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猪链球菌2型对红细胞的黏附及溶血作用

发布时间:2018-11-17 11:18
【摘要】:为探讨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感染过程中对血液红细胞(RBC)损害及其机理,本研究采取无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猪血液制备RBC悬液,根据预试验选用SS2∶RBC感染比(MOI)为100的SS2,分别体外感染RBC 0.5、1、1.5、2 h,光镜下观察BRC的形态变化;用G iem sa染色、CF D A-SE荧光标记检测SS2对红细胞的黏附和损伤,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作用时间的黏附率,real-time PCR检测SS2相关黏附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荚膜多糖(CP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纤连蛋白和纤维蛋白结合蛋白(FBPS)及溶血因子溶血素(Sly)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SS2感染后第0.5~1小时,其主要黏附RBC,细胞呈现棘突样病变,少量细胞肿胀,出现轻微溶血,黏附率分别为18.7%和46.3%;感染后第1.5小时,SS2不仅可以黏附RBC,且多数细胞溶血,RBC开始发生破裂,黏附率可达到91.7%;感染后第2小时,细胞几乎全部破裂。MRP和CPS2J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0.5~1小时增高,并与黏附率呈正相关,感染后第2小时表达水平下降;Sly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0.5~2小时持续增加,与溶血现象呈正相关;GAPDH和FBPS在感染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SS2感染早期可对RBC产生黏附和溶血作用,先为黏附作用,后为溶血作用,且作用过程较快;主要参与黏附因子为MRP和CPS2J,溶血因子为Sly;GAPDH和FBPS是否参与SS2对RBC的黏附与溶血仍需证实;本试验结果为研究SS2传播和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BC) damage of erythrocytes caused by 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 (SS2) infection and its mechanism, RBC suspension was prepared from porcine blood without specific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ccording to the pre-test, the SS2, with SS2:RBC infection ratio of 100 to (MOI) was infected with RBC 0.5A 1. 5U for 2 h in vitro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BRC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he adhesion and injury of SS2 to erythrocytes were detected by G iem sa staining, CF D A-SE fluorescent labeling, the adhesion rate of erythrocytes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SS2 related adhesion factor lysozyme releasing protein (MRP),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s of (GAPDH), fibronectin, fibrin binding protein (FBPS) and hemolysin (Sly) in capsule polysaccharide (CPS), glyceraldehyde 3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0. 5 h after SS2 infection, the main adherent RBC, cells showed spinous process lesions, a small number of cells were swollen and slightly hemolytic, the adhesion rates were 18. 7% and 46. 3%, respectively. At 1. 5 hours after infection, SS2 not only adhered to RBC, but also hemolysis of most cells. RBC began to rupture, and the adhesion rate reached 91.7%. At the 2nd hour after infection, almost all of the cells ruptured. The transcription levels of MRP and CPS2J increased 1 hour after infection, an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dhesion rate,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decreased at the second hour after infection. The transcription level of Sly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t 0.5h after infection, whic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emolysis, while GAPDH and FBP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infection (P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S2 infection could produce adhesion and hemolysis to RBC in the early stage, first adhesion, then hemolysis, and the course of action was faster, and the main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adhesion were MRP and CPS2J, hemolytic factor Sly;. It is necessary to confirm whether GAPDH and FBPS are involved in the adhesion and hemolysis of SS2 to RBC, and the results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udy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pathogenesis of SS2.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616)
【分类号】:S852.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凤才,杨华富,胡晓抒,汪华,王广和,宋亚军,杨瑞馥;人源和猪源猪链球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2 唐文渊 ,Zygmunt Pejsak;猪链球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5年04期

3 查红波;2型猪链球菌研究进展[J];江西饲料;2005年04期

4 许青华;重新认识猪链球菌[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年09期

5 刘华;喻华;周忠华;颜英俊;黄文方;;致生猪疫情的猪链球菌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6 崔正瀛;李学瑞;柳纪省;;2型猪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6年03期

7 白昀;覃伦;龙剑明;熊毅;覃芳芸;朱伟;郭建刚;李华明;刘棋;;猪链球菌9型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年01期

8 王福贵;龙忠臣;王海鹏;;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06期

9 覃芳芸;陈磊;潘杰;熊毅;白昀;朱伟;郭建刚;李华明;刘棋;;猪链球菌1型的分离与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09期

10 鲁杏华;谈志祥;何世成;刘道新;邱立新;范仲鑫;唐小明;郑姣妹;;猪链球菌2型湖南株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小想;崔言顺;沈志强;管宇;逄媛;刘吉山;王艳;;20株猪链球菌核糖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2 刘梅芬;吴志明;闫若潜;盛敏;赵明军;拜廷阳;;猪链球菌种与9型猪链球菌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3 刘梅芬;吴志明;闫若潜;盛敏;赵明军;拜廷阳;;猪链球菌种与9型猪链球菌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张安定;朱伟峰;胡攀;金梅林;;猪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何孔旺;倪艳秀;王继春;何家惠;王伟峰;杨瑛;陆承平;林继煌;;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徐建国;郑翰;叶长芸;景怀琦;;猪链球菌的二阶段致病机理假说[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熊毅;刘棋;覃芳芸;朱伟;徐贤坤;付薇;;广西猪链球菌2型流行病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臧莹安;谢乐新;李家侨;庞木生;李淼;宋帅;李春玲;;表观健康的猪肉携带猪链球菌的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罗玲;徐涤平;刘泽文;郑浩;汪宏才;;猪链球菌2型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春生;徐耀辉;陈陆;杨霞;王新娟;高冬生;王永生;程海卫;刘春明;王川庆;;猪链球菌种及1、2、7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曾星;快速猪链球菌检测方法问世[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记者 姚雷 张颖;猪链球菌检测将有据可依[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3 雒庆举;可能对“猪链球菌”设险吗[N];中国保险报;2005年

4 井 韦;把四天缩短为四小时[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菊 文;积极应对猪链球菌2型疫情[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6 记者 何成军 见习记者 钱河山;猪链球菌疫情不足忧[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7 郑灵巧;猪链球菌进犯人类告诉我们什么[N];健康报;2005年

8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皓东;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N];健康报;2005年

9 记者 原国锋;猪链球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鉴定[N];人民日报;2005年

10 逸闻;猪链球菌序列变异导致毒力增加[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新月;2型猪链球菌无毒株的分离鉴定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潘子豪;致仔猪脑膜炎新型猪链球菌的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方丽华;猪链球菌2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与丝氨酸/苏氨酸去磷酸酶Stp1影响细菌毒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杜斌;猪链球菌2型环二腺苷酸(c-di-AMP)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高婷;tRNA修饰酶GidA调控猪链球菌的生长和致病性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谭美芳;MsmK调控猪链球菌生长和致病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7 魏子贡;猪链球菌流行病学及其生物被膜形成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学瑞;猪链球菌防治新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吴全忠;猪链球菌2型在模型动物豚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及基因免疫[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10 欧瑜;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蛋白的检测及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云;东北地区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2 赵焕灿;浙江省猪链球菌血清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静;猪链球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初探及串联蛋白的免疫保护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岳修伟;上海部分地区猪链球菌2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耐药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黄开松;猪链球菌2型表面精氨酸肽酶的鉴定与其功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金;猪树突状细胞在猪链球菌2型感染致炎症风暴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建涛;猪链球菌2型分支酸合成酶促炎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龚秀芳;2型猪链球菌N-乙酰半乳糖胺和半乳糖胺代谢通路中SSU0448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陶醉;猪链球菌2型(p)ppGpp合成酶与核糖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刘希健;猪链球菌2型转录因子SloR调控功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37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337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