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围封和放牧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02 23:31

  本文选题:沙质草地 切入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出处:《中国沙漠》2016年01期


【摘要】:利用箱式法对科尔沁地区围封和放牧条件下的沙质草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进行研究,以探讨围封、放牧对NEE的影响。结果显示:(1)围封17年样地的NEE显著小于围封22年样地的,围封22年样地的显著小于放牧样地的(P0.01)。(2)在植物生长季内,围封样地总体表现出碳汇功能,放牧样地表现出碳源功能。(3)从碳净固定的量来看,围封17年沙质草地的净碳固定能力强于围封22年的;而围封22年比围封17年的沙质草地的在净碳固定方面持续的时间较长。(4)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处理NEE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线性组合最大可解释NEE的变异依次为围封22年(39.5%)围封17年(32.1%)放牧(21.2%)。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nclosure and grazing on NEE, the 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of sandy grassland in Horqin area was studied by box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E of the enclosed sample l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nclosed sample plot for 22 years and that of the herding sample l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razing sample land.) during the plant growth season, the enclosed sample land showed carbon sequestration function as a whole.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carbon net fixation, the net carbon fixation ability of enclosed sandy grassland for 17 year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for 22 years.However, the net carbon fixation of sandy grassland in 22 years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17 years. (4)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NEE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different.The variation of NE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linear combination in order of 22 years (39.5%) and 17 years (32.1%) grazing.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40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501,41171414,1103Y51152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7B02-04)
【分类号】:S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岳广阳;赵林;赵拥华;李元寿;;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0年01期

2 文海燕,赵哈林,傅华;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5年01期

3 王蕙;王辉;黄蓉;马维伟;;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2年06期

4 李琪;薛红喜;王云龙;胡正华;李洁;;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初探[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郑泽梅;于贵瑞;孙晓敏;曹广民;王跃思;杜明远;李俊;李英年;;涡度相关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生态系统呼吸观测中的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敬刚;殷学永;赵登海;徐建国;苏云;李新荣;;围封条件下贺兰山西坡植被恢复生态效益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2 巩杰;王玉川;谢余初;赵彩霞;;基于Meta-analysis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氮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 吕妍;张树文;杨久春;;土地开垦年限对研究土地退化的作用——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4 王杰;叶柏生;张世强;李静;吴锦奎;周兆叶;;祁连山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CO_2通量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5 殷振华;毕玉芬;李世玉;;休牧对云南退化山地草甸草群结构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8年06期

6 李熙波;杨玉盛;曾宏达;谢锦升;朱宁;;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9年03期

7 殷振华;毕玉芬;李世玉;;封育对云南退化山地草甸植物种类及盖度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8年12期

8 范燕敏;孙宗玖;武红旗;刘秀梅;;封育对山地草地植被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年03期

9 张瑞强;高天明;刘铁军;;希拉穆仁修复退化草地水土流失水平观测研究[J];草业科学;2010年03期

10 付友芳;于永强;黄耀;;2000-2007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地土壤有机碳变化估计[J];草业科学;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显瑞;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东;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文军;科尔沁沙地活沙障植被及土壤恢复效应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单贵莲;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恢复演替研究与健康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颉鹏;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时空演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7 任晓旭;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方法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刘殿君;极端干旱区泡泡刺群落土壤呼吸对增雨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9 袁帅;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及其优势种对不同干扰的响应机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10 宋丹;下辽河平原耕地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绍波;河南西平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环境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汪婧;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3 陶磊;太原盆地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曾朝旭;太原盆地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CO_2净交换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张舒;温度和水分对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的调控[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莫志鸿;北方草原生态系统NPP、R_h和SOC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李超;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碳收支与环境因子非对称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王娟;不同耕作措施对豆麦双序列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9 阿木日吉日嘎拉;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及生态系统气体交换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10 翟明瑶;通辽市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峰;王根绪;吴青柏;;青藏高原腹地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生长季节CO_2排放通量及其主要环境控制因子研究[J];冰川冻土;2008年03期

2 李东,曹广民,胡启武,吴琴,李月梅,王迎红;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CO_2释放的初步研究[J];草地学报;2005年02期

3 赵亮,徐世晓,伏玉玲,古松,李英年,王勤学,杜明远,赵新全;积雪对藏北高寒草甸CO_2和水汽通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5年03期

4 张法伟;李红琴;李英年;赵亮;;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的“转折气温”(英文)[J];草业科学;2007年09期

5 常兆丰;韩福贵;仲生年;张应昌;李爱德;何芳兰;柴成武;张锦春;;民勤荒漠草场植物群落自然更新和退化演替初探[J];草业科学;2008年08期

6 朱丽,郭继勋,鲁萍,朱湘宁;松嫩羊草草甸羊草、碱茅群落土壤酶活性比较研究[J];草业学报;2002年04期

7 曲国辉,郭继勋;松嫩平原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关系[J];草业学报;2003年01期

8 单贵莲;徐柱;宁发;焦燕;;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植被与土壤特征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9年02期

9 左万庆;王玉辉;王风玉;师广旭;;围栏封育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研究[J];草业学报;2009年03期

10 任继周;梁天刚;林慧龙;冯琦胜;黄晓东;侯扶江;邹德富;王,

本文编号:1702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702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