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模拟消化法优化生长猪饲粮非淀粉多糖酶谱
本文选题:非淀粉多糖酶 + 生长猪 ; 参考:《动物营养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针对饲粮非淀粉多糖(NSP)酶的海量筛选工作和动物试验间的可比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NSP酶谱。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NSP酶的添加水平与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关系。在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2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1)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2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α-半乳糖苷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28%,木聚糖酶对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95%。3)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533.6 U/kg、木聚糖酶9 983.7 U/kg、β-葡聚糖酶1 014.4 U/kg、β-甘露聚糖酶4 080.6 U/kg、α-半乳糖苷酶251.6 U/kg和果胶酶107.3 U/kg。玉米-杂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960.0 U/kg、木聚糖酶17 177.6 U/kg、β-葡聚糖酶405.8 U/kg、β-甘露聚糖酶19 023.2U/kg、α-半乳糖苷酶307.2 U/kg和果胶酶96.9 U/kg。4)优化后的酶谱使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26%,使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75%。由此可见,6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mass screening of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NSP) enzymes in diet and poor comparability among animal experiments, the in vitro simu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NSP zymogram of corn-soybean meal diet and corn-hybrid meal di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and 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DMD) was studied by using a single factor randomized trial design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NSP enzyme supplementation and dietary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n vitro. Different levels of cellulase, xylanase, 尾 -glucanase, 尾 -mannanase, 伪 -galactosidase and Pectinase were added to corn-soybean meal diet and corn-hybrid meal diet,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NSP enzymes on dietary IVDMD were analyzed. Then the optimum zymogram of 6 kinds of NSP enzymes in 2 diets was selected by quadratic regression rotation orthogonal combination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dition level of 6 NSP enzymes and IVDMD in two types of pig diets. 2) 伪 -galactosidase increased the IVDMD of corn-soybean meal diet the highest. At 1.28%, Xylanase had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IVDMD of corn-mixed meal diet, The optimum zymogram of corn soybean meal diet was as follows: cellulase 533.6 U / kg, xylanase 9 983.7 U / kg, 尾 -glucanase 1 014.4 U / kg, 尾 -mannanase 4 080.6 U / kg, 伪 -galactosidase 251.6 U / kg and Pectinase 107.3 U / kg. The optimum zymogram of corn-mixed meal diet was as follows: cellulase 960.0 U / kg, xylanase 17 177.6 U / kg, 尾 -glucanase 405.8 U / kg, 尾 -mannanase 19 023.2Ukg, 伪 -galactosidase 307.2 Ukg and Pectinase 96.9 U / kg 路4). IVDMD increased by 3.26%, and increased by 3.75% in corn-mixed meal diet.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six NSP enzymes can improve the IVDMDs of growing pig corn-soybean meal diet and corn-hybrid meal diet to a greater extent.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淮安健康养殖与饲料研究中心;江苏华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12BAD39B0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S07) 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BY2013054) 苏北科技发展计划(BN2014034)
【分类号】:S82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玉;;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8年04期
2 刘强,冯学琴;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1999年02期
3 黄腾飞;;非淀粉多糖酶应用效果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14年03期
4 张勇,朱宇旌,周安国;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营养[J];中国饲料;2000年11期
5 王成新;非淀粉多糖的三步骤分析法[J];中国饲料;2000年21期
6 徐建雄,崔立,陈鲁勇;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仔猪早期生长和消化性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潘宝海 ,李德发,谯仕彦;酶制剂对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作用[J];中国饲料;2002年04期
8 陆文清,李德发,武玉波;还原糖法测定饲用非淀粉多糖酶的分析[J];饲料工业;2002年02期
9 戴求仲;非淀粉多糖对肉仔鸡锌生物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3年02期
10 冯涛;麦类作物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3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勇;李富伟;汤海鸥;;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8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丽;杨士强;;非淀粉多糖酶提高饲料有效能技术[A];2007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贺永惠;王清华;李德发;;小麦非淀粉多糖的提取与鉴定[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海燕;李成良;;非淀粉多糖酶对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A];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C];2009年
5 冯定远;汪儆;;饲用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动物营养研究进展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新良;;动物营养用非淀粉多糖水解酶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任美琦;颜瑞;安文俊;王恬;;小麦日粮中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鸭部分血清指标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峰;江芸;周光宏;韩正康;;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肉仔鸡胃肠道作用部位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贺永惠;王清华;王艳荣;何云;王天有;邢红方;;小麦非淀粉多糖与木聚酶对大鼠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徐建雄;崔立;陈鲁勇;;非淀粉多糖酶对仔猪早期消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食讯;农科院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获突破[N];中国食品报;2014年
2 王苑;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获突破[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3 陆文清;饲用非淀粉多糖酶高产菌种选育及固态发酵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黄明明 王苑;饲料用酶实现低价生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5 陈伯华;小麦型日粮可喂鸡猪 但需加酶[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6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张挺;酶制剂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灭活作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7 姜洪良 朱张喜;2006年度饲料行业盛会在京召开[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龚敏;小麦非淀粉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区系及糖转运载体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王纪亭;非淀粉多糖酶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高峰;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鸡、猪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王金全;小麦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机理及木聚糖酶在肉仔鸡小麦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庆华;猪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组分的测定方法及其对能量消化率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张亚伟;四种纤维原料的细胞壁组分在猪消化道各段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廖窨;仿生消化法评估非淀粉多糖酶效应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杰;黏度法评定小麦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及低黏度小麦与酶制剂在仔猪日糖中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5 崔艳红;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微生物降解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6 马吉腾;多酶组合对米糠非淀粉多糖的降解及其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高阳;非淀粉多糖酶对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8 游雪娇;百合非淀粉多糖提取分离及抗氧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正义;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筛选及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侯小锋;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肉仔鸡日粮能量代谢率的调控及其体外评定方法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01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00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