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oral immunization of recombinant Lactococcus lactis with (PEDV) fibrin glycoprotein (S1)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SDLY), the S1 gene sequence was amplified from PEDV SDLY strain. PMG36e-S1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constructed and electroporated into MG1363 competent cells of Lactococcus lactis to prepare recombinant Lactococcus lactis expressing S1 protein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The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SDS-PAGEN Western-blot.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immunized with recombinant bacteria oral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in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and serum were detected by neutralization test and specific IgG in serum were determined by indirect ELISA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bacteria could effectively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high levels of serum IgG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mucosal immun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animals, indicating that the recombinant bacteria expression system could stimulate the immune response of the animal system. It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as oral vaccine.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基金】: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DAIT-06-022-08) 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项目(16-6-2-42-nsh)
【分类号】:S852.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华,卫文仲,谭华荣,郭顺星;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2 孙磊,孔文涛,孔健;乳酸乳球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3期
3 付瑞燕;陈坚;李寅;;一株具有谷胱甘肽合成能力的乳酸乳球菌的分离与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6期
4 刘怀龙;孟祥晨;;酸适应对一株乳酸乳球菌膜脂肪酸组成和膜蛋白表达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08年11期
5 付良;刘飞;霍贵成;;乳酸乳球菌抗氧化的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韩旭;霍贵成;李春;刘宁;;气相色谱法测定乳酸乳球菌脂肪酸[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7 孙大庆;姜毓君;;乳酸乳球菌高效电转化的方法[J];中国乳品工业;2010年07期
8 曲晓军;沙长青;李思明;孙建华;于冲;夏海华;王金英;;重组乳酸乳球菌的应用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3年04期
9 黄新凤;江梦天;邵小虎;李小华;李林;;一株抗G~-菌和酵母菌的乳酸乳球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9期
10 刘佳明;孙晶;王惠宁;钟崇洲;季鹏;洪娜;;变形链球菌致龋抗原基因在乳酸乳球菌的表达[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娟;傅瑞燕;李寅;陈坚;;谷胱甘肽在乳酸乳球菌酸胁迫和冷冻胁迫中的保护作用[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娟;傅瑞燕;陈坚;李寅;;谷胱甘肽在乳酸乳球菌酸胁迫中的保护作用[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孙磊;孔文涛;孔健;;乳酸乳球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A];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王秀丽;任晓冬;龙才;马博宇;韩文瑜;;乳酸乳球菌培养条件的优化[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傅瑞燕;陈坚;李寅;;外源谷氨酰胺转胺酶显著提高乳酸乳球菌抗氧胁迫能力[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梁小波;钟瑾;还连栋;;纳豆激酶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诱导表达[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付瑞燕;陈坚;李寅;;谷胱甘肽保护乳酸乳球菌SK11抵抗氧胁迫[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王迎华;陈燕;高丹丹;曹郁生;;大肠杆菌galU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克隆及对产胞外多糖的影响[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龚芳红;贺松;张德纯;刘明方;郭亚楠;;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学活性分析[A];重庆微生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丽;乳酸乳球菌upp基因缺陷互补型质粒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其缺失菌生物学特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生举正;透明质酸合成途径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建立及微生物合成透明质酸分子量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庄重;人β-干扰素和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EspA在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诱导表达体系中表达及相关免疫活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汪川;可分泌高活性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乳酸乳球菌株的构建及其产酶特性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徐毅;乳酸菌高效膜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自溶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胡春霞;大肠杆菌K88菌毛蛋白亚基FaeG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其对ICR小鼠免疫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艳芳;人源金属硫蛋白hMT-I的重组表达及其在乳酸乳球菌的表面展示[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跃;禽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与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3 卫兰兰;提高发酵液pH对乳酸乳球菌有氧呼吸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4 施为家;发酵液pH对乳酸乳球菌有氧呼吸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5 连元元;乳酸乳球菌耐镉毒性作用机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房杰;一株重组乳酸乳球菌抗氧胁迫机制的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7 秦艳青;乳酸乳球菌主要分泌蛋白的鉴定及其同源整合载体的构建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8 尹尉翰;海藻酸钙微囊对乳酸乳球菌在胃肠道环境中的保护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侯宏晓;乳链菌肽前体基因克隆及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10 马露;猪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生物活性的检测[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92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19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