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反刍动物健康培育体系构建及其科学问题
本文选题:幼龄反刍动物 + 培育技术体系 ; 参考:《科学通报》2017年26期
【摘要】:幼龄反刍动物的培育质量对其育成后的生产和繁殖性能发挥至关重要.我国幼龄反刍动物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严重滞后于猪禽等幼龄动物,在消化生理与营养需求参数、标准化饲养管理、幼畜专门化产品及智能化和设施化饲喂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反刍动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系统的培育技术才能保障幼畜的健康成长.本文围绕幼龄反刍动物培育现状,提出了需重视和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营养-基因表达调控与现代组学等技术研究幼畜培育理论;深入探究早期营养调控对后期生长及健康的影响机制;阐明母畜围产期营养调控与幼畜机体健康发育的关系.建议科技界与产业界重视并协同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构建"幼龄反刍动物健康培育技术体系",以提高幼畜培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Abstract]:The breeding quality of young ruminant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ir productive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breeding techniques for young ruminants in China lags behind those of young animals such as pigs and poultry in digestion physi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ized feeding and management. Th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 on specialized products and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lligent and facility feeding has been seriously inadequate, which has restricted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minant industry in China. Only by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system can we guarantee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animal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oung ruminant breed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solved: based on the techniques of nutrition-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and modern genomics, the theory of young animal breeding is studie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arly nutrition regulation on later growth and health was explo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nutrition regul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ng animals during the perinatal period was clarifi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breeding of young rumina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circl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cooperate with the related technical research to construct a "technical system for the health cultivation of young ruminant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香山科学会议办公室
【分类号】:S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动物营养调控的技术理论与应用》增刊征稿启事[J];饲料工业;2013年11期
2 ;《动物营养调控的技术理论与应用》增刊征稿启事[J];饲料工业;2013年13期
3 卢德勋;动物机体自我营养调控功能及其实践意义[J];内蒙古畜牧科学;1995年01期
4 高凤仙,贺建华,田科雄;减少畜禽排泄污染的营养调控研究进展[J];湖南畜牧兽医;2000年06期
5 刘惠芳;断奶仔猪腹泻的营养调控措施[J];饲料博览;2003年10期
6 党国华,陈才勇,王恬;养猪生产中常见应激及其营养调控[J];畜禽业;2003年02期
7 李振,陈玉林;鸡猝死综合征的营养调控措施[J];中国禽业导刊;2004年02期
8 张建海,梁琛,王俊东,万双秀;禽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及营养调控[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4年05期
9 周汉林,莫放,黄鸿威,徐萍;断奶犊牛的免疫与营养调控[J];中国饲料;2004年19期
10 闫平,刘玉芹,孙玉凯;粗纤维对猪营养调控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华山;;营养调控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影响[A];2009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莉;;生猪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营养调控措施[A];第五届重庆饲料工业暨养殖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齐广海;张海军;武书庚;岳洪源;计峰;;蛋鸡及其产品的营养调控研究[A];饲料营养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4 王中华;张娜;;反刍动物乳脂合成的营养调控[A];中国牛业健康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养牛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玉云;蒋宗勇;;肠粘膜免疫研究进展和仔猪营养调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6 张军民;高振川;;黏膜营养调控理论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A];2000’动物营养研究进展——全国畜禽饲养标准学术讨论会暨营养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卢德勋;;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理论体系及其应用[A];动物营养研究进展论文集[C];2004年
8 韩爱云;黄仁录;;通过营养调控减少家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污染[A];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彬;张亚东;;加酶营养调控舔块对奶牛乳中体细胞和生产性能的影响[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10 齐广海;武书庚;尹靖东;郑君杰;;鸡蛋产品品质的营养调控[A];动物营养研究进展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向荣;营养调控防范夏季蛋鸡腹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2 东北农业大学 李焕江;动物营养调控与关键技术的研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3 胡宇芬邋郭映红;我国子猪营养调控研究处于国际前沿[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4 中畜;早期断奶子猪腹泻的原因及营养调控(下)[N];河南科技报;2012年
5 东北农业大学 李焕江;动物营养调控与关键技术的研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6 ;夏季蛋鸡的营养调控[N];吉林农村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崔京华;科技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N];农民日报;2006年
8 东北农业大学 李焕江;动物营养调控与关键技术的研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9 ;降低畜牧业环境污染的调控技术[N];中国畜牧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静波;宫内发育迟缓仔猪代谢和生产缺陷及其营养调控效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卉;RFRP-3在幼龄绵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参与繁殖营养调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陈林;IUGR仔猪的生长性能与脂质代谢特点及营养调控效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谭新;猪排泄物中氮、磷、铜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营养调控措施[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颜泽清;犬肾脏黄嘌呤结石的形成原因及其营养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孙俊伟;营养调控对猪生产性能及氮磷排放影响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伟;不同铁源和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健康生长的营养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李江;断乳仔兔纤维型腹泻发生机制及营养调控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02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0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