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免疫程序对猪瘟活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本文选题:猪瘟病毒 + 猪瘟病毒活疫苗 ; 参考:《中国兽药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为了解规模化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情况和猪瘟病毒感染情况,采用商业化ELISA试剂盒,对大庆市某规模化猪场530份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猪瘟抗体水平和猪瘟病毒抗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二次免疫的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为95.0%(115/121),比一次免疫的抗体阳性率66.1%(74/112)提高了28.9%,而且抗体水平整齐度较一次免疫显著提高。在530份受检猪只中,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猪瘟抗原,阳性检出率为0%,表明该猪场猪瘟病毒感染风险较低,对18份可疑样品用RT-PCR检测,没有检测出猪瘟病毒。研究表明,对当前的猪场仅仅实施一次免疫是不够的,只有实施二次免疫,才能获得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有效地防控猪瘟疫病的发生。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munization status of CSFV and the infection of CSFV in a large scale swine farm, a commercial ELISA ki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ntibody level of CSFV and CSFV antigen in 530 serum samples from a large-scale swine farm in Daqi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body against swine fever was 95.0 / 125 / 121, which was 28.9% higher than that of primary immunization (66.1g / 74 / 112), and the level of antibody uniform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immunization. ELISA kit was used to detect swine fever antigen in serum of 530pigs. The positive rate of CSFV was 0,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risk of CSFV infection was low.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18 suspicious samples. No CSFV was detect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t is not enough to carry out only one immunization to the current pig farm. Only by carrying out the second immunization can we obtain a higher level of immune antibody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swine fever bligh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九江市畜牧兽医局;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分类号】:S858.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韦伟;江红;田东升;向帆;侯权书;胡世君;;ELISA抗原检测与荧光RT-PCR快速诊断猪瘟的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2 涂宜强;简永利;白宇;韩青松;罗厚强;侯凤香;;浙江部分地区猪瘟流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年04期
3 王娟萍;姚敬明;吴忻;孟帆;韩一超;刘文俊;樊振华;米瑞娟;程海龙;;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调研[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1期
4 刘志勇;韩庆安;刘乃强;周忠良;李颖;李敬阳;;规模养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J];中国兽医杂志;2011年07期
5 ;Discrepancy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in Different Tissues by One-Step RT-PCR and Nested RT-PCR[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0年03期
6 杜念兴;猪瘟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娟;猪瘟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及其意义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涛;;猪瘟免疫抗体监测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7年05期
2 李凤元;宋淑英;;辽宁地区不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比较试验[J];湖北畜牧兽医;2017年05期
3 郝树果;刘法文;;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年08期
4 李天丽;;某地区猪瘟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猪业;2017年03期
5 卫选智;张付华;王新平;欧阳红生;郭昌明;;不同免疫程序对猪瘟活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7年02期
6 俞涛;;浦口区规模化猪场猪瘟感染状况的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年12期
7 姚敬明;孟帆;王娟萍;吴忻;刘文俊;樊振华;米瑞娟;薛翼鹏;李红丽;;黄芪多糖对猪瘟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年09期
8 刘鸽;于会举;张培生;张倩;屈勇刚;杨慧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J];猪业科学;2016年08期
9 王军;何长生;周迎春;陈曦;王倩;费保祥;占松鹤;;安徽省2015年猪瘟疫病定点监测与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6年08期
10 高权利;兰天驰;李彦明;张靖;刘阳;赵力;熊伟曼;;不同类型猪瘟疫苗不同剂量的免疫比对试验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彩霞;郑瑞峰;郭峰;靳兴军;吴惠明;李佳;陈立本;王玉田;;北京部分地区猪瘟病毒流行株E2基因序列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01期
2 姚文生;范学政;王琴;宁宜宝;;我国猪瘟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建议[J];中国兽药杂志;2011年09期
3 胡兴权;朱建军;丁玉春;;猪瘟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J];畜禽业;2011年09期
4 万婧;陈宁;童超;廖迅;谢文绮;李肖梁;方维焕;;猪瘟病毒浙江分离株体外生长特性及其囊膜糖蛋白E2分子的变异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1年08期
5 赵应忠;;猪瘟和猪蓝耳病感染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3期
6 韩建强;信爱国;;猪瘟病毒E~(rns)和E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美君;侯艳红;倪娇;焦连国;孙雨;赵亚荣;;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防制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2期
