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母猪产仔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本文选题:猪 + LIF基因 ; 参考:《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研究以安徽省优良地方猪种(安庆六白猪、圩猪和皖南黑猪)和外来瘦肉型猪种大白猪为试验材料,研究动物胚胎附植相关候选基因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单链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erphisms,SNPs)检测及其与繁殖母猪产仔性状的相关性。根据NCBI中公布的猪LIF(登录号:AJ296176)基因外显子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PCR-RFLP和PCR产物双向测序技术检测LIF基因第2、3外显子部分片段的遗传变异,筛查SNPs并分析其多态性,运用SPSS程序22.0 GLM模型分析遗传变异与繁殖母猪产仔性状的相关性,以探讨利用该基因作为分子标记改良母猪产仔性状的可行性,为安徽地方猪种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根据。试验结果如下:(1)LIF基因外显子2扩增片段在安庆六白猪群体发现1个SNP,为LIFg.C5709T;外显子3扩增片段在安庆六白猪、圩猪和大白猪群体发现1个SNP,为LIFg.C6646T、在圩猪和大白猪群体发现1个SNP,为LIFg.C6988T。(2)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LIFg.C5709T在安庆六白猪群体中只检测到2种基因型(CC、CT),其中CC和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71%、29.29%,该位点在安庆六白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188,处于低度多态,卡方适合性检验p值大于0.05,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LIFg.C6646T在安庆六白猪、圩猪和大白猪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中AA基因型频率在3个群体中分别为47.47%、57.14%和50.62%,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42%、35.16%、35.80%,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11%、7.70%、13.58%,该位点在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377、0.3064、0.3383,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卡方适合性检验p值均大于0.05,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LIFg.C6988T在圩猪和大白猪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DD、DE和EE),其中DD基因型频率在这2个群体中分别为45.05%、45.91%,D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97%、39.51%,E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98%、13.58%,该位点在圩猪和大白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613、0.3457,均处于中度多态,卡方适合性检验p值均大于0.05,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3)LIF基因突变位点与繁殖母猪产仔性状的相关性分析:LIFg.C5709T位点:基因型对安庆六白猪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均无显著影响,但均存在CC型高于CT型的趋势。LIFg.C6646T位点:安庆六白猪初、经产母猪群体BB基因型的TBA和NBA均极显著高于AB和AA基因型(P0.01),初产母猪群体AB基因型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大白猪群体初产母猪AA基因型的TNB和NBA均极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1);经产母猪AA基因型TNB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AA基因型NBA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1)。LIFg.C6988T位点:圩猪初、经产母猪群体DD基因型TNB和NBA极显著高于DE和EE基因型(P0.01)。大白猪初产母猪群体DD基因型TNB和NBA极显著高于DE和EE基因型(P0.01);经产母猪DD基因型TNB极显著高于DE和EE基因(P0.01),DD基因型NBA极显著高于DE和EE基因型(P0.01),DE基因型NBA显著高于EE基因型。研究结果提示,LIFg.C6646T位点可以作为安庆六白猪、大白猪繁殖母猪产仔性状候选遗传标记,LIFg.C6988T位点可以作为圩猪、大白猪繁殖母猪产仔性状候选遗传标记,以应用于繁殖母猪产仔性状的改良。
[Abstract]:In this study , we studied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exon 2 , 3 exon of LIF gene by using PCR - SSCP , PCR - RFLP and PCR product two - way sequencing technique to detect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exon 2 , 3 exon of LIF gene by PCR - SSCP , PCR - RFLP and PCR product two - way sequencing . ( 2 ) The results of population genetics showed that LIFG . C5709T detected only two genotypes ( CC , CT ) in the population of 6 White pigs . The frequencies of genotype and genotype of genotype were 45.05 % , 35.16 % , 35.80 % , respectively . The frequencies of genotype BB were 10.11 % , 35.16 % , 35.80 % , respectively . The frequencies of genotype BB were 10.11 % , 39.51 % and 13.58 % , respectively . The frequencies of genotype BB were 0.3613 and 0.3457 , respectivel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otype of DD genotype TNB and NB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enotype AB and EE ( P0.01 ) . The genotype of DD genotype TNB and NB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enotype AB and EE ( P0.01 ) .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genotype of DD genotype TNB and NB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enotype AB and EE ( P0.01 ) .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巍;掌握要领 提高头胎母猪产仔率[J];农村百事通;2000年20期
2 学农;提高母猪产仔妙法[J];农村新技术;2001年04期
3 郭嘉轩,胡德贵;我国专家首次发现影响母猪产仔数量的基因点[J];四川畜牧兽医;2001年09期
4 孙耀华;我国首次发现影响母猪产仔数量的基因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年09期
5 倪勇强;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02年03期
6 ;中国专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影响母猪产仔数量的基因点[J];湖南畜牧兽医;2002年01期
7 李泽相;提高母猪产仔胎数的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2年01期
8 张均正;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因素分析[J];浙江畜牧兽医;2003年04期
9 兰勇;母猪产仔的接助产技术[J];畜禽业;2003年01期
10 王庆泽,闫建才;母猪产仔前后的喂养[J];农村养殖技术;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留涛;吴庭才;李小康;樊向阳;程相朝;龙塔;;影响母猪产仔性能部分因素的调查研究[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丁朝阳;陈斌;柳小春;贺长青;邓永扬;贺赛美;;INHA基因多态性与母猪产仔性能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志超;孙敬礼;黄涛;;FUT1、ADAMTS-1基因多态与母猪产仔数的关系[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晓宁;何小梅;贾新正;聂庆华;张细权;;ABIN-1基因5个SNP对长白母猪产仔数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曲靖市畜禽改良站 杨祖云;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技术要点[N];云南科技报;2013年
2 王庆泽 阎建才;母猪产仔前后的喂养[N];中国畜牧报;2003年
3 成昌义 韦有伟;母猪产仔前后精饲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0年
4 朱广凯;母猪产仔前后的管理[N];山西科技报;2001年
5 常福俊;母猪产仔过多咋养活[N];山西科技报;2002年
6 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农科站(272610)江丽 西科 得祥;母猪产仔前后的饲管[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7 韩清华;增加母猪产仔数方法[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1年
8 曹宏伟;仔猪早断奶 母猪产仔多[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4年
9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母猪产仔期饲养管理要点[N];河北农民报;2007年
10 吴桂亮;母猪产仔延迟的处理及预防[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艳萍;猪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数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邹冰洁;粗纤维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丁冲;LIF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母猪产仔性状的关联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留涛;影响母猪产仔性能部分因素的调查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4 何勇;某猪场二元杂交母猪产仔水平差异性调查与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99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99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