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鸡表皮生长因子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22 14:41
【摘要】: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小分子多肽,在动物机体内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人们在研究哺乳动物的EGF时发现其可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发育,但是目前有关鸡表皮生长因子(gallu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gEGF)的研究却很少有提及,而雏鸡抵抗力较弱,其生长发育易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因此本试验拟采用乳酸乳球菌非抗性筛选表达系统进行外源表达gEGF,并通过体内外试验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以下是研究内容及结果。人工合成SP_(usp45)和gEGF融合基因片段,将此目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NZ8149,之后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3900,获得了能够分泌表达gEGF的工程菌LL-pNZ8149-gEGF,重组工程菌经Nisin诱导后,利用Western blot和SDS-PAGE检测到菌体和上清中表达的蛋白,此外,还利用HisTrap柱成功从上清中纯化出gEGF蛋白。体外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UMNSAH/DF-1至单层细胞的60%左右后饥饿培养12 h,之后以不同浓度的gEGF蛋白溶液分别刺激UMNSAH/DF-1细胞,观察gEGF对UMNSAH/DF-1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10μg/mL gEGF均可显著促进UMNSAH/DF-1细胞的增殖,5μg/mL gEGF的促进作用最强。以5 d龄雏鸡作为试验动物,将其分为3组,每组每日分别灌服1ml M17培养基、LL-pNZ8149诱导上清液、LL-pNZ8149-gEGF诱导上清液,连续灌服2周,记录每天的采食量、体重,计算1周及2周内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以及料肉比,以此作为评价gEGF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依据,结果发现:gEGF可显著提高肉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2周内的料肉比;2周后处死鸡群,取出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法氏囊,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翅静脉采血检测血清IgG、IgA水平,之后分别刮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测定黏膜sIgA水平,以此作为评价gEGF对肉鸡免疫功能影响的依据,结果发现:gEGF可显著提高胸腺、脾脏指数以及血清IgG、IgA以及十二指肠黏膜sIgA水平;此外,2周后分别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分析各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变化,以此作为评价gEGF对肉鸡肠道发育影响的依据,结果发现:gEGF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本试验成功实现了gEGF在乳酸乳球菌非抗性筛选表达系统的表达,所表达的产物具有促进UMNSAH/DF-1细胞增殖的活性,动物实验表明,gEGF具有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免疫功能以及促进肠道发育的作用。
【图文】:

一级结构


鸡表皮生长因子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初步应用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图 1)是一种促小分子多肽,Cohen 等最先从小鼠颌下腺中发现并分离得 mEGF),之后测定其一级结构序列后发现,mEGF 是由 5约为 6k Da 左右,由于其中含有 3 对二硫键,因此其对酸Cohen et el 1962)。除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外,EGF 还胃液的分泌、调节胚胎的发育以及参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表明肿瘤的发生也与 EGF 有关。由于 EGF 在机体内具有的应用前景,EGF 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外结构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要分布于上皮细胞,包含 3 部分:细胞膜外结构域、跨膜区和细胞内区域,其胞膜外结构域含有多对二硫键,EGF 可与之结合(Carpenter et al 1990)。 EGFR 的细胞膜外结构域结合后,使得 EGFR 构象发生变化,形成二聚体复合起 EGFR 胞内区末端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图信号传入核内,促进 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细胞生长增殖(Marqu1999),在这之后,信号被灭活,二聚体复合物降解或转移至细胞表面(Sebaal 2006)。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晓军;沙长青;李思明;孙建华;于冲;夏海华;王金英;;重组乳酸乳球菌的应用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3年04期

2 王雪梅;杨锐;;乳酸乳球菌亚种引起伤口感染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10年01期

3 吴琼,生英涛,唐名山,谷体华,葛庆燕;乳酸乳球菌发酵液中乳链菌肽的分离纯化[J];食品科学;2003年09期

4 唐丽杰;魏颖;葛俊伟;任晓峰;汪淼;徐毅刚;李一经;;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重组乳酸乳球菌在模拟动物胃肠道内的稳定性检测[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5期