8 马强;任巧玲;王治方;郭红霞;;超前免疫对仔猪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05期
9 徐凯;徐志文;郭万柱;华丽;朱玲;王印;;四川省规模化猪场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J];养猪;2010年02期
10 吴锦艳;田宏;尚佑军;王光祥;靳野;尹双辉;陈研;何建辉;刘湘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和猪圆环病毒Ⅱ型混合感染的鉴定及病原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昌庆,周继章,高双娣,程淑敏;卫可和泛福露益消毒剂抗猪瘟病毒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2003年03期
2 宁宜宝,王琴,赵耘;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J];中国兽药杂志;2005年05期
3 曹晟,张楚瑜,伊光辉;猪瘟病毒的重组分析[J];遗传学报;2005年01期
4 杨克礼;徐涤平;梁望旺;刘泽文;汪宏才;段正赢;;猪瘟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5 李学伍;张改平;郭启祥;;猪瘟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概述[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6 魏淑英山东省潍坊市畜牧检测中心;张启迪;刘焕奇;王斌;潘宗海;;巢式PCR技术在猪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畜禽业;2008年05期
7 袁建琴;高斌战;梁新华;;猪瘟病毒基因表达谱芯片的可靠性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8年05期
8 袁雪梅;陈宁;陈宇;王萍;童超;李得江;万婧;李肖梁;方维焕;;两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的比较及应用[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年03期
9 和彦良;李真光;冷雪;徐晓琴;武华;;猪瘟病毒感染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12期
10 岳铃;蒋大良;聂福平;鲍晓伟;李乙江;王志慧;黄微;王意银;范泉水;肖啸;余兴龙;李作生;;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病毒荧光检测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开;李婉艳;金纬虎;李春玲;臧莹安;;几种新型消毒剂抗猪瘟病毒兔体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聂玉春;王镇;周海霞;邓宏魁;丁明孝;;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及侵染机理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李卫;李树春;;应用弗氏佐剂制备猪瘟病毒抗原免疫家兔获取高效价抗体的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学伍;张改平;;猪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颜晓冬;诸葛增玉;翁小刚;张■;鱼文媛;王九峰;;猪瘟病毒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李卫;李树春;;应用弗氏佐剂制备猪瘟病毒抗原免疫家兔获取高效价抗体的试验[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郭焕成;席进;涂长春;;猪瘟病毒基因分型寡核苷酸芯片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谢志勤;谢芝勋;廖敏;邓显文;庞耀珊;刘加波;唐小飞;何竞铭;;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猪瘟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涂长春;;中国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焕成;席进;涂长春;;猪瘟病毒基因分型寡核苷酸芯片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兽药监察所 副研究员 王琴;猪瘟病毒E2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2 长安区畜牧兽医站 每小平;谨防猪春季常见病[N];陕西科技报;2004年
3 葛密艳;猪注射疫苗后过敏咋办[N];河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河林;猪瘟病毒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试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童超;猪瘟病毒石门株和疫苗C株嵌合病毒构建及其特性鉴定[D];浙江大学;2015年
3 林鸷;白介素-1β和胆固醇在猪瘟病毒感染中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廖迅;猪瘟病毒C株重组标记疫苗候选株免疫原性与鉴别检测[D];浙江大学;2016年
5 郭焕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寡核苷酸芯片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6 戚昀;猪瘟病毒表位疫苗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冯励;猪瘟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免疫应答基因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2年
8 王铁东;抗猪瘟病毒转基因猪的构建及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宁蓬勃;猪瘟病毒石门株与C株感染宿主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在病毒致病中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周斌;假型猪瘟病毒体系构建及衣壳蛋白靶向灭活策略抗猪瘟病毒感染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丽菁;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表达与猪瘟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竞晗;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激酶2对猪瘟病毒复制的调控作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彭杨鑫;DDX5与猪瘟病毒NS5A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对猪瘟病毒复制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孟萌;5’非编码区对猪瘟病毒C-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2011年
5 马秀园;猪瘟病毒NS2-3蛋白抗原集中区基因的真核表达[D];河南科技学院;2016年
6 冯丽苹;2014-2015年我国猪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D];长江大学;2016年
7 刘芳冰;猪瘟病毒E0蛋白在酵母系统和哺乳动物细胞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D];郑州大学;2016年
8 应雪;猪瘟病毒N~(pro)蛋白和宿主猪IRF-1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相关性初步探索[D];广西大学;2016年
9 赵倩楠;猪瘟病毒NS5B蛋白与猪免疫应答因子TRIF、MyD88和MAVS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相互作用初探[D];广西大学;2016年
10 麻甜甜;猪瘟病毒蛋白对其3’UTR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03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80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