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F15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及通过其含量预测脂肪沉积能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09:3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猪肉品质,,肉质性状成为养殖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肌间脂肪对改善猪肉制品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及意义。本研究则通过明确KLF15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沉积的影响,探求KLF15调节血液中血糖的水平进而影响脂质沉积、为从分子水平调控脂肪沉积、改善猪肉品质及猪的选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首先选用6日龄内军牧1号健康仔猪,分离原代猪前体脂肪细胞并培养,对其诱导分化,并在分化不同时期进行油红O染色,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以及KLF1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AP2表达量相对上升(P0.05);(2)诱导猪前体脂肪细胞24h后,KLF15表达量迅速上升且达到最大值(P0.01),随后呈下降趋势,但表达量仍高于诱导前。 随后,利用siRNA抑制KLF15在前体脂肪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及KLF15关联基因p300、FSTL1、FASN、SCD和FATP1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PPARγ、C/EBPα、AP2、p300和FATP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FSTL1、FASN和SCD的表达量未产生明显变化;(2)抑制KLF15的mRNA表达水平后,转染KLF15-siRNA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脂滴明显减少、变小。 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利用ELISA及氧化酶法检测不同月龄的瘦肉型(军牧一号)、脂肪型(松辽黑猪)去势公猪血清中KLF15及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并探索预测猪脂肪沉积能力的方法。结果表明,松辽黑猪与军牧一号3、6月龄血糖含量分别为5.03±0.44mmol/L、5.25±0.55mmol/L,4.73±1.25mmol/L、3.45±0.15mmol/L;松辽黑猪与军牧一号3、6月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57±0.41mmol/L、1.15±0.25mmol/L,2.10±0.18mmol/L、1.63±0.39mmol/L;松辽黑猪与军牧一号3、6月龄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0.16±0.02mmol/L、0.33±0.19mmol/L,0.44±0.19mmol/L、0.26±0.07mmol/L。KLF15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0.0263、0.6299。猪血清中KLF15的含量与血糖水平呈极强的正相关性;与甘油三酯也呈较强的正相关性。 以上结果说明,KLF15可调控血糖水平并参与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可影响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及脂质的沉积,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血糖水平而间接估测KLF15的含量并预测猪脂肪沉积的能力,为解析KLF15在猪脂肪沉积过程中的作用并作为分子标记用于猪的肉质改善及早期选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编号:1997927
吉林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学位级别】:硕士
页数: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肌间脂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1.1 肌间脂肪与肉品质的关系
1.2 肌间脂肪的组成
1.3 影响肌间脂肪沉积的因素
1.4 脂肪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
第2章 KLF15 基因研究进展
2.1 KLF家族主要成员及其生物学功能
2.2 KLF家族转录因子的表达顺序
2.3 KLF15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KLF15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KLF15 对血清中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及通过其含量预测脂肪沉积能力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探析[J]. 马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5)
[2]肥胖及高血压对高校教职工心-踝血管指数的影响[J]. 张秀敏,冯晓黎,李晶华,刘红箭,胡明,赵伟佳,山家智之. 医学与社会. 2010(02)
[3]KLF转录因子家族与脂肪细胞分化[J]. 张志威,李辉,王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9(11)
[4]猪脂肪前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诱导分化[J]. 刘海峰,王翔,李学伟,张利娟,张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02)
[5]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肌肉品质比较[J]. 郭建凤,武英,呼红梅,王继英,张印,王诚. 西北农业学报. 2008(06)
[6]猪的肌内脂肪生成及其调控[J]. 李长强,闫益波,高士争. 饲料工业. 2007(07)
[7]影响猪肉品质的营养因素[J]. 张乙山,边连全. 饲料研究. 2006(11)
[8]通城猪的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相关分析[J]. 徐三平,唐中林,杜亚球,刘榜,徐圣海,樊斌,李奎. 中国畜牧杂志. 2006(03)
[9]猪肌内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 李庆岗,经荣斌. 饲料博览. 2004(03)
[10]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生长育肥猪肉质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J]. 吴德,杨凤,周安国,陈代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1997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9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