5 陆春雨;;用共表达抗原和细胞因子的乳酸乳球菌重组株经粘膜途径免疫诱生小鼠IL-2和IL-6[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9年06期

6 张莉力;韩梅;刘黎莹;于洋;张振;许云贺;;一株乳酸乳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豆汁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11期

7 韦云莹;王立峰;熊智强;王世杰;赵林森;艾连中;;响应面法优化乳酸乳球菌电转化效率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8 向华,刘敬忠,胡维,祝锦,朱章菱;欧芹苯丙氨酸脱氨酶cDNA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9年03期

9 张丰薇;林敏;区海蕴;周亚南;高蕊;刘星雨;王笑焓;戚伟;曹刚;朱芝秀;;鸡源乳酸乳球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实验[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9年03期

10 王振华;王迪;刘平;宋禾;曾宪垠;;不同途径免疫小鼠重组乳酸乳球菌诱导的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娟;傅瑞燕;李寅;陈坚;;谷胱甘肽在乳酸乳球菌酸胁迫和冷冻胁迫中的保护作用[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娟;傅瑞燕;陈坚;李寅;;谷胱甘肽在乳酸乳球菌酸胁迫中的保护作用[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王秀丽;任晓冬;龙才;马博宇;韩文瑜;;乳酸乳球菌培养条件的优化[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政明;张娟;堵国成;陈坚;;耐酸性乳酸乳球菌的高通量筛选及其酸胁迫响应机制解析[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5 傅瑞燕;陈坚;李寅;;外源谷氨酰胺转胺酶显著提高乳酸乳球菌抗氧胁迫能力[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梁小波;钟瑾;还连栋;;纳豆激酶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诱导表达[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振华;王迪;刘平;宋禾;曾宪垠;;不同途径免疫小鼠重组乳酸乳球菌诱导的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8 孔健;马桂荣;;乳酸乳球菌中限制和修饰酶基因LlaBⅢ的克隆及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付瑞燕;陈坚;李寅;;谷胱甘肽保护乳酸乳球菌SK11抵抗氧胁迫[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王迎华;陈燕;高丹丹;曹郁生;;大肠杆菌galU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克隆及对产胞外多糖的影响[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政明;乳酸乳球菌抗酸元器件的高效筛选及其作用分析[D];江南大学;2019年

2 陈思;乳酸乳球菌在果蔬冷藏逆境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雷涵;重组乳酸乳球菌作为黏膜输送载体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傅瑞燕;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改善乳酸乳球菌胁迫抗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5 汪川;可分泌高活性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乳酸乳球菌株的构建及其产酶特性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李良;乳酸乳球菌发酵稀奶油过程中甲基酮的合成代谢调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顾文亮;植物甜蛋白马宾灵(MabinlinⅡ)在大肠杆菌和食品级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8 郑遂;乳酸乳球菌与粪肠球菌高产双乙酰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曹晓梅;潜在黏膜递送系统—重组乳酸菌的构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轩辕铮铮;乳链菌肽耐受性调控新基因功能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宇;鸡表皮生长因子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初步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苗森;乳酸乳球菌F44耐酸相关sRNA c277功能研究及高产菌株构建[D];天津大学;2018年

3 田开仁;重组乳酸乳球菌耐酸机制挖掘及基因功能分析[D];天津大学;2018年

4 曹立杰;D-Asp和乙酰化修饰对乳酸乳球菌肽聚糖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齐佳琨;乳酸乳球菌F44中耐酸相关sRNA s015的鉴定及相关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6 周丹丹;乳酸乳球菌耐酸sRNA042的筛选验证及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宋莎莎;表达3型鸭甲肝病毒VP1蛋白重组乳酸乳球菌株的构建及小鼠免疫试验[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8 汪淼;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中和抗原区重组乳酸乳球菌系统的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9 吴昱;表达犬γ干扰素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体外抗病毒活性检测[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孙博;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95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595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