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及实验动物安全性评价
本文选题: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 + 多杀性巴氏杆菌 ; 参考:《石河子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动物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药主要通过直接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目前临床上使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随着新耐药菌的不断出现,研制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迫在眉睫。法国梅里亚(MERIAL)公司开发的加米霉素(Gamithromycin)是动物专用抗生素,该药分别于2007、2010和2011年被欧洲药品局、加拿大保健产品与食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防治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睡眠嗜组织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由于加米霉素具有吸收快、分布广,肺组织中浓度高,消除缓慢,药效持久,安全性高等优点。本试验对天津中升研发的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进行抗菌活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实验室评价,为药品的研发和申报批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1、采集临床以呼吸道症状发病牛的肺脏组织、气管积液以及皮下胶冻样浸润液,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BHI肉汤中,分离纯化,经过细菌形态染色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以及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以确定治病菌种属,通过PCR的方法扩增16S rRNA,测序比对分析;利用细菌种属特异性的基因Kmt-1来确定细菌的种属。2、参考CLSI的有关方法,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对已分离出的牛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曼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3、采用改良寇氏法对66只清洁级昆明系健康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测定;小鼠连续背部皮下给药28d,观察其对小鼠的长期毒性,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分别为219、109.4、10.94 mg/kg)和溶剂组,对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4、按照《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进行家兔皮肤刺激试验、家兔注射部位刺激试验、体外溶血试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豚鼠全身被动过敏试验。结果:1、病牛病变的肺脏组织、气管积液以及皮下胶冻样浸润液中分离出3株露珠状、不溶血、灰白色的菌落,经革兰氏染色液染色后镜检,可观察到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经过梅里埃公司的细菌生化检定仪以及相关配套试纸条(VITEK 2 COMPACT)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判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16S rRNA序列分析与NCBI上已经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将分离的巴氏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全部死亡。结果表明,从病牛体内分离得到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2、中试加米霉素对质控菌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抑菌效果明显,最小抑菌浓度分别均为0.5μg/mL、0.5μg/mL、0.5μg/mL和1μg/mL,符合《动物源性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法稀释法执行标准》上的质控范围(0.5-4μg/mL),以及CLSI中《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肺炎支原体MIC(μg/mL)解释折点指南》上的质控范围(0.5-1μg/m L)。3、加米霉素注射液LD50为1094.2mg/kg,95%可信限范围为1000.0 mg/kg-1196.7mg/kg;连续28d背部皮下给药的慢性毒性结果显示动物脏器系数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体外溶血试验结果为阴性,家兔刺激试验为阴性,豚鼠全身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成功从病牛体内分离得到多杀巴氏杆菌。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对于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支原体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根据化学物急性毒性LD50剂量分级表明加米霉素注射液属于低毒性药物,并结合刺激性试验、体外溶血性试验、全身过敏性试验的结果,表明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不会对靶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倩茹;童胜涛;邵咏旋;姜鹏;陈颖钰;胡长敏;郭爱珍;;牛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的致病机理与防控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16年12期
2 方仁东;雷桂花;杜慧慧;彭远义;;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16年11期
3 华瑞其;赵新新;程安春;;多杀性巴氏杆菌脂多糖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学报;2016年10期
4 冯克清;;加米霉素注射液在治疗肉牛和非泌乳奶牛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16年08期
5 毛宏梅;韩超;崔璐;武鑫;李洋;李毅;李岩;;4种不同类型药物的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研究[J];军事医学;2016年05期
6 周伟娥;张元;李伟青;李绍辉;蒋受军;李红娜;郑阳;张峰;;动物源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年12期
7 王忠;王小莺;鲍光明;刘平;王立琦;;加米霉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15年10期
8 高梅;曹冲;马会;朱春花;;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两种阳性物质选择的探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年09期
9 向蓉;杨大伟;岳磊;尹烨华;;兽用抗生素加米霉素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16期
10 周莉;王永;杨春雷;骆永伟;姜娟;贾玉玲;桂博;孙祖越;;注射用灯盏花素豚鼠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评价方法的比较[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晓岑;金翠英;刘英骏;王磊;陈威;何君;;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阳性对照组建立的条件探讨[A];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田义超;潘经媛;惠晓琳;容丽霞;崔艳君;谢华丽;王佳辉;李继洪;;注射用奥拉西坦对家兔的局部刺激性与溶血性试验研究[A];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高媛;孙淑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张冬梅;;豚鼠用于药物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的评价[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辛九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术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顺磊;牛源A型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菌影疫苗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2 陆小松;加米霉素注射液在牛体内残留消除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 邹灵秀;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特性分析及灭活疫苗候选菌株筛选[D];西南大学;2013年
4 于丽佳;加米霉素的合成与工艺路线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范媛;牛支原体生长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罗明刚;小鼠喹乙醇急性与蓄积性中毒试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进峰;小鼠磺胺喹VA啉急性、亚急性和蓄积性毒理学试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8 唐莹;小鼠三聚氰胺急性与蓄积性毒性试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9 江志尧;加米霉素及中间体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6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2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