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Space软件分析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研究科技论文的图谱
【图文】:
?微生物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Janssen等[8]提出古细菌主要是由产甲烷菌组成的(被引频次104);Hook等[9]总结了古细菌和后肠道微生物是主要的产甲烷微生物。Stevenson等[10]认为瘤胃微生物主要是由普氏菌属(42%~60%)和其他稀有菌属(少于1%)构成(被引频次135),这种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的阐释是不够完全的。近年发现,,瘤胃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真菌、原虫、古细菌组成[11]。Brulc等[12]发现细菌占到所有微生物的95%。目前高通量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文量,篇发6004002000图1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研究国际年发文量图2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领域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标题作者年份出版物被引频次StructureoftheArchaealCommunityoftheRumenJanssen等[8]2008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104DominanceofPrevotellaandlowabundanceofclassicalruminalbacterialspeciesinthebovinerumenrevealedbyrelativequantificationreal-timePCRStevenson等[10]2007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135Gene-centricmetagenomicsofthefiber-adherentbovinerumenmicrobiomerevealsforagespecificglycosidehydrolasesBrulc等[12]2009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SA109Nutrientrequirementsofdairycattle.NRC[15]2001Nutrientrequirementsofdairycattle130QIIMEallowsanalysisofhigh-throughputcommunitysequencingdataCaporaso等[22]2010NatureMethods123表1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领域被引频次排前5的文献
、研究主体,并提供一些研究建议。1研究历史分析1.1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国际发文量分析如图1所示,该领域在1954年发表了第1篇文献,1954—1990年,平均每年发文量约2篇(图1中未显示)。1990—2005年,发文量处于缓慢增长时期;2005年以后,发文量快速增长;2016年发文量已达556篇。1.2对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的探索图2是CiteSpace生成的胃肠道微生物领域高被引文献按照时间排序的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每一个节点都是在本领域被引用次数较高的文献;连线代表共被引关系,线越粗,共被引次数越高。图2中,共有243篇文献和485条连线,标出名字的文献是被引次数最高的4篇。被引频次最高的5篇文献的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对该领域研究进展贡献较大,是该领域的学科基础,主要探讨了领域内重要的分析方法,也探索了反刍动物胃肠道重要的微生物群体,进而完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信息。在体外分离培养和发酵活动研究的时代,完整地阐释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分离、培养和研究可培养的微生物,如瘤胃球菌属、甲烷细菌属和丁酸弧菌属等[6]。甲烷不能被反刍动物利用,如瘤胃中产甲烷菌较多,将会造成饲料利用效率下降;如果甲烷排放到大气中,会加重温室效应;产甲烷菌成为后续研究的焦点。后肠是发酵产生甲烷的重要场所,Stewart[7]对后肠微生物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Janssen等[8]提出古细菌主要是由产甲烷菌组成的(被引频次104);Hook等[9]总结了古细菌和后肠道微生物是主要的产甲烷微生物。Stevenson等[10]认为瘤胃微生物主要是由普氏菌属(42%~60%)和其他稀有菌属(少于1%)构成(被引频次135),这种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的阐释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6)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_15R62)
【分类号】:S85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娟;;肥胖和肠道微生物群[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年07期
2 臧建军 ,车向荣,岳文斌;猪禽肠道微生物调控的研究[J];中国饲料;2002年16期
3 徐恒;刘蓓一;Jussi Vaahtovuo;;微生物平衡指数——肠道微生物[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8年02期
4 武娜;朱宝利;;人体肠道微生物与健康[J];科学;2013年02期
5 孟和;;鸡肠道微生物随宿主基因组而改变[J];中国家禽;2013年08期
6 奚晓琦;王加启;邓露芳;李旦;卜登攀;魏宏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动物肠道微生物定量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12期
7 孟和;;动物肠道微生物具有宿主数量性状特点[J];中国家禽;2014年07期
8 赵小刚;谭支良;汤少勋;孙志洪;;指纹图谱技术在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年04期
9 冯玉龙;;肠道微生物:人类身体的一部分[J];科学世界;2010年08期
10 高权新;吴天星;王进波;;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继华;杜丛;;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相关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朱伟云;姚文;毛胜勇;;肠道微生物研究:从组成到功能——肠道健康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姚琨;张日俊;;宿主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演替分析技术的演变和发展[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朱伟云;姚文;毛胜勇;;肠道微生物研究:从组成到功能——肠道健康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A];饲料营养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祝和平;人类肠道微生物大清点[N];光明日报;2014年
2 记者 王小龙;调节肠道微生物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N];科技日报;2014年
3 记者 刘传书;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集数据库问世[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丙华;社群环境下的短尾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适应进化[D];安徽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范忠原;家养水貂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赵晗旭;不同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功能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栋;野生与养殖大鲵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产酶活性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4 胡健微;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及体外肠道模拟系统的构建和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5 何敏;猪肠道微生物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减毒作用菌株的分离鉴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智苗;蟑螂肠道微生物的初步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7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54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