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薯资源分布及饲用新模式探索
本文选题:甘薯 + 副产品 ; 参考:《中国畜牧杂志》2017年10期
【摘要】:我国甘薯产地主要分布在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产量大,是良好的居民鲜食、轻工加工和动物饲用资源。甘薯、薯藤和加工业副产品富含淀粉、果胶和膳食纤维等,水分含量高,不易储运,易腐败变质,综合利用率低,废弃率高。甘薯、薯藤和薯渣是常用饲料,饲用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季节性和经济性特点。在产地农户习惯用煮熟和青贮后的薯块和薯渣饲喂畜禽。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薯渣,可提高其营养价值。探索提出产区利用熟制、青贮、鲜饲等形式相结合和加工薯渣制备生物饲料的甘薯资源饲用新模式,可为我国甘薯种植、食用、加工和饲用的适度平衡提供借鉴。
[Abstract]:Sweet potato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Huaihai Plain,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southeast coastal provinces, and the yield is large. It is a good resource for fresh food, light industry processing and animal feeding.Sweet potato, potato vines and by-products of processing industry are rich in starch, pectin and dietary fiber, etc. The water content is high, it is difficult to store and transport, it is easy to corrupt and deteriorat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io is low, and the waste rate is high.Sweet potato, tuber vines and potato dregs are common fodder.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seasonal and econo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feeding.Farmers used to feed livestock and poultry with cooked and silaged potatoes and dregs.The nutrient value of potato dregs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microbi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In this paper, a new forage model for the production of sweet potato was proposed, 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proper balance of planting, eating, processing and feeding of sweet potato in our country by combining and processing the biological feed of sweet potato dregs in the production area, such as ripening, silage, fresh feeding and so on.
【作者单位】: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生物饲料开发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3ZXGCCX06000) 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562015Y-3994)
【分类号】:S531;S8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其茂,杨立明,陈赐民,卢春生;福建省甘薯生产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2 刘桂玲,朱兴风;甘薯阳畦育苗新技术[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2年01期
3 ;晋甘薯4号[J];山西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4 康志河,杨国红,李新美;河南省甘薯生产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4年01期
5 张学芝,陈立涛,姜成选,梅福杰,张善云,李松;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6 武宗信,冯文龙,解红娥;山西省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7 ;“全国甘薯育种及产业化学术研讨会”的预备通知[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3期
8 赵淑芝;;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5年07期
9 何胜生;;甘薯的药用价值及其加工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10 ;鲜甘薯的贮藏[J];中国农村科技;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欣;李秀英;李强;张允刚;后猛;唐维;马代夫;;植物生长调剂在甘薯萌芽上应用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后猛;李强;马代夫;张允刚;王欣;唐维;李秀英;;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及其相关性分析[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古英洪;陶向;王海燕;郑文;刘震;张义正;;甘薯转录组序列的从头组装与分析[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雷玄肆;;浮梁县甘薯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及区划[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章明清;李娟;孔庆波;姚宝全;颜明娟;林琼;;福建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君;刘亚菊;张华;;光波对甘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曾绍华;蒲志刚;阎文昭;;甘薯抗黑斑病cDNA文库构建及EST序列分析[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试验站 河北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张松树;做好甘薯窖藏管理[N];河北科技报;2013年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实验站 张松树;甘薯生产区域性栽培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3年
3 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 张松树;甘薯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建议[N];河北科技报;2003年
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立明;甘薯优质高产栽培规程[N];山东科技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甄永健 韩双志 张灵 胡洪月;元氏薯农忙贮藏 省城专家现场讲[N];河北农民报;2011年
6 易县农业局 蔺志刚;甘薯收获有讲究[N];河北科技报;2014年
7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刘庆昌;甘薯:产业化开发前景广阔[N];农民日报;2006年
8 记者 刘倩倩;市农科院跻身甘薯科研“国家队”[N];威海日报;2009年
9 陈茂春;甘薯生长中期的田间管理[N];河北科技报;2013年
10 杨健;甘薯生长中期田间管理要点[N];山东科技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耿朝辉;丘陵区土层厚度和土壤耕作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李梅;甘薯水溶性糖蛋白的分离及高效凝胶色谱测定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乔贞贞;农杆菌介导hrpZ_(Psg12)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4 柏洁;甘薯抗病相关基因SGT1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5 伍小兵;H_2O_2对甘薯幼苗不定根的生长和植株抗冷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马丽利;甘薯GGDS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37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73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