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添加剂量酿酒酵母对肉牛肠道甲烷排放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肠道甲烷 + 生产性能 ; 参考:《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试验在典型中原地区肉牛养殖模式下,探讨了在相同日粮情况下,添加不同剂量酿酒酵母对肉牛瘤胃发酵、肠道甲烷排放以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寻求酿酒酵母最佳添加剂量,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试验:试验一: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测定了不同添加剂量酿酒酵母培养液对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产甲烷量、pH、铵态氮(NH_3-N)和微生物蛋白(MCP)的影响。试验分为A、B、C和D四个处理,每个处理组分别在发酵瓶(含有饲料和人工瘤胃培养液)中依次添加0、0.5m L、1.0m L和1.5m L的酿酒酵母培养液(活菌数为3.5×108CFU·m L~(-1)),即每组人工瘤胃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8.38mL·mL~(-1)、16.67mL·mL~(-1)和25mL·mL~(-1)的酿酒酵母培养液。结果表明:瘤胃培养液经过24h发酵培养,C和D组的总产气量显著高于A组(P0.05),D组总产甲烷量显著低于A组(P0.05)。C和D组的pH极显著低于A组(P0.01),B组的pH显著低于A组(P0.05);四组的NH_3-N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D组MCP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B和C组的MCP含量与A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C和D组的乙酸/丙酸比值极显著高于A组(P0.01),而B组的乙酸/丙酸比值与A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每毫升人工体外瘤胃培养液中酿酒酵母培养液添加量≥25mL(活菌数为3.5×108CFU·mL~(-1))时可显著增加体外瘤胃发酵的总产气量、MCP含量和乙酸/丙酸比值,降低甲烷产量和NH_3-N含量。试验二:为了研究不同添加剂量酿酒酵母对肉牛生产性能、干物质采食量、养分和能量消化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取32头健康无病,体重接近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246.18±6.63kg),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8头。A组为对照组,饲喂正常日粮,B、C、D组在正常日粮基础上添加酿酒酵母(酵母活细胞数≥200亿个·g~(-1)),添加量分别为3g·(head·d)~(-1)、6g·(head·d)~(-1)和9g·(head·d)~(-1)。在试验第38~40d,每组抽取4头每天测定试验动物采食量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对试验肉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C和D组的平均日增重极高于A组(P0.01),使头日毛盈利分别提高了27.63%和24.01%。C组和D组的P消化率相对A组分别极显著降低了28.58%与30.12%(P0.01)。C组的NDF表观消化率相对A组显著提高了34.23%(P0.05);D组的ADF表观消化率相对A组极显著提高了40.31%(P0.01),相对B组显著提高了23.15%(P0.05),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四组粗蛋白(CP)和总能(GE)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酿酒酵母添加剂量6g·(head·d)~(-1)或者9g·(head·d)~(-1)时可显著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试验三:为了研究不同添加剂量酿酒酵母对肉牛肠道甲烷的影响,在试验第19d,每组抽取4头将已知渗透速率的渗透管投入到试验牛瘤胃中,第33~37d采用SF6示踪法测定肠道甲烷排放速率。试验结果显示:四组试验牛在采样期的5天内甲烷产量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且A组平均排放水平最高,C组最低,B组变化最为平缓。肉牛总甲烷排放量ADBC,其中C组的总甲烷排放量极显著低于A组(P0.01)。肉牛单位体重甲烷排放量ADCB,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牛单位采食量甲烷排放量ADBC,其中C组的单位采食量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A组(P0.05)。由此可见,酿酒酵母添加剂量为6g·(head·d)~(-1)时能显著降低肉牛肠道甲烷排放量。综上所述,结合酿酒酵母的作用效果与经济费用,酿酒酵母添加剂量以6g·(head·d)~(-1)最佳,此时能在经济效益最大,并且能最大限度减排肉牛肠道甲烷与提高肉牛生产性能。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on rumen fermentation , methane emission , pH , ammonium nitrogen ( NH _ 3 - N ) and microbial protein ( MCP ) in rumen fermentation were studied .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李成云,王云月,朱有勇,李进斌,何霞红,刘林,业艳芬,周晓罡,唐萍;酿酒酵母分泌蛋白组的计算机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2 宋洋波;马捷;李丽;张留燕;刘延琳;;后基因组时代的酿酒酵母研究策略[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23期
3 陈国潮,,曾云中;酿酒酵母与糖化酵母的核倍性融合株的构建[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4 白罚利;田沈;闫飞;杨秀山;;酿酒酵母与嗜鞣管囊酵母原生质体制备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7年02期
5 张明,王元君,潘仁瑞;酿酒酵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6 杨瑞娟;吴雪昌;;酿酒酵母体内氮的代谢作用[J];农机化研究;2008年01期
