNK/P38—5 信号转导通路以及NR8383细胞分泌IL-1 β和TNF-α的影响,旨在分析TCDCA对免疫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探讨TCDCA调控免疫细胞凋亡对免疫细胞凋亡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而深入揭示TCDCA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与其调控免疫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TCDCA对NR8383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MV-TGR5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低表达TGR5受体的NR8383细胞中;采用qPCR法检测NR8383细胞中TGR5受体及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的基因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R8383细胞中TGR5受体蛋白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DCA作用后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TCDCA对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TGR5受体能够在NR8383细胞中高效表达,成功构建了高表达TGR5受体的NR8383细胞(NR8383-TGR5细胞)。NR8383-TGR5细胞中TGR5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性高于NR8383细胞(P0.01)。TCDCA作用后对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凋亡率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与NR8383组相比,TCDCA(10 μM)可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的凋亡率(P0.05),TCDCA(100 μM)可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的凋亡率(P0.01)。与 NR8383-TGR5 组相比,TCDCA(10 uM,100 μM)可极显著性提高 NR8383-TGR5细胞的凋亡率(P0.01)。TCDCA(10 μM,100 μM)作用后,NR8383-TGR5 细胞的凋亡率极显著性高于NR8383细胞(P0.01)。TCDCA对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中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NR8383组及NR8383-TGR5组相比,TCDCA(1 μM,10 uM,100 μM)均可极显著性提高 NR8383 细胞和 NR8383-TGR5细胞的 caspase-3 基因表达量(P0.01)。且 TCDCA(10 μM)和 TCDCA(100 μM)作用后,NR8383-TGR5组的caspase-3 mRNA表达量分别极显著性(P0.01)和显著性(P0.05)高于NR8383组。与NR8383组相比,TCDCA(100μM)可极显著提高 caspase-3 活性(P0.01),与 NR8383-TGR5 组相比,TCDCA(10 μM,100 μM)可极显著性提高 caspase-3 活性(P0.01),且 TCDCA(1 μM,10 μM,100μ M)作用后,NR8383-TGR5组的caspase-3活性极显著性高于NR8383组(P0.01)。与NR8383组相比,TCDCA(100 μM)可极显著性提高caspase-8的基因表达量(P0.01),与 NR8383-TGR5 组相比,TCDCA(10 μM,100 μM)可极显著性提高caspase-8基因表达量(P0.01),且TCDCA(100 μM)作用后,NR8383-TGR5组的caspase-8基因表达量显著性高于NR8383组(P0.05)。与NR8383组相比,TCDCA(100 μM)可极显著性提高caspase-8活性(P0.01),与NR8383-TGR5 组相比,TCDCA(1 μM)可显著性(P0.05)而 TCDCA(100 μM)可极显著性提高 caspase-8 活性(P0.01),且 TCDCA(1 μM)和 TCDCA(100 μM)作用后,NR8383-TGR5组的caspase-8活性分别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高于 NR8383 组。(2)TCDCA对NR8383细胞中PKC—JNK/P38—p5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利用磷脂酶 C-β(Phospholipase C-β,PLC-β)特异性阻断剂 U73122 研究了 TCDCA 对其下游因子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及活性的影响。采用qPCR法检测TCDCA对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中PKC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 TCDCA 对 NR8383 细胞及 NR8383-TGR5 细胞中 PKC 和 pPKC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NR8383组及NR8383-TGR5组相比,TCDCA(100μM)能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PKC mRNA表达量(P0.01),且TCDCA作用后NR8383-TGR5组的PKC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性高于NR8383组(P0.01),而U73122能极显著性降低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PKC基因表达量(P0.01)。与 NR8383 组及 NR8383-TGR5 组相比,TCDCA(100 μM)能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PKC和pPKC蛋白表达量(P0.01),而U73122能极显著性降低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PKC和pPKC蛋白表达量(P0.01)。利用PKC特异性阻断剂G6 6983研究了 TCDCA对其下游因子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P38表达及活性的影响。采用qPCR法检测TCDCA对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中JNK和P38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 TCDCA 对 NR8383 细胞及 NR8383-TGR5 细胞中 JNK、pJNK、P38、pP38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NR8383组及NR8383-TGR5组相比,TCDCA(100 μ M)能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JNK mRNA表达量(P0.01),而Go 6983能极显著性降低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JNK 基因表达量(P0.01)。与 NR8383 组及 NR8383-TGR5 组相比,TCDCA(100 μM)能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JNK和pJNK蛋白表达量(P0.01),且NR8383-TCR5组的JNK和pJNK蛋白表达量极显著性低于NR8383组(P0.01)。Go 6983能极显著性降低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JNK和PJNK蛋白表达量(P0.01)。TCDCA(100μM)能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 细胞的 P38 mRNA 表达量(P0.01),且 NR8383-TGR5 组的 P38 mRNA表达量极显著性高于NR8383组(P0.01),而Go 6983能极显著性降低NR8383细胞及 NR8383-TGR5 细胞的 P38 基因表达量(P0.01)。与 NR8383 组及 NR8383-TGR5组相比,TCDCA(100μM)能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P38和pP38蛋白表达量(P0.01),且NR8383-TGR5组的P38蛋白表达量极显著性低于NR8383组(P0.01),而Go 6983能极显著性降低NR8383细胞的P38蛋白表达量(P0.01)。分别利用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和P38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研究了TCDCA对其下游因子p53表达及活性的影响。采用qPCR法检测TCDCA对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中p53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CDCA对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中p53和pp53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NR8383组及NR8383-TGR5组相比,TCDCA(100 μ M)能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 NR8383-TGR5 细胞的p53 mRNA 表达量(P0.01),而 SP600125 和 SB203580 均能极显著性抑制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p53 mRNA表达量(P0.01),且SP600125作用后NR8383-TGR5组的p53 mRNA表达量极显著性低于NR8383组(P0.01)。与 NR8383 组及 NR8383-TGR5 组相比,TCDCA(100 μM)能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p53和pp53蛋白表达量(P0.01),而SP600125能极显著性降低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p53和pp53蛋白表达量(P0.01),且 TCDCA(100 μM)或 SP600125 作用后 NR8383-TGR5 组的 pp53 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性高于NR8383组(P0.01)。