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黄牛群体的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
本文选题:秦巴山区黄牛 + 微卫星DNA ; 参考:《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6年02期
【摘要】:为分析秦巴山区西镇牛、赤崖牛、陨巴牛和宣汉牛4个黄牛(Bos taurus)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蜀宣花牛和郏县红牛作对照,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6个黄牛品种的289头黄牛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统计了各品种的等位基因及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各群体间遗传距离,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黄牛品种在12个微卫星位点共发现11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001 6~0.517 3,总群体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787 7~7.132 6;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519 2~0.895 3;平均杂合度为0.667 2~0.724 1。群体间发现特有等位基因11个,基因频率为0.008 1~0.381 6;优势等位基因(P0.4)19个,基因频率为0.403 2~0.820 0;共有等位基因41个,占全部等位基因的37.27%,仅有13个共有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P0.4),占37.71%。群体间Nei's遗传一致度为0.596 5~0.840 8,标准遗传距离(Ds)为0.173 5~0.524 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黄牛品种聚为3类,陨巴牛与宣汉牛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同西镇牛聚在一类;赤崖牛与郏县红牛聚为一类;蜀宣花牛自成一类。研究结果表明,12对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秦巴山区黄牛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秦巴山区各黄牛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选育程度不同,4个黄牛品种虽然地理分布格局相近,自然环境相似,但亲缘关系并非相近,应为来源不同的品种。因此,西镇牛、赤崖牛、陨巴牛和宣汉牛不宜合并为1个品种。本研究所揭示的秦巴山区黄牛品种的遗传分化特点及亲缘关系,为研究品种的遗传共适应特点,预测杂交优势,制定育种战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Abstract]:For the analysis of Qinba Mountain West Town Red Cliff cattle, cattle, cattle and Xuanhan cattle Pakistan from 4 cattle (Bos taurus) a variety of breeds, in this study, Shu Xuan cattle and Jiaxian Red Bull as control, the genetic diversity detection by using 12 pairs of microsatellite primers of 6 cattle breeds 289 the head of cattle, the varieties and the allele frequencies,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heterozygosity,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genetic distance among the populations, and carries on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6 cattle breeds were found 110 alleles in 12 microsatellite loci, etc. the allele frequency of 0.001 6~0.517 3,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 average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was 2.787 7~7.132 6;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was 0.519 2~0.895 3;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y was 0.667 2~0.724 between the 1. groups found specific allele 11, gene frequency was 0.008 1~0.381 6; advantage Allele (P0.4) 19, gene frequency was 0.403 2~0.820 0; a total of 41 alleles, allele accounted for 37.27%, only a total of 13 alleles was the dominant allele (P0.4), 37.71%. group Nei's genetic identity was 0.596 5~0.840 8 standard. Transmission distance (Ds) results showed that 0.173 5~0.524 7. cluster analysis, 6 cattle breeds were clustered into 3 groups, the Pakistan Xuanhan cattle and clustered together firstly, and then with the town of West cattle gathered in a class; the red cliff Jiaxian cattle and Red Bull clustered; Shu Xuan is a type of catt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2 pairs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diversity of Qinba mountain cattle genetic, Qinba mountain cattle breeds the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and breeding in different degrees, 4 cattle breeds although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similar, similar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the relationship is not close to the source should be so different varieties. West Town, cattle, Red Cliff cattle, meteorite cattle and Xuanhan cattle should not be combined into 1 varieties.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yellow cattle breeds reveal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tudy of genetic co adaptability, prediction of crossbreeding strength and establishment of breeding strategy.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镇巴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o.2013AA102505和No.2011AA100307-0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No.CARS-38)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No.2014KTZB02-02)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12NY2-17)
【分类号】:S823.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自富;昝林森;王志刚;张桂香;廖信军;贾善刚;韩旭;于福清;张剑;;14个中外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常洪,耿社民,,武彬,陈幼春;秦岭两侧黄牛群体遗传检测报告[J];畜牧兽医学报;1994年02期
3 张继全,邵春荣,王毓英,陈幼春;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估测精度[J];畜牧兽医学报;1998年01期
4 张润锋;林亚秋;李晓峰;郑静;汪晓菲;;3个黄牛品种Y-STR多态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11期
5 耿社民;武斌;;西镇牛与其它黄牛品种间亲缘关系剖析[J];畜牧兽医杂志;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齐发,谢庄;中国地方品种牛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2001年04期
2 张爱玲,马月辉,耿社民;分子水平下检测家畜遗传多样性的抽样问题[J];黄牛杂志;2003年04期
3 刘庆华;甘乾福;梁学武;;闽南黄牛的微卫星多态性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6年06期
4 王淑新;连林生;;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当代畜牧;2008年01期
5 刘庆华;甘乾福;梁学武;;福建黄牛的遗传多态性及分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朱波峰,李靖;应用STR基因座基因型频率对阿昌族及其他种族和民族的遗传距离进行比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蔡大伟;孙洋;;中国家养动物起源的古DNA研究进展[J];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02期
8 常洪,苗泽荣,耿社民,武彬;中亚以东南家牛亲缘系统研究[J];江苏农业研究;1999年01期
9 鲁翠云;金万昆;孙效文;李大宇;朱晓东;马海涛;于东梅;杨建新;;样本容量对养殖群体内主要遗传结构分析参数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8年05期
