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0-05-13 05:28
【摘要】: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进行合理有效的植被恢复重建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植物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植被的合理布局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生物量的形成,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也与物种的遗传背景及性状特征密切相关。环境因素对生物量的影响,最终也需通过具体的性状变化来体现。因此,研究植物生物量、功能性状与环境的三者的关系,能为特定环境下的物种选择和群落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给脆弱生境条件下的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分析,研究了功能性状、生物量、环境三者的响应关系,并以植物功能性状作为媒介,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植物生物量大小与累积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群落生物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坡位和坡向会导致植物生物量出现差异,在不同坡位上的生物量:下坡位峁顶中坡位上坡位;在不同坡向上的生物量:峁顶阴坡阳坡。温度和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因子主要通过调节小区域的水热条件,以影响群落生物量。(2)环境因子和遗传背景是造成群落生物量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水热因子是群落生物量变化的首要来源,遗传背景也是造成群落生物量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形因子对群落生物量差异的影响最小。(3)不同植物群系间群落功能性状无显著差异,而生物量有显著差异,白羊草群系和茭蒿群系的群落生物量显著高于阿尔泰狗娃花群系、百里香群系和长芒草群系,而大针茅群系和铁杆蒿群系的群落生物量与其他群系无显著差异。(4)植物生物量与植物功能性状有显著相关性。群落高度与群落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叶磷含量、根磷含量均与群落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植物功能性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环境变化对植物生物量累积的影响。(5)功能性状和环境因子间存在着相关性,叶片性状主要受降雨和坡度的影响,根茎性状、生物量受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共同影响。
【图文】:

分布图,样点,分布图,概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基础2.1 研究区概况延河是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的一级支流( 108°45' — 110°28'E,36°23'— 37°17'N),位于陕西省北部,流域面积为 7687 km2,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带,年均降雨约 500 mm,年均温约 9 ℃。流域自东南向西北温度、降雨梯度变化明显,植被因气候条件亦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土壤类型以黄绵土为主,具有土质疏松,易侵蚀等特点。

样点,土壤含水量,土钻法,腐殖质层


土壤含水量测量采用土钻法,清除样方表面的腐殖质层后,对取样,每 20cm 取样一次,共 25 层,取其平均值为土壤含水量(2.2.3 数据处理对各样点植物功能性状的汇总整理在 Microsoft Excel 2007,,并物种的重要值和在群落水平下的功能性状。通过 CANOCO 4.5,对据进行冗余分析(RDA),展示采样点分布及各环境因子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士美;谢高地;张彩霞;;典型草地地上现存生物量资产动态[J];草业学报;2009年04期

2 张彩琴;杨持;;生长季内草原植物生长动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及其模拟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效逑;郑婷;;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气候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4 王长庭;龙瑞军;曹广民;王启兰;景增春;施建军;;高寒草甸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养分与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J];土壤通报;2008年01期

5 马文红;杨元合;贺金生;曾辉;方精云;;内蒙古温带草地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8年01期

6 温仲明;赫晓慧;焦峰;焦菊英;;延河流域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分布预测——广义相加模型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7 李凯辉;胡玉昆;王鑫;范永刚;吾买尔.吾守;;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9期

8 刘鑫;毕华兴;李笑吟;李俊;郭孟霞;林靓靓;郭超颖;;晋西黄土区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水分分异规律研究[J];土壤学报;2007年03期

9 郑晓

本文编号:2661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61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