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江苏省两个规模化猪场繁殖情况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06 20:47
【摘要】:猪场的生产效率主要受母猪生产力水平的影响,而生产力水平又由产总仔数、活仔数、仔猪出生重等产仔性能指标,以及断奶配种间隔、生产周期等繁殖性能指标共同决定,两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为了深入了解江苏省规模化猪场母猪的生产力水平,本研究选择江苏省两个不同类型的中等化规模猪场,以实地调查的形式分别收集了原种猪场2011-2014年,以及长大/大长二元杂猪场2010-2014年母猪的生产记录及相关资料,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全面解析,并对母猪发情障碍的生理病理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究,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原种猪场母猪的胎均总产仔数、活仔数、断奶仔数依次为11.15±3.19头、10.51±3.05头、9.80±2.25头,生产周期为159.30±8.80天。并发现(1)约克夏猪、长白猪的胎均产仔数显著(p0.05)高于杜洛克猪。(2)2-5胎猪的繁殖性能优于其他胎次。(3)6-8月份断奶猪只,可能由于热应激的影响,断奶配种间隔要长于其他月份断奶个体。(4)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品种后备猪在260-289日龄初配有利于提高母猪初产仔数。长大/大长二元杂母猪的胎均总产仔总产仔数、活仔数、断奶仔数分别为11.67±2.67头、11.12±2.61头、10.32±1.87头,生产周期为159.46±9.23天。并发现(1)长大/大长二元杂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2)在230-259日龄配种时最有利于提高长大/大长二元母猪的初产仔数。(3)断奶后4-6日配种,有利于提升母猪的下一胎产仔性能的提升。通过调查分析原种猪场母猪11年6月-13年6月的淘汰情况发现该猪场母猪因繁殖障碍而淘汰的比例较高,繁殖障碍中以超期不发情及空怀返情个体居多,屠宰的超期不发情的个体中卵泡V⒅椎谋壤锏,

本文编号:2366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366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