10 孙红梅;邢秀梅;荣敏;丛波;;家兔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关系的微卫星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维斌;秦川牛肉用性状及八个黄牛品种遗传关系的DNA分子标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毛凤显;贵州和邻近地区山羊品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及微卫星与考力代羊体重等性状的遗传连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3 邢秀梅;中国茸鹿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包文斌;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D];扬州大学;2007年
5 王雷;水貂微卫星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相关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李慧芳;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7 冀德君;中国牛亚科家畜4个结构基因的遗传分化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白玉妍;应用微卫星DNA标记进行蓝狐(Alopex lagopus)亲权鉴定和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韦力;日本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其种群遗传结构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清芳;五个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秀霞;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观察及鸡的攻击行为相关基因的SNP分析[D];石河子大学;2009年
3 张娜娜;11个微卫星和BMP15外显子在两个山羊品种中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东海;华东地区虎纹蛙三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博;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昕;中国部分地方猪种微卫星DNA指纹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邱荣斌;朱瀗亲缘关系鉴定的RAPD及蛋白质多态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赵艳红;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部分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9 张增利;中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吕慎金;我国七个绵羊群体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常洪;耿社民;武彬;李写一;陈幼春;;中国黄牛品种遗传检测抽样方法的研究[J];黄牛杂志;1989年03期
2 吴伟,王栋,曹红鹤;微卫星DNA标记对5个中外黄牛品种/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单雪松,张沅;奶牛weaver基因连锁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常洪,耿社民,武彬,李写一,陈幼春;中国黄牛品种基因频率抽样估计效率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欣;中国黄牛母系和父系起源的分子特征与系统进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辛亚平;中国部分黄牛群体Y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子进化及生产性能关系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志清;中国四个黄牛品种的父系和母系起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占环,姚爱兴;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其保护措施[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蒋楠;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3 张静;;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神州;2013年17期
4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评介[J];动物学研究;2000年02期
5 解新明,云锦凤;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J];中国草地;2000年06期
6 胡守荣,夏铭,郭长英,陆晓春;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概况[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陈宽维;“我国家禽遗传多样性研究”前景诱人[J];中国家禽;2003年02期
8 朱秀志;彭正松;;四川珍稀林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状况[J];西部林业科学;2006年04期
9 高秀琴;兰进好;穆平;林琪;;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黄耀江;许宙;周文化;刘越;冯金朝;;鸡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昂;;对我国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几点意见[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何文珊;陆键键;;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刘娟;李贝宁;刘春生;周应群;;栽培对道地甘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裕琥;王海庆;黄相国;葛菊梅;张怀刚;;作物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沈裕琥;王海庆;黄相国;葛菊梅;张怀刚;;作物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6 沙伟;林琳;郑云梅;;小仙鹤藓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7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日程安排[A];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C];2012年
8 芒来;杨虹;;蒙古马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毛培胜;王新国;黄莺;;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秋白;郑宇;周莉;桂建芳;;鄱阳湖鲫鱼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云章;绚丽的民族文化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刘霞;人类语言源于非洲再添新证据[N];科技日报;2011年
3 卞晨光;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刻不容缓[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中国的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丰硕[N];科技日报;2001年
5 记者 胡德荣;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获最新成果[N];健康报;2009年
6 张桂香;中国地方水牛的遗传多样性[N];农民日报;2004年
7 李倩;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建设取得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李倩;我国永生细胞库初具规模[N];人民日报;2007年
9 记者 耀辉;云南5成果喜获国家科技奖[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10 肖力伟 译;中国栽培的大豆品种 遗传多样性变异丰富[N];农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芸芸;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彭亮;丹参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海龙;大叶榉遗传多样性与离体保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狄晓艳;油松遗传多样性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陈雪平;茄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郭文韬;大鲵遗传多样性及皮肤附属物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宋丛文;珙桐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保存样本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肖海峻;鹅观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9 罗世家;珙桐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徐建荣;福寿螺繁殖生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基于ISSR的连翘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伟帅;小麦抗病遗传多样性对条锈病的调控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王若丁;西藏工布乌头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邓宏中;基于SSR标记的中国水稻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刘丽;西藏墨脱地区野生草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张佳佳;沈阳森林动物园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7 梅芳芳;三种水生被子植物在中国六大湖泊的遗传多样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鹏;野豌豆属牧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胡益波;枳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红橘杂交后代遗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马旭丹;水稻部分骨干亲本的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61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76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