7 程书梅;李慧颖;顾金兰;王昌禄;;酿酒酵母的乳酸抗性机制[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8 叶世超;薛婷;王晓斐;何文锦;叶冰莹;陈由强;;酿酒酵母耐高温提高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21期
9 李聪;;酿酒酵母培养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9期
10 程书梅,王昌禄,顾金兰;酿酒酵母乳酸抗性的遗传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峻岗;祁庆生;王鹏;;酿酒酵母糖基化过程基因工程改造[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继旺;李琳;黄耀熊;;酿酒酵母生长过程中活性变化的荧光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报》创刊廿周年庆祝会、第十届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2012年广东生物物理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2年
3 张梁;石贵阳;王正祥;章克昌;;具有纤维二糖代谢途径的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晓峰;江贤章;吴松刚;黄建忠;;脂肪酸碳链延长酶与脱饱和酶在酿酒酵母中共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生强;林琳;;扩展青霉脂肪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丹燕;刘欣;许琳;严明;;酿酒酵母醛糖还原酶的表达条件优化及纯化[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7 王庆杰;祁庆生;王鹏;;酿酒酵母表面表达蔗糖合成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何才姑;江澍;朴英杰;;人自噬基因hATG12在酿酒酵母自噬过程中的作用[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龚婷;何飞;廖媛;高向东;;酿酒酵母Rho4 GTP酶调控机制的研究[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鲍晓明;付加芳;陈蕾;王明鹏;;酿酒酵母胁迫转录因子Bdflp的功能研究[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霞;计算机可操控酵母菌内特定基因开关[N];科技日报;2011年
2 治;酿酒酵母部分蛋白组图谱公布[N];医药经济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清理;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于佳淼 李成群;安琪超级酿酒酵母及其应用技术[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路雯;Spt15及转录本UTR重叠对酿酒酵母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吕小妹;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进行异戊二烯生物合成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谢文平;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赵伟军;工业酿酒酵母代谢工程改造强化S-腺苷-蛋氨酸生物合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李晓伟;工程乙酰辅酶A通路构建酿酒酵母高效合成平台[D];武汉大学;2015年
6 王付转;絮凝性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发酵[D];江南大学;2008年
7 李莉莉;酿酒酵母耐性机理的代谢组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丽琳;酿酒酵母应对镉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孙恒一;多拷贝人/鲑嵌合降钙素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优化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刘增然;利用淀粉的酿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柳柳;三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基因分别在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中的表达[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熊志钦;构建甘氨酸裂解酶系基因敲除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唐亮;三条谷胱甘肽生物合成途径在酿酒酵母中组合表达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黎明;酿酒酵母镉反应机理及镉拮抗物筛选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练梅华;GAL3敲除对酿酒酵母生理及乙醇发酵性能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5年
6 张冰;酿酒酵母中分离提取谷胱甘肽(GSH)和S-腺苷-L-甲硫氨酸(SAM)[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易晨峰;酿酒酵母不同生长周期细胞对乙醇胁迫的响应[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曾燕;以酿酒酵母为模式真菌初探吩嗪-1-羧酸杀抑真菌的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9 梁波;金属硫蛋白基因酿酒酵母工程菌吸附铀(Ⅵ)、钍(Ⅳ)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妍;微拟球藻基因NgAUREO1对酿酒酵母生长相关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4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03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