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阿米卡星与三种抗菌药物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奶牛乳房链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7 06:04
【摘要】:在兽医临床中,奶牛乳房炎是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中最常见的疾病。牛源性链球菌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目前,国内外针对奶牛乳房炎还没有较为理想的免疫疫苗,仍主要以抗菌类药物进行防治。然而,由于近些年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乃至于乱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普遍升高,并呈现出高程度、多重耐药的发展趋势,对人和动物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本实验收集2016-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63份,经分离培养、应用链球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基因)进行PCR扩增以获得乳房链球菌35株,总体分离率达到55.56%。对临床分离菌株的7种常见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scpB基因检出率最高为68.57%,其次为cfb(57.14%)、cyl(48.57%)、glnA(31.43%)、hylB(22.86%)、lmb(8.57%),bac基因未检测到。采用Kirby-Bauer(K-B)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35株乳房链球菌对3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并且检测10种常见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株对磺胺甲恶唑表现为高度耐药,耐药率高达85.72%;而对土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表现相对敏感,耐药率为31.43%、22.86%和20%。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氨基糖苷类aacC2(57.14%)、aacC4(42.86%)的检出率最高;β-内酰胺类blaTEM(48.57%)和blaCTX-M(31.43%)及喹诺酮类GyrA(37.14%)和ParC(37.14%)检出率大体相似;大环内酯类ermB(20.00%)和mefA(17.14%)相对较低,氨基糖苷类的AphA3和大环内酯类的ermA均未检测到。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阿米卡星(AK)、头孢噻呋(EFT)、红霉素(E)以及马波沙星(MBF)单用及联用后对乳房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断药物联用后的相互作用;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单用及联用后对乳房链球菌的的防突变浓度(MPC),计算选择指数SI(MPC/MIC),判定能否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筛选出最佳联合用药方案。结果表明:单用时,AK、EFT、E、MBF的MIC单范围分别为8-64、0.5-8、0.125-16、1-16μg/mL;联用后,AK与EFT、E、MBF的FIC指数分别为0.625-1、0.3125-0.75、0.3125-0.75,说明AK分别与其他三种药物联用后,对乳房链球菌病均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药物单独应用时,AK、EFT、E、MBF的MPC联分为128-512、64-512、16-256、64-512μg/mL;AK与EFT、E、MBF联合应用后,SI分别缩小了1-2、1-2、2-4倍,说明AK分别与其他三种药物联用后均可以缩小MSW,且AK与MBF联用后作用较为明显。本实验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房链球菌毒力基因和耐药现状的分析,为研制以其链球菌毒力基因为抗原的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并且通过探讨体外临床上相对敏感的抗菌药物联用对其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为缓解其耐药现状、减少乳房链球菌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提供了实验数据,对防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新药研发具有较大的积极指导意义。
【图文】:

阿米卡星


基糖苷类、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以及以动物专用抗生素头孢噻呋为代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osides)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可以抑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对许多致病菌有抗生素后效应(PAE用的特点,,其随之产生的耐药问题日药机制主要包括两种[43]。一种是细氨基糖苷类药物,使药物与核糖体结药的主要机制[44]。临床上常见的氨基 AAC)、O-核苷转移酶(五种 ANT)的靶位修饰作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抗菌作用从而产生耐药性。另外,药积等方式来使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耐

头孢噻呋


床上革兰阴性杆菌中对阿米卡星耐药球菌属中的甲氧西林敏感株有较好的大多数产生耐药,且对厌氧菌无效。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用常常可以获得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抗生素是一种人和动物临床常见的物作用机制相似,均能抑制胞壁粘肽菌体最后膨胀裂解。β-内酰胺类药物活性、毒性较低、用途广泛、临床治一类。除了对细菌细胞壁的影响,β-,缺乏自溶酶的突变菌株则表现出不结合蛋白(PBPs)的靶位突变和非 PB素结合蛋白耐药基因[52]。β-内酰胺酶菌耐药[53]。国内外目前在临床分离的链内酰胺酶介导产生,亚洲地区常见的主 等。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普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梓;孔令聪;贾博岩;刘树明;马红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15年03期

2 马传玲;温鸿;尉骁;李梅梅;孙瑶;周铁丽;;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粪肠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年01期

3 贺培园;孙颜红;张幼芳;孙爱华;;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左氧氟沙星敏感性下降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年17期

4 刘青;苏欣;张明;邵海枫;高卫卫;樊有;施毅;;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变迁及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年01期

5 李庆勇;可小丽;卢迈新;朱华平;高风英;刘志刚;;罗非鱼无乳链球菌C5a肽酶(ScpB)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J];中国水产科学;2014年01期

6 张侠家;徐元宏;;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机制的临床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3年11期

7 夏杰;易弋;罗福广;杨军;王佳;伍时华;黄稀;;无乳链球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10期

8 邵世峰;吴琦;;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15期

9 喻婷;梅清;朱玉林;程君;叶英;李家斌;;万古霉素联合用药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年11期

10 杨微;;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月霞;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分析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2 朱玉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体内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宋美英;致病性牛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2 卢婷;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检测及对喹诺酮类药物防突变浓度的测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颖;白城地区动物源链球菌耐药性检测及优化临床用药方案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高菊梅;宁夏地区牛源无乳链球菌主要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5 李庆勇;罗非鱼无乳链球菌C5a肽酶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6 申颖娇;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与耐消毒剂基因的检测[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钱科;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快速鉴别和药敏试验用选择培养基的研制[D];扬州大学;2006年

8 贾玉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快速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忠厚;呼市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30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30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