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去除疫苗毒种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污染
本文选题: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 azidothymidine ; 参考:《中国兽医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使用污染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弱毒疫苗被认为是REV流行的原因之一,去除疫苗毒种中REV污染是生产合格疫苗的基础环节,本研究试图利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Azidothymidine(LAM)和Lamivudine(AZT)去除疫苗毒种中REV污染。首先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AZT或LAM连续传代以及利用CCK-8测定细胞活性的方法,证实了在培养液中添加不超过5mg/L的抑制剂类药物对于DF-1细胞复制和活性没有影响。体外试验证实,当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5mg/L的AZT或LAM以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均可以显著抑制REV在DF-1细胞上的复制,通过在新城疫弱毒疫苗中人为添加REV模拟AZT或LAM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疫苗毒种中REV污染的净化作用,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4代后即将REV去除,并且净化后毒种检验合格。本研究证实了AZT或LAM在体外对REV的抑制作用,并在人工模拟试验中成功净化了疫苗毒种中污染的REV。
[Abstract]:The use of attenuated vaccine contaminated with avian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v)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prevalence of REV. The removal of REV contamination from vaccine strains is the basic link in the production of qualified vaccin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move REV contamination from vaccine strains by using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Azidothymidine lam and Lamivudine AZT. Firstly, by add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ZT or LAM to the culture medium for continuous passage and using CCK-8 to determine the cell activity, it was proved that the addition of no more than 5mg/L inhibitor to the culture medium had no effect on the replication and activity of DF-1 cells. In vitr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AZT or LAM of 5mg/L and their combin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replication of REV in DF-1 cells. By artificially adding REV to attenuated Newcastle disease vaccine, AZT or LAM were added to the vaccine, and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two methods was used to purify the REV contamination in the vacc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V would be removed after 4 generations of drug intervention, and the purified virus could be tested. This study confirm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ZT or LAM on REV in vitro, and successfully purified the contaminated revs from vaccine strains in artificial simulation test.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02226)
【分类号】:S85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利;张洪海;刘青;刘功振;邱波;刘建柱;郭慧君;成子强;;山东省肉种鸡群三种家禽肿瘤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年04期
2 李凯;高宏雷;高立;祁小乐;高玉龙;徐延伟;王笑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兽医科学;2010年11期
3 邓小芸;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王永强;王笑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9期
4 孟斌;胡北侠;许晓云;路希山;张金强;李建亮;张秀美;崔言顺;;山东省白羽肉鸡中MDV、REV、CAV和ARV感染状况的病原学调查[J];中国兽医学报;2010年07期
5 王景艳;李中明;赵鹏;陈浩;崔治中;;禽痘病毒活疫苗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序列比较[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年01期
6 丁家波,崔治中,于立娟,孙淑红,姜世金;含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基因组片段的天然重组禽痘病毒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宁;韩昱;胡晓悦;郭莉;吴春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最新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7年03期
2 任志浩;栾怀彪;李阳;王一新;崔治中;常爽;赵鹏;;禽弱毒疫苗中REV低剂量污染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国兽医学报;2017年06期
3 苏红芹;李思菲;任志浩;栾怀彪;孟凡峰;李阳;崔治中;常爽;赵鹏;;利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去除疫苗毒种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污染[J];中国兽医学报;2017年06期
4 ;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诊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6年Z1期
5 刘金玲;李晓静;李红杰;王晓雪;高冬生;李永涛;常洪涛;赵军;王川庆;;检测鸡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双重RT-PCR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学报;2016年10期
6 万春和;刘荣昌;程龙飞;傅光华;施少华;陈红梅;傅秋玲;黄瑜;;番鸭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的检测[J];福建农业学报;2016年10期
7 任志浩;房立春;栾怀彪;李阳;王一新;崔治中;常爽;赵鹏;;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疫苗污染检测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学报;2016年07期
8 孔祥伟;王丹;王世新;王海明;杨树青;孙淑红;;12株禽痘疫苗毒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5′LTR整合位点的比较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6年05期
9 饶明章;袁丽霞;赵子君;张杰;陈建;陈杨一骏;邱倩倩;曹伟胜;;浅析禽用活毒疫苗污染外源病毒问题[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6年03期
10 郭欣怡;;近年鸡痘流行特点及应对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立廷;高玉龙;潘伟;邓小芸;孙芬芬;李凯;祁小乐;高宏雷;刘超男;王笑梅;;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年02期
2 胡北侠;黄艳艳;路希山;孟斌;张秀美;;肉种禽网状内皮增生症、鸡传染性贫血和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9年01期
3 宋丽;岳华;李明义;汤承;;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PCR检测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方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检疫;2008年08期
4 成子强;刘思当;孟祥凯;张洪海;刁秀国;刘青;崔治中;;商品蛋鸡成髓细胞瘤、血管瘤型J亚群白血病病理学初报[J];畜牧兽医学报;2008年07期
5 倪楠;崔治中;;鸭群中RE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微生物学报;2008年04期
6 高明超;陈静;谭莉;张志;杜元钊;刘秀梵;;国外禽痘病毒疫苗自然重组株整合序列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年01期
7 赵丽青;王树峰;吴延功;王志亮;;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中国兽医学报;2007年06期
8 张洪海;成子强;;禽肿瘤性疾病世界流行现状及分析[J];中国家禽;2007年17期
9 丁家波;姜世金;朱鸿飞;崔治中;;区分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株CVI988与其他毒株的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兽医学报;2007年01期
10 成子强;张玲娟;刘杰;刘思当;赵振华;张利;崔治中;;蛋鸡中发现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自然混合感染[J];中国兽医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郝飞;汤德元;李春燕;曾智勇;罗险峰;刘建;王洪光;;多重PCR快速鉴别伪狂犬病病毒野毒与疫苗毒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赵军;孙彦婷;王新卫;常洪涛;刘红英;姚慧霞;王川庆;;鉴别猪瘟病毒野毒和疫苗毒复合PCR的建立与初步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俊;IBDV快速诊断试纸在该病病原和抗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及鼠抗兔-IgG单克隆抗体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77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87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