SB203580能极显著性降低NR8383细胞的P53和pp53蛋白表达量(P0.01),并极显著性降低NR8383-TGR5细胞的p53蛋白表达量(P0.01),且SB203580作用后NR8383-TGR5组的p53和pp53蛋白表达量分别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高于NR8383组。(3)TCDCA对NR8383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的影响采用qPCR法检测TCDCA对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中白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TCDCA对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中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NR8383组及NR8383-TGR5 组相比,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能极显著性提高 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IL-1β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1)。与LPS对照组相比,100 μ M TCDCA能极显著性降低LPS诱导的IL-1 β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1)。另外,SP600125 和 SB203580 作用后,与 NR8383 组和 NR8383-TGR5 组相比,IL-1β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极显著性降低(P0.01)。与NR8383组及NR8383-TGR5组相比,LPS能极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TNF-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1)。与LPS对照组相比,100 μM TCDCA能极显著性降低LPS诱导的TNF-a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1)。另外,SP600125和SB203580作用后,与NR8383组和NR8383-TGR5组相比,TNF-α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极显著性降低(P0.01)。通过本研究可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TCDCA能显著性提高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的凋亡率,且10μM和100 μ M浓度的TCDCA作用后,NR8383-TGR5细胞的凋亡率显著性高于NR8383细胞的凋亡率;TCDCA能显著性增加NR8383细胞及NR8383-TGR5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及活性,且NR8383-TGR5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及活性均显著性高于NR8383细胞。因而提示,TCDCA提高NR8383细胞的凋亡率与其激活TGR5受体有关;(2)TCDCA能通过TGR5受体介导JNK、pJNK、P38、pP38、p53、pp53的表达量显著性升高,且在U73122、Go 6983、SP600125、SB203580作用后均能显著性降低其相应下游产物的表达量。由此表明,TCDCA诱导NR8383细胞凋亡与其激活TGR5受体介导的PKC—JNK/P38—p53信号转导通路有关;(3)TCDCA能显著性降低LPS诱导的NR8383细胞和NR8383-TGR5细胞中IL-1β和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此外,与NR8383组和NR8383-TGR5组相比,SP600125和SB203580作用后,IL-1β和TNF-α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极显著性降低。这一结果提示,TCDCA能够通过PKC—JNK/P38信号转导通路抑制NR8383细胞对IL-1β和TNF-α的分泌。综上所述,TCDCA提高NR8383细胞凋亡率,并抑制其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 β,与其激活TGR5受体介导的PKC—JNK/P38—p53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2.4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来源膜微粒的特征及生物学作用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2 蒋争凡;卞婕;翟中和;;非细胞体系诱导小鼠肝细胞核凋亡的超微观察[A];第十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Ⅰ)[C];1998年

3 陈卫银;祝彼得;刘福友;冯雪梅;;参芎滴丸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细胞调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谢晶日;李威;梁国英;杨丰源;;胃灵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细胞调亡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綦淑芬;万瑞香;姚如勇;;扇贝多肽对Hela细胞在紫外线损伤下的保护作用[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吴李君;裴蓓;王顺昌;王军;汤明礼;;砷和镉暴露诱导秀丽小杆线虫生殖腺细胞调亡及其信号通路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余珂;王敬贤;周炳升;;多溴联苯醚诱导人神经SK-N-SH细胞调亡的机理[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冉新泽;郑怀恩;王艾平;王锋超;韩京;;他汀对内皮细胞辐射损伤组织因子与细胞调亡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崔承彬;闫少羽;蔡兵;赵庆春;姚新生;曲戈霞;;黑果黄皮Clausena dunniana Levl中咔唑生物碱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调亡诱导剂的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吴耀辉;邹萍;;Sunrivin基因沉默对K562细胞调亡影响的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田勘;细胞调亡的意义[N];中国人口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晓明;载药聚合物超细纤维作为肿瘤局部制剂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王石;黄芪甲苷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宋杨;抗CD25单抗对肾移植患者调节性T细胞生存和功能改变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罗忠光;CRL E3泛素连接酶靶向新药MLN4924在体内外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肖林林;巨噬细胞对血管细胞的辐射旁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张峰;戊型肝炎病毒基因4型在PLC/PRF/5细胞中的培养及其特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陈凤华;Tat-SmacN7融合肽对肿瘤细胞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虞志新;Th17/Treg失衡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相互影响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9 黄凌燕;STK33基因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袁媛;let-7c介导c-Myc基因调控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帅帅;Marc-145细胞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粒子与胞外体的分离与鉴定[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杜文娟;NK-lysin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晓娇;天然抗氧化剂对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吕超绍;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对白血病K562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汪建阳;Ang-(1-7)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Mas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任志涛;小檗碱对TGF-β1诱导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MRC-5细胞转分化及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杨晓姗;重组人p66Shc腺病毒和赖氨藤黄酸盐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万爱英;大分割照射生物效应实测数据与LQ公式计算数据的比较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邢晓萌;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曹曰针;胞外泛素对Treg细胞免疫抑制活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68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668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