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稻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
本文选题:青贮 + 微生物培养 ; 参考:《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摘要】:为了探讨稻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稻草、黑麦草为青贮原料,从青贮后1、5、12、21、31、61、99、154 d的稻草、黑麦草混合青贮样中取样,分别测定pH值,采用培养方法计数乳酸菌、酵母菌、霉菌数量的变化,使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青贮过程中菌群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黑麦草与稻草混合青贮pH值在青贮初期下降迅速,乳酸菌数量在5d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酵母菌数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等波动变化,稻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过程中优势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acillus plantarum)、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食窦魏斯氏菌(W.cibaria)、短乳杆菌(L.brevis),且随着青贮时间延长,优势菌数量下降。由结果可知,将DGGE和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能有效地研究青贮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 of microorganism in mixed silage fermentation of rice straw and ryegrass, straw and ryegrass were used as silage materials, and the pH values were determined from straw and ryegrass mixed silag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rice straw and ryegrass mixed silage. The changes of the number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yeast and mold were counted by culture method, and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l composition in the silage process was analyzed by PCR-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 DGGE)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of mixed silage of ryegrass and straw decreased rapid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silage, and the number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reached its peak at 5 days,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number of yeast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In the process of mixed silage of straw and ryegrass, the dominant bacteria were Lactoacillus plantarumus, 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chus, W.cibariaformis, L.brevisa, and the number of dominant bacteria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ilage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DGGE and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technique could effectively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silage bacteria.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3061) 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CARS-35-31)
【分类号】:S816.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雁冰;玉柱;孙娟娟;;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青贮黑麦草和青贮玉米微生物群集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5年02期
2 李君临;张新全;玉柱;郭旭生;闫艳红;孙娟娟;刘中波;;多花黑麦草与水稻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4年04期
3 华鹤良;张军;杨仁琴;郭睿;孙怀昌;顾瑞霞;印伯星;田银芳;;乳酸菌复壮、鉴定及其优良菌株筛选[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年04期
4 杨云贵;张越利;杜欣;刘桂要;曹社会;;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2年03期
5 陈浩;樊游;陈源源;左志锐;王正祥;;传统发酵豆制品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9期
6 许能祥;丁成龙;顾洪如;侯晓静;程云辉;;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6期
7 ;The Assess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0年12期
8 包慧芳;王炜;王宁;詹发强;赵忠润;;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优势细菌多样性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8期
9 詹发强;包慧芳;崔卫东;王炜;;玉米青贮过程中乳酸菌动态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6期
10 韩吉雨;杨凯;侯先志;郭天龙;赵子夫;;玉米和苜蓿青贮发酵体系中菌群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震洋;代鸣;李丽;;青贮饲料发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14期
2 郑艳红;戴芸芸;杨洋;刘金莉;舒明;钟卫鸿;;废次烟叶提取液源木质素降解菌Bacillus subtilis SM降解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7年07期
3 刘蓓一;丁成龙;乔伟艳;李健;许能祥;潘孝青;秦枫;张霞;顾洪如;;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稻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4 顾拥建;占今舜;丁成龙;沙文锋;;不同处理对发酵稻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7年12期
5 石宁;;日粮中添加牛至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生产参数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7年03期
6 侯美玲;杜珠梅;范文强;王伟;格根图;刘亚红;贾玉山;;乳酸菌与纤维素酶对草甸草原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7年05期
7 周斐然;张苏江;王明;肖丹;郭雪峰;;甜高粱青贮有氧暴露的稳定性及微生物变化的研究[J];草业学报;2017年04期
8 王欣;董宽虎;王保平;杜利霞;;黄花草木犀与赖草混合青贮草的发酵品质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7年02期
9 王保君;胡乃娟;顾泽海;陈兵林;陈利根;朱利群;;稻秆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10 刘晓霞;陶云彬;章日亮;吴东涛;王军君;陈一定;;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短期效应[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现军;余成群;李志华;下条雅敬;邵涛;;西藏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J];草业学报;2012年04期
2 张爱梅;郭大城;王建丽;张保华;陈豪敏;;国内菌种保藏材料及保藏方法研究现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3 冯大伟;周家春;黄龙;;发酵剂的筛选及其对搅拌型酸奶理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10年03期
4 范铁男;邹继宏;袁杰利;;16S rRNA序列分析及其相关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年02期
5 赵树田;张士青;顾欣;李建涛;;十种可制作酸奶的乳酸菌体外降解草酸能力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12期
6 张苗蕾;张从良;李顺义;李红丽;王岩;;含水量对牛粪和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7 王晖;刘桂萍;王雁霞;;五种菌液两种保存方法的比较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8 张强;马齐;徐升运;陈卫峰;韦娟;;木质素酶降解玉米秸秆的工艺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9 邹星星;郑正;杨世关;陈广银;;蚯蚓堆制玉米秸秆的厌氧发酵产气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10 孙庆华;柏耀辉;赵翠;温东辉;唐孝炎;;DGGE、T-RFLP、LH-PCR对两种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的比较[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淑静;吴凤芝;;PCR-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信息学;2007年04期
2 许爱清;李宗军;王远亮;文杰宇;;应用PCR-DGGE技术检测发酵食品和饲料中真菌菌群[J];食品科学;2010年07期
3 刘园园;姜伟伟;秦红玉;张卉;王士长;;PCR-DGGE技术在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9期
4 蓝蔚青;谢晶;;PCR-DGGE指纹技术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微生物变化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2年14期
5 刘卫国;梁存珍;马梦;;PCR-DGGE技术分析沼气生物脱硫系统中的优势菌种[J];中国沼气;2013年04期
6 王桂萍;杨金生;刘卫国;梁存珍;;PCR-DGGE技术鉴定高含盐生物脱硫反应器中的优势菌种[J];中国沼气;2012年05期
7 王福金;西野直树;王靖宇;;应用PCR-DGGE技术对发酵全混合日粮中可培养乳酸菌的调查[J];动物营养学报;2010年06期
8 于洁;冯p,
本文编号:1991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9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