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玉米赤霉烯酮对TM3细胞增殖、迁移及MicroRNA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05 07:11
【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常见的具有类雌激素作用的真菌毒素。ZEA的毒性作用范围广泛,近年来人们发现ZEA可诱导睾丸间质肿瘤的发生,但机制不明。所以,探究ZEA对睾丸间质细胞作用的机制,对揭示ZEA诱导雄性动物睾丸间质细胞肿瘤发生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TM3细胞(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为材料,研究暴露于低浓度ZEA下,TM3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周期及相关调控蛋白的变化;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了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利用Parhway分析和GO分析对ZEA诱导TM3细胞肿瘤发生的相关通路和蛋白进行了预测;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对筛选的miRNA和预测的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行了验证。1.ZEA对TM3细胞增殖活力及迁移的影响。用不同浓度 ZEA(Oμmol/L、0.01μmol/L、0.02μmol/L、0.03μmol/L、0.05μmol/L、0.1μmol/L、0.5μmol/L)处理 TM3 细胞 24h,CCK-8 法检测 ZEA 对 TM3 细胞增殖活力影响;利用RTCA细胞实时监测仪,监测不同浓度ZEA(分组同上)对TM3细胞指数的影响;用不同浓度ZEA(Oμmol/L、0.01μmol/L、0.03μmol/L、0.05μmol/L、0.1μmol/L)处理细胞12h,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的变化;RTCA 监测暴露在不同浓度 ZEA(0μmol/L、0.01μmol/L、0.05μmol/L、0.1μmol/L)下,TM3细胞迁移率的变化;以0.01μmol/L浓度的ZEA染毒TM3细胞2h、6h、9h、18h,PI荧光染色法检测TM3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及其激酶Cdk4,Bcl-2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5μmol/LZEA以下浓度染毒组细胞相对增殖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0.1μmol/LZEA染毒组则显著性升高(P0.05),而0.5μmol/LZEA染毒组差异不显著(P≥0.05);RTCA结果显示,染毒24h(细胞生长至45h)时,各染毒组CI较对照组均升高,但升高幅度随染毒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0.1μmol/L ZEA以上浓度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CI曲线变化不明显;Transwell结果可见,随着ZEA浓度升高,穿过小室的细胞越多,0.03μmol/L ZEA以下浓度染毒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染毒组较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RTCA监测结果显示,ZEA染毒30h后,0.01μmol/L染毒组迁移指数相比对照组逐渐升高,其余浓度组则变化不明显;PI荧光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分布于G1/G0期的细胞逐渐减少,向S期和G2期转化,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及其激酶Cdk4蛋白表达量随着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P0.01)。以上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E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TM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选取0.011μmol/L浓度的ZEA作为测序浓度,染毒时间点选为2h、6h、18h。2.ZEA对TM3细胞microRNA表达的影响。用0.01μmol/L浓度ZEA处理TM3细胞Oh、2h、6h、18h,提取样品总RNA,利用Illumina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Hiseq 2000进行深度测序分析;利用KEEP和GO分析,预测增殖、迁移相关miRNAs的靶基因与靶蛋白。结果:对照组得到9481806个miRNA读段数、ZEA处理2h得到920676个miRNA读段数、处理6h得到8779706个miRNA读段数、处理18h得到9206769个miRNA的读段数。其长度主要集中在21-24nt,正好是miRNA的典型长度。2h染毒组和正常组对比共有99个miRNA发生变化,其中上调有41个,58个下调;6h和2h染毒组对比有100个miRNA表达存在差异,其中上调miRs有43个,57个下调;18h和6h染毒组对比有138个miRs发生变化,其中49个miRs上调,89个下调;Parhway分析发现,富集值较高的通路共有20条,而GO分析筛选出52个差异条目,其中包含MAPK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多条重要的增殖、迁移相关的信号通路,还包括NF-kappaB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结合测序结果分析,同时查阅大量文献,按照增殖和迁移两大功能分类,筛选出最可能受ZEA影响,调控TM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相关5个miRs,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3.高通量测序及靶蛋白预测结果的验证。0.01μmol/LZEA分别处理TM3细胞Oh、2h、6h、18h,提取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表达差异的基因Let-7c-5p、miR-7a-5p、miR-10b-5p、miR-1Oa-5p、miR-21a-5p;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 MAPK 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ERK、p-ERK、JNK、p-JNK、P38、p-P38,同时检测内参蛋白 p-Actin。结果:样本RNA纯度合格,染毒2h组与对照比,Let-7c-5p、miR-7a-5p、miR-10b-5p、miR-10a-5p表达均下调,而miR-21a-5p表达上调;随着染毒时间增加,miR-21a-5p 和 miR-7a-5p 表达均下调,而 Let-7c-5p、miR-10b-5p 和 miR-10a-5p 的表达均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2h无明显变化,但是随着染毒时间增加,JNK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而ERK和P38在2h也无明显变化,随着时间增加其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ZEA可以使miRNA的表达发生改变,影响MAPK信号通路,从而调节细胞增殖与迁移过程。结论:低剂量ZEA对TM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并可以引起 miR-21a、let-7c-5p、miR-7a-5p、miR-10a-5p、miR-10b-5p 等肿瘤相关 miRNA的表达异常,与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增殖与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异常。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有祥,冯涛,王启水;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J];中国兽医杂志;2003年01期

