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外泌体在PRRS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5:23
【摘要】: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向胞外分泌的一类双层膜包被的囊泡,直径为30-150nm。外泌体可以介导蛋白质或核酸的转运,从而参与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以前的研究发现,某些病毒可以通过外泌体携带其基因组或病毒粒子,从而介导病毒在细胞之间的传递或建立感染。我们前期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细胞的分泌蛋白质组学研究时发现,PRRSV感染细胞后外泌体释放途径被激活。同时,国外学者发现,从PRRSV感染猪的血清中提取的外泌体中含有PRRSV部分编码蛋白。但是,外泌体是否能够携带PRRSV基因组RNA或病毒粒子从而介导病毒在细胞之间的扩散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了外泌体在PRRS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发现PRRSV感染细胞的外泌体携带病毒的基因组RNA,分泌的外泌体可以建立感染。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外泌体介导的PRRSV感染不能被PRRSV特异性中和抗体中和,是PRRSV逃逸中和抗体作用的一种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PRRSV感染细胞释放的外泌体(PRRSV-exosome)提取与纯化为了获得无游离PRRSV污染的外泌体,我们先采用PEG沉淀法富集PRRSV感染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经超高速离心去除杂蛋白,然后通过CD63磁珠免疫亲和法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纯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电镜观察和免疫金标记技术对提取的外泌体纯度进行检测。Western blot结果证实提取的外泌体含有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和Alix,但未检测到内质网标志蛋白GRP94;电镜下观察到提取的外泌体呈典型的囊泡结构,大小为30~150nm;免疫金标记技术能检测到外泌体的标记蛋白Alix,但检测不到PRRSV的病毒粒子蛋白nsp2和GP4。上述检测结果表明提取的外泌体纯度高,且无游离的病毒粒子污染。2.PRRSV-exosome包含病毒成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纯化的外泌体进行分析,发现外泌体中含有216种宿主蛋白,大部分是以前报道的外泌体分泌蛋白。同时,我们还发现纯化的外泌体中含有PRRSV的3种结构蛋白(GP5、M和N),用针对这三种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纯化的外泌体,证实这三种结构蛋白确实包含在纯化的外泌体中。进一步通过RT-PCR分析了纯化的外泌体中是否包含PRRSV基因组RNA,将PRRSV的基因组分成5个重叠的片段进行检测,可以成功扩增5个重叠的片段,提示纯化的外泌体中可能含有PRRSV的完整基因组RNA。3.PRRSV-exosome对允许细胞和非允许细胞均具有感染性将纯化的PRRSV-exosome接种PRRSV允许细胞PK-15~(CD163)和Marc-145细胞,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检测病毒蛋白表达和TCID_(50)测定分析PRRSV-exosome是否具有感染性。结果发现,在两种细胞上均能观察到PRRSV所引起的典型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均能检测到PRRSV N蛋白表达,TCID_(50)检测证实外泌体感染所获得的病毒滴度与PRRSV感染细胞所获得的病毒滴度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将PRRSV-exosome接种PRRSV的非允许细胞PK-15,同样能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变和PRRSV N蛋白的表达,说明PRRSV-exosome在PRRSV允许细胞和非允许细胞上均能建立增殖性感染。4.外泌体释放抑制剂能抑制PRRSV-exosome介导的PRRSV传播采用Transwell system建立PK-15~(CD163)和PK-15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检测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外泌体抑制剂GW4869后两种细胞中PRRSV感染与增殖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加入抑制剂后不影响PK-15~(CD163)细胞中病毒基因组RNA水平和nsp2蛋白表达,而PK-15细胞中病毒RNA水平和nsp2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说明外泌体释放抑制剂能抑制外泌体介导的PRRSV传播,同时也间接证实PRRSV-exosome能在PRRSV非允许细胞上建立增殖性感染。5.PRRSV中和抗体不能阻断PRRSV-exosome介导的PRRSV传播将PRRSV特异性中和抗体处理的PRRSV-exosome和PRRSV分别接种PK-15~(CD163)细胞和Marc-145细胞,IFA和Western blot检测PRRSV N蛋白或nsp2蛋白的表达,结果经中和抗体处理过的PRRSV所接种的细胞中N蛋白和nsp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而中和抗体处理过的PRRSV-exosome接种的细胞中N蛋白和nsp2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进一步采用Transwell system共培养PK-15~(CD163)和Marc-145细胞,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中和抗体对PRRSV-exosome感染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两种细胞中PRRSV RNA水平无显著差异,并且在PK-15~(CD163)和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的共培养模型中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说明中和抗体不影响PRRSV-exosome介导的PRRSV传播。6.PRRSV N蛋白可通过外泌体途径激活NF-κB信号通路并诱导炎症反应由于PRRSV感染细胞的外泌体含有病毒的N蛋白,而以前的研究证实PRRSV N蛋白具有诱导炎症反应的特性。为了探讨N蛋白是否可以通过外泌体途径介导炎症反应,将N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从转染细胞上清中纯化外泌体(N-exosome),Western blot检测证实纯化的外泌体中含有N蛋白。用纯化的外泌体处理PK-15~(CD163)细胞,检测NF-κB的激活和炎症因子表达,发现含有N蛋白的外泌体可激活NF-κB的荧光素酶活性、促进p65的磷酸化和核转运,IL-6、IL-8、TNF-α和RANTES等炎症因子mRNA水平也显著上调,而且在PAM细胞上也观察到同样的结果,说明N-exosome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并诱导炎症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58.28
【图文】:

