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Ⅰ型菌毛对F18ac大肠杆菌粘附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2 11:34

  本文选题:Fac大肠杆菌 + Ⅰ型菌毛 ; 参考:《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为研究Ⅰ型菌毛在F18ac大肠杆菌(F18ac E.coli)粘附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F18ac E.coliⅠ型菌毛主亚基编码基因fim A缺失突变株(F18ac△fim A),以野生株为对照,通过体外易感细胞粘附试验和生物被膜(BF)形成定量试验,探索Ⅰ型菌毛在F18ac E.coli粘附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体外易感细胞粘附结果显示,经8%甘露糖封闭Ⅰ型菌毛受体或fim A基因缺失后,F18ac E.coli对易感仔猪上皮细胞IPEC-1的粘附能力均显著下降。BF结晶紫定量试验显示,F18ac△fim A菌株形成BF的能力显著下降,而F18ac△fim A/pfim A回补株的粘附能力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得到了恢复。本研究表明Ⅰ型菌毛是F18ac E.coli重要的粘附素,介导了F18ac E.coli对仔猪易感细胞的粘附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F18ac E.coli致病机制中多毒力因子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ole of fimbriae type I in the adhesion process of Escherichia coli F18ac (F18ac E.coli), the mutant F18ac fim A), (F18ac fim A),) was constructed using 位 -Re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system. By means of susceptibility cell adhesion test and biofilm formation quantitative test in vitro, the role of type I fimbriae in the adhesion of F18ac E.coli to host cells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of susceptible cell adhesion in vitro showed that, The adhesion ability of F18ac E.coli to IPEC-1 of susceptible piglet epithelial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8% mannose blocking of type I fimbria receptor or fim A gene deletion.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F crystal violet showed that the ability of F18ac fim A strain to form BF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dhesion ability and biofilm formation ability of F18ac fim A/pfim A compensator were recovere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ype I pili is an important adhesion hormone of F18ac E.coli, which mediates the adhesion process of F18ac E.coli to susceptible cells of piglet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elucidating the role of polyvirulence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18ac E.coli.
【作者单位】: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基金】:陕西省科技新星项目(2015KJXX-97) 渭南市科技创新项目(2013KYJ-3)
【分类号】:S85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军;王建业;朱国强;;大肠杆菌卷曲菌毛的生物合成和致病性[J];生物技术通讯;2009年01期

2 王家睦;;菌毛免疫[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81年02期

3 李凤云;黄谷良;;细菌菌毛与致病[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84年01期

4 牟希亚;;细菌菌毛及有关粘附素研究的新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1984年03期

5 Tramont EC ,蔡玲民;菌毛菌苗[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86年03期

6 徐香;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的快速检测方法[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7年03期

7 Bj銉rn L ,韩义贞;与肾盂肾炎有关的菌毛末端蛋白:新菌苗开发中的首选者[J];微生物学免疫学译刊;1988年04期

8 Heckels JE;栾秋云;;致病性奈瑟氏菌菌毛结构和功能[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89年06期

9 牟希亚;;微生物菌毛抗原组成及功能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年03期

10 许文香;;与猪源产毒性大肠杆菌O_(141)血清型有关的粘附菌毛[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攀文;章晓联;刘先洲;汪付兵;;新发现的伤寒杆菌IVB型菌毛致病性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免疫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李扬;雷连成;石蕾;韩文瑜;;肺炎克雷伯菌菌毛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石蕾;雷连成;李扬;韩文瑜;;猪源肺炎克雷伯菌Ⅲ型菌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刘建栋;;细菌膜表面的活性分子[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毛黎;美发现钙原子控制病菌行动能力[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任海军;有种细菌能用“毛发”清除铀污染[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蒋明;章晓联发现并克隆IVB型伤寒杆菌菌毛基因操纵子[N];湖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毅;重组放线共生放线杆菌LTB-FAP融合蛋白及抗粘附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绪秋;仔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菌毛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小舟;表达APEC Ⅰ型菌毛的减毒鸡伤寒沙门菌重组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李星月;检测大肠杆菌菌毛的新型凝集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4 杨玮枫;抗沙门氏菌PEG菌毛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临床应用[D];扬州大学;2016年

5 卢彩景;鸭源鸡杆菌中国分离株F17样菌毛基因的鉴定及其敲除株的构建[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王国相;鸡大肠杆菌1型菌毛呈现载体构建及部分功能基因与菌毛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何攀文;伤寒杆菌IVB型菌毛致病性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杨维红;Ⅰ型菌毛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体内侵袭能力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剑飞;fimH基因对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型菌毛粘附功能影响的初步探索[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10 冯秀丽;抗鸡大肠杆菌的1型菌毛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pilA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重组菌毛蛋白免疫原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52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052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5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