2 涂华荣,齐德生;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其防治[J];饲料广角;2003年08期

3 王雄,王津,程宗佳;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饲料广角;2004年18期

4 李向忠;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诊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4年09期

5 李荣涛,谢刚,付鹏程,罗建伟,陈兰,吴军里;小麦和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情况初探(Ⅰ)[J];粮食储藏;2004年05期

6 钱利纯,尹兆正;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年09期

7 刘红卫,王根峰;生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5年10期

8 陈晓华;刘广琚;詹廷保;;一例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诊断[J];河南畜牧兽医;2006年03期

9 杨春林;;养猪要防玉米赤霉烯酮中毒[J];养殖技术顾问;2008年03期

10 赵建华;邹杨;姜淑贞;;玉米赤霉烯酮毒害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淑贞;邹杨;;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A];2008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建梅;陈静;汪官保;谷巍;;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及生物脱毒研究进展[A];2012首届饲料脱霉技术研讨会暨霉菌毒素吸附剂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饶正华;李兰;苏晓鸥;马东霞;李丽蓓;魏书林;张苏;;玉米赤霉烯酮解脱毒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杨建英;崔胜;;玉米赤霉烯酮及代谢物α-玉米赤霉烯醇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陈静;刘乃芝;武香玉;张建梅;谷巍;;芽孢杆菌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A];2012首届饲料脱霉技术研讨会暨霉菌毒素吸附剂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孙志轩;冼钰茵;孙纬华;梁钟;邵伟琪;周妮;尹晓菲;杨舜莲;梁郁强;姚冬生;刘大岭;;对玉米赤霉烯酮有分解作用的微生物的筛选及鉴定[A];2013年饲料毒理学术报告会暨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材料集[C];2013年

7 成建国;张印;郭建凤;;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研究新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雷元培;马秋刚;赵丽红;张建云;计成;郑文革;;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状况调研及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对中毒猪症状的缓解作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杨建英;王国新;刘佳利;罗昊澍;崔胜;;玉米赤霉烯酮和玉米赤霉烯醇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王亚超;邓俊良;徐世文;;玉米赤霉烯酮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中农业大学营养卫生实验室 涂华莱邋齐德生;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规模养殖场应警惕玉米赤霉烯酮中毒[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3 ;规模养殖场应警惕玉米赤霉烯酮中毒[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4 ;规模养殖场应警惕玉米赤霉烯酮中毒[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5 ;王克强:猪患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病咋办[N];吉林农村报;2008年

6 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高怀涛;一例疑似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诊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7 华中农业大学 刘振利 彭健;从原粮霉变谈饲料安全控制[N];中国畜牧报;2005年

8 沧县韩正庄兽医院 庞铁桩;近期猪病诊治体会[N];河北科技报;2010年

9 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技术部 高怀涛;生物脱酶剂与普通脱酶剂的区别[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10 记者 侯玉 通讯员 乔世清;辽宁检验检疫局 大通关提速工程全面启动[N];国际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亚宁;玉米赤霉烯酮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2 姜淑贞;玉米赤霉烯酮对断奶仔猪的毒性初探及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雷元培;ANSB01G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机制及其动物试验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余元善;Acinetobacter sp. SM04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孟辉;谷物、猪饲料和牛奶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6 纪剑;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对昆明小鼠和巨噬细胞ANA-1代谢组的联合毒性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7 朱程程;HT-2毒素与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毒性影响及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俊飞;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对断奶雌性仔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的缓解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何润霞;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林;济南市售粮食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检测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4 桑亚秋;白藜芦醇对玉米赤霉烯酮致HEK293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江南大学;2016年

5 禹小芳;玉米赤霉烯酮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初探[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唐双林;玉米赤霉烯酮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伍宇超;玉米赤霉烯酮和吸附剂对育成蛋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和生殖器官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8 甄玉萍;玉米赤霉烯酮的提取纯化及其产生菌的产毒性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年

9 王月华;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油精炼过程中的含量变化[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10 甄建伟;玉米赤霉烯酮对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01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401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5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