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水平对初产母兔繁殖性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本文选题:纤维 + 初产母兔 ; 参考:《中国畜牧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水平对初产母兔繁殖性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选取新西兰母兔240只,分为4个试验组,试验期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母兔165日龄至第1胎分娩,试验1、2、3、4组分别饲喂12%、14%、16%、18%不同纤维水平的日粮,第2阶段为母兔分娩至仔兔断奶,测定其繁殖性能和胚胎发育。结果表明:试验2、3组发情率、配怀率显著高于4组(P0.05);试验4个组之间的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4组产活仔数显著低于1组(P0.05);试验2、3组的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显著高于1、2组(P0.05),同时试验1组显著高于4组(P0.05);试验2、3组21 d个体重显著高于1、4组(P0.05),试验4组35 d个体重显著低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试验3组的胚胎长度和胚胎重量显著大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综上所述,初产母兔饲喂16%纤维水平日粮其繁殖性能、胚胎发育以及仔兔生产性能表现最佳。本试验条件下,初产母兔最适纤维水平为16%。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iber levels on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embryo development of newborn rabbits. 240 New Zealand female rabbi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4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trial period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was from 165 days old to the first trimester.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embryo development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strus rate of group 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4 (P 0.05), the difference of litter size between four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 0.05), the number of live litter in group 4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1 (P 0.05), and the litter weight of group 2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2. The birth weight of group 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1 and group 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4, and that of group 2 and group 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1 and group 1, respectively, and the body weight of group 4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groups at 35 days, and the embryo length of group 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3 And embryo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est groups (P 0.05). To sum up,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embryo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newborn rabbits were the best when fed 16% fiber level diet.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optimum fiber level of the first born female rabbit was 16%.
【作者单位】: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四川省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ASA2015A1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43)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CARS-44-B-4) 四川省“十二五”畜禽育种攻关项目(2011NZ0099-4)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家兔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016NZ 0002)
【分类号】:S8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殿英;;提高黑花猪繁殖性能的几点做法[J];辽宁畜牧兽医;1981年04期
2 金根炉;不同色型獭兔的繁殖性能[J];毛皮动物饲养;1984年03期
3 张健;M.J.MEREDITH;;评定商品猪群繁殖性能的新方法[J];国外畜牧科技;1984年03期
4 穆玉云;;季节和高温对牛繁殖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5 徐步高,魏声中,华卫东,卢伟;不同季节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浙江畜牧兽医;1992年04期
6 官却扎西;;青海细毛羊的繁殖性能[J];中国养羊;1995年03期
7 熊建华;温度对鹧鸪繁殖性能的影响[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7年01期
8 李星,朱建津,谢承亮;饲料维生素添加量对红腿鹧鸪繁殖性能的影响[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葛盛芳,王淮宪,赵茹茜,陈杰;禽类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关系[J];畜牧与兽医;2000年05期
10 蒋正芳,覃矜,Susan Davidson;维生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丛艳;谢晓红;易军;雷岷;任永军;邝良德;郭志强;郑洁;邓小东;张翔宇;张翠霞;谢礼;;不同年龄阶段母兔繁殖性能的差异性研究[A];首届(2011)中国兔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1年
2 施张奎;余强;卢立群;叶亚玉;周文伟;金晓音;;饲料用不同灭菌方法对小鼠繁殖性能比较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聂实践;吴德强;;特殊营养素对犬繁殖性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衍;陈文坚;;维生素E对母犬繁殖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任丽琴;芦春莲;曹洪战;吕志强;张少华;闫恒普;梁竟开;商青艳;;影响斯格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刘定发;杨冬辉;杨纯芬;舒鼎铭;徐斌;黄爱珍;;几种外界因素对岭南黄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A];家禽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开国;蒋宗勇;;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朱虹;罗海玲;孟慧;;维生素E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7-2008)[C];2008年
9 张英杰;孙世臣;刘月琴;康晓龙;张涛;;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7-2008)[C];2008年
10 施振旦;王公金;于建宁;;免疫抑制素在提高动物繁殖性能方面的应用前景[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勇;微量元素与公猪的繁殖性能[N];湖北科技报;2002年
2 刘九生;微量元素与公猪的繁殖性能[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3 龚冬仙;高温季节怎样保持猪的繁殖性能[N];中国畜牧报;2002年
4 梁久梅;鹅的四大繁殖性能特点[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5 郑卫军;提高鹅繁殖性能的“三大措施”[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6 中杨;肉驴饲养注意啥[N];河南科技报;2014年
7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徐利;法系种猪超级繁殖性能的营养与管理策略[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8 ;影响家兔繁殖力的主要因素[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9 ;影响家兔繁殖力的因素[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10 ;影响家兔繁殖力的主要因素[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明振;微量养分锌、硒和维生素E对种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2 黄钦华;家兔的血清瘦素水平与其繁殖性能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许宝华;蜂王浆对日本大耳兔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操继跃;铬对鸡体液免疫、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口服铬剂后生物利用度、残留与毒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忠省;不同遗传基础公鹅繁殖性能差异比较及分子水平验证[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孙良展;日粮能量水平和光照强度对獭兔繁殖性能和体况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殷若新;日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济宁百日鸡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曦尧;抗菌肽对吉戎兔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5 魏强;猪繁殖性能相关基因或分子标记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扎木嘎;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母羊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7 张祖翔;杂交水牛核型快速分析的方法及不同核型和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易岳林;不同品系长白×大白二杂母猪性能对比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李文;不同饲喂模式对杭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10 涂飞;排卵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湖羊繁殖性能的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1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4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