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贵州省猪蓝耳病感染与免疫状况及其生物媒介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17:06
【摘要】:猪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养猪场陆续发生了疑似PRRS疫情,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发生,本研究开展了以下工作:1.贵州省猪蓝耳病免疫状况调查:为弄清贵州养猪场猪蓝耳病免疫状况,本实验采用ELISA方法对2015年至2017年采集的猪血清样本计88146头份进行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2015年~2017年贵州省9个地区养猪场(户)猪蓝耳病免疫覆盖率平均水平为68.9%,其中种猪场、商品场和散养户分别为100%、82.8%和47.1%;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82.2%,其中种猪场、商品场和散养户分别为98.9%、81.9%和59.2%;春、夏、秋和冬季猪蓝耳病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1.6%、83.0%、81.9%和82.2%;海拔800m以下、海拔800m~1600m和海拔1600m以上养猪场猪蓝耳病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1.1%、82.8%和81.1%。这表明贵州省猪蓝耳病免疫效果较好,但不同类型养猪场(户)存在较大差异,而不同季节和海拔高度对猪蓝耳病免疫效果无明显影响。2.贵州省猪蓝耳病感染情况调查:为弄清贵州省养猪场猪蓝耳病感染情况,本实验通过临床疑似病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剖解观察以及采对2015年至2017年采集的猪组织样本计9751头份进行猪蓝耳病病原RT-PCR检测,结果:感染猪具明显的PRRS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体温升高以及典型的呼吸道与繁殖障碍症状;肺脏肉样病变、脾边缘丘状梗死、雀斑肾和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等;猪场(户)疑似病例猪蓝耳病病原核酸检出率平均为26.5%,其中种猪场、商品场和散养户分别为13.0%、26.5%和31.0%;PRRSV经典毒株与变异毒株检出率分别为11.3%和15.2%;春、夏、秋和冬4个季PRRSV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7.9%、29.3%、28.2%和26.6%;在PRRSV感染病例中,存在多种病毒二重或多重感染,其中以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为主,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8.4%、25.5%和13.9%。这说明,贵州省养猪场(户)普遍存在PRRSV感染。3.猪蓝耳病病毒贵州株分离鉴定与基因变异分析:为了解猪蓝耳病病毒贵州流行株变异情况,本实验采集疑似PRRS病料组织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病毒抗原与核酸鉴定以及GP5基因和NSP2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结果:病料接种后Marc-145细胞可见明显CPE现象,如细胞皱缩、聚集成堆和灶状脱落等;经间接荧光抗体染色,在病料感染细胞中可见到明显黄绿色荧光;RT-PCR扩增可见与预期扩增片段大小一致的PRRSV N基因特异性片段(254bp)和GP5基因特异性片段(603bp);经分析发现GP5基因序列与新近流行PRRSV毒株如JXA1株、HUN4株、CG株和LC0810株的相似度高达97.8%~99.9%,而与早期PRRSV经典毒株如HB-2株、Ch-1a株和VR-2332株的相似度只有88.6%~94.5%,GP5基因编码蛋白存在一定的氨基酸点突变;对扩增得到大小为1064bp的NSP2基因片段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片段与新近流行PRRSV毒株如JXA1株、HUN4株、CG株和LC0810株的相似度为90.1%~99.5%,而与早期PRRSV经典毒株如HB-2株、Ch-1a株和VR-2332株的相似度只有78.1%~88.7%,NSP2基因编码蛋白存在31个aa和59个aa的缺失。这说明,本实验成功分离得到了高致病性PRRSV贵州流行株。4.贵州省猪蓝耳病病毒生物媒介调查:为了解贵州省部分规模养猪场PRRSV生物媒介情况,本研究采集临床发病猪场和临床健康猪场的蚊、蝇和鼠样本,经种类鉴定后提取病毒RNA,以PRRSV N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取阳性样本进行Nsp2基因的扩增与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贵州规模养猪场的生物媒介主要是三带喙库蚊(1985只,占蚊总数50.1%)、白纹伊蚊(1028只,占蚊总数25.9%)、致倦库蚊(559只,占蚊总数14.1%)、家蝇(1266只,占蝇总数77.2%)和褐家鼠(68只,占鼠总数100%);在8个PRRS临床发病猪场相应有5、5、4、2和1个猪场的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家蝇和褐家鼠样本检出PRRSV N基因片段,猪场检出率相应为62.5%、62.5%、50.0%、25.0%和12.5%,而临床健康猪场蚊、蝇和鼠样本中均未检出;从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家蝇和褐家鼠样本中扩增得到的PRRSV Nsp2基因片段序列与从该猪场发病猪病毒完全一致。这提示蚊/蝇/鼠等可携带PRRSV,在PRRS发生与流行上可能发挥重要作用。5.猪蓝耳病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增殖的可能性研究:为验证白纹伊蚊是否为PRRSV生物性传播媒介,本研究选取PRRSV GY株细胞培养物与等量新鲜猪血混合并吸染白纹伊蚊,采集不同时间段和不同世代蚊虫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PRRSV N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同时固定、超薄切片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吸染PRRSV后0h、6h、12h、18h和24h成蚊样本可检测出PRRSV N基因特异性片段,而吸染PRRSV后30h、36h、42h、48h、5d和7d成蚊样本均未能检测出该片段;吸染PRRSV成蚊的蚊卵在孵育1d、2d、4d、7d幼虫和蛹虫及1d、3d成蚊,均未检测出PRRSV N基因特异性片段;在吸染PRRSV后12h、24h、48h和5d的成蚊样本中均未能观察到PRRSV病毒粒子。这表明,PRRSV不在白纹伊蚊体内进行增殖和世代传递,白纹伊蚊只是PRRSV的一种机械性携带媒介。
【图文】:

示意图,粒子,示意图,毒株


根据病毒抗原性的差异,,PRRSV 可分为两种基因型:一种为欧洲型即 Genotype-1其代表毒株为 LV 株;另一种为北美洲型即 Genotype-2,其代表毒株为 VR-2332 株图 1 PRRSV 粒子示意图Fig.1 Map of PRRSV particle. (Music and Gagnon. 2010)

示意图,基因组复制,示意图,功能图


RSV 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图 2 PRRSV 基因组复制示意图Fig.2 Replication map of the PRRSV genome.(Ying Fang, 2010)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8.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艳;;猪蓝耳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8年07期

2 ;为什么蓝耳病在许多场,经常是免疫或不免疫都有发病很严重,带来很大损失[J];中国动物保健;2018年07期

3 姚尚宏;;规模场猪蓝耳病预防及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年10期

4 庞金兰;皮泉;;规模化养殖场猪蓝耳病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7年24期

5 王玉柱;;生猪蓝耳病及其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年12期

6 蔡雪辉;;不同类型蓝耳病所致不同病变的鉴别诊断[J];今日养猪业;2018年01期

7 李同兵;;猪蓝耳病的症状表现与有效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8年03期

8 刘武伟;;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治疗[J];畜禽业;2018年03期

9 黎先伟;Poul Henning Rathkje;Bernd Grosse Liesner;;全面评估蓝耳病对猪场的经济影响[J];兽医导刊;2018年05期

10 印卫峰;黄苏华;肖云萍;;猪蓝耳病的防控[J];湖北畜牧兽医;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星星;江康峰;尹会方;郑新添;;抗菌肽制剂对妊娠母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及生产性能的影响[A];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张建新;郑岩;肖春喜;;后蓝耳病时代猪病特征及防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3 张书存;李建铃;武革利;李春国;;蓝耳病的防控——路在何方?[A];“生泰尔”杯全国养猪技术征文大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周绪斌;丹尼;;猪蓝耳病的流行、控制和净化[A];2008年中国猪业进展[C];2008年

5 张占行;;猪蓝耳病的防治[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6 王金宝;吴家强;李俊;任慧英;徐龙涛;温建新;周顺;禚宝山;张秀美;;山东地区猪蓝耳病遗传变异和防治技术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丘宴明;;猪群蓝耳病及其他病毒的持续感染—“综合征”成因、趋向及对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谷禹;张

本文编号:2665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665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