电镜图,电镜,示意图


1图 1-1 外泌体分泌示意图及电镜图(Colombo M et al 2014)Fig. 1-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embrane vesicles released beukaryotic cells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 of fusion of a MVB with the PM

示意图,生成机制,分子组成,示意图


图 1-2 外泌体生成机制示意图(Kowal J et al 2014)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 and release of exosomes by eukar泌体的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hunmeng Wei;Jinghuan Deng;Jiagui Chen;Fengjie Wan;Yasi Li;Min He;;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exosome proteome derived from hepatic carcinoma HepG2 cells[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2 张家模;吴小候;张尧;夏雨果;罗春丽;;膀胱移行细胞癌来源exosome的制备及相关蛋白分子的鉴定[J];肿瘤防治研究;2010年06期

3 赵丽华;范华骅;;exosome及其在免疫耐受方面的作用[J];生命科学;2007年02期

4 杜嘉瑞;鞠砚;;exosome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6年04期

5 ;Visualization of distinct substrate-recruitment pathways in the yeast exosome by EM[J];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2015年01期

6 金铮;于金录;杨Pr;李超;黄海燕;;胶质瘤来源exosome的鉴定及其蛋白质组成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9期

7 李超;于金录;杨Pr;黄海燕;;胶质瘤源性exosome的提取及形态学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7期

8 赵明芳;曲晶磊;曲秀娟;侯科佐;张晔;刘静;刘云鹏;;胃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的提取和鉴定[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萨仁高娃;吴岩;肖文华;;exosome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08年03期

10 王东关;孙善珍;王振光;王霞;;肿瘤exosome诱导特异性T杀伤细胞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霞;邱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exosome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徐保锋;黄海燕;关毅;吴宣萱;;胶质瘤源性exosome的研究进展[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Characterations and functions of exosome[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琳;郑桂娜;万宇峰;郭一鸣;魏盼盼;郭金虎;;exosome复合物对生物钟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顾丽亚;惠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xosome对自身心肌分化及抗凋亡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卜宁;孙秉中;李奇灵;于华;;K562细胞分泌的exosome电镜标本的制备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Bin Kuai;Guifen Wu;Jing Fan;Xudong Wu;Binkai Chi;Xingya Chang;Lantian Wang;Zhubing Shi;Heng Zhang;Ke Wang;She Chen;Zhisong He;Zhaocai Zhou;Guohui Li;程红;;hMTR4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creating balanced nuclear RNA pools for degradation and export[A];第九届全国核糖核酸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6年

8 Hongwei Wang;;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RNA exosome complex in RNA degradation[A];第四届全国冷冻电子显微学与结构生物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9 孙祯;宋亚军;黄赤兵;;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固有exosome的制备[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王桂花;庄萍萍;王小满;成子强;;ALV-J和REV协同感染的exosome途径机制[A];中国兽医病理学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外泌体在PRRS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杨欣;EXOSOME中DANCR通过调节骨微环境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3 刘加涛;肝癌细胞内质网应激释放的exosome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卜宁;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分泌的exosome的抗白血病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5 王东关;负载exosome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舌鳞癌效应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彭澎;卵巢癌患者腹水来源exosome对机体抗卵巢癌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蛋白质组成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黄海燕;胶质瘤及胶质瘤细胞株源exosome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吴尘轩;增强树突状细胞及其相关exosome抗肝癌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9 吕林懋;心肌成纤维细胞来源的exosome在血管紧张素-2诱导的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王汝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exosome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金秀;过表达GATA4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改善心梗心功能作用及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2 张进威;过表达外泌体源心肌保护性miRNA缓解低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3 王雪;MSCs来源的exosome修复受损子宫内膜的体内实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4 陈喃喃;Exosome介导的miRNA分子在乳腺癌对阿霉素耐药性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5 江文倩;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ome下调LOXL2缓解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6 李宏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Exosome在心脏移植存活中的作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7 毛佳慧;p53~(-/-)mBMMSC-exosome内UBR2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D];江苏大学;2017年

8 田伊卿;胃癌细胞来源exosome重塑微环境细胞作用及机制[D];江苏大学;2017年

9 王娟娟;人脐带MSC来源exosome活化自噬对HK-2细胞顺铂损伤的预防及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10 孙祯;肠系膜淋巴结固有exosome的制备及其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34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34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2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