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6种牛羊病毒性病原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0-06-30 00:23
【摘要】: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 GTPV)、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 SPPV)、牛疙瘩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传染性脓疱病毒(Contagious ecthyma virus, CPDV)、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能引起反刍动物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6种病毒中除传染性脓疱病毒外,其余五种病毒均为OIE通报疫病病毒;我国农业部将山羊痘、绵羊痘、牛疙瘩皮肤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列为一类疫病,羊传染性脓疱为三类疫病。此外,山羊痘、绵羊痘、传染性脓疱亦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危害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严重危害。目前,国内未见牛疙瘩皮肤病流行的报道。由于这6种疫病均以皮肤、黏膜产生疱疹、溃疡为相似临床症状,常呈混合感染,仅从临床症状上难以诊断与区分。传统的诊断方法如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有操作繁琐、耗时费力、灵敏度低、假阳性率高等不足,难以同时对多种病原进行检测。因此,应临床和口岸快速通关检测需要,急需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稳定性好,且能同时鉴别诊断上述6种疫病病原的检测方法。GeXP-PCR (Gene eXpress Profile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将通用引物与特异性嵌合引物按比例混合进行PCR扩增,由GeXP系统对经染色标记处理的扩增产物进行片段长度的测定的一种新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高通量等优点。近年来GeXP系统常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病毒检测等领域的研究与运用。本研究以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牛疙瘩皮肤病毒、传染性脓疱病毒、蓝舌病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为对象,优化建立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同时对上述6种牛羊病毒性病原进行鉴别检测,为山羊痘等6种疫病的鉴别诊断、疫情监控、流行病学调查、出入境动物检疫等提供技术保障,对保障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安全、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根据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牛疙瘩皮肤病毒、传染性脓疱病毒、蓝舌病病毒和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了6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片段的克隆及测序,结果发现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各毒株的同源性都在97%以上,表明设计的6对特异性引物均能扩增出目标序列。(2)通过对特异性嵌合引物的引物浓度及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分别建立6种牛羊病毒性病原的GeXP单重PCR体系,进行单重GeXP-PCR的灵敏度试验,并与OIE推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牛疙瘩皮肤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病毒的灵敏度为103copies/μL;山羊痘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绵羊痘病毒和蓝舌病病毒的灵敏度可达到102 copies/μL。可见,GeXP单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比OIE推荐方法的灵敏度(106~107copies/μL)高10000~100000倍。(3)建立并优化6种牛羊病毒性病原GeXP多重PCR检测体系,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试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牛疙瘩皮肤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病毒、山羊痘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绵羊痘病毒和蓝舌病病毒均产生了清晰且与预期目标片段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扩增峰,呈阳性;其余的毒株均无非特异性扩增,呈阴性,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发现6种病原单管扩增均能同时检测到的灵敏度达104copies/μL。(4)用本研究建立的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和OIE推荐的方法对模拟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在制备的54份模拟样品中,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94.87%,假阳性率为6.67%,假阴性率为5.13%。在35份单独感染的模拟样本(除CPDV)及阴性样本中,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95%,假阳性率为6.67%%,假阴性率为5%;OIE推荐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70%,假阳性率为O%,假阴性为30%。结果表明,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阳性率并减小了假阴性率,可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总之,本研究建立的GeXP多重PCR,能同时检测牛疙瘩皮肤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病毒、山羊痘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绵羊痘病毒和蓝舌病病毒,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预防和监控上述6种牛羊病毒性病原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诊断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振涛;岳筠;徐春志;李永明;许乐仁;文明;周碧君;;山羊痘病毒贵州株的分离与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03期

2 周碧君;虞天德;阴正兴;何光志;许乐仁;;山羊痘病毒粒子的电子显微镜观察[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6年03期

3 刘棋;黄夏;郭建刚;陈义祥;郑敏;邓朝阳;李华明;邹联斌;;山羊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6年05期

4 周碧君;岳筠;徐春志;程振涛;;山羊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年09期

5 王安涛;陈创夫;乔军;张辉;张娜;胡圣伟;;靶向山羊痘病毒DNA聚合酶基因sh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筛选[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5期

6 关会敏;冉雪琴;姬志林;王嘉福;;山羊痘病毒抗凋亡蛋白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J];中国兽医杂志;2012年04期

7 施扬谷;丁明孝;翟中和;徐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与山羊痘病毒在细胞表面释放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84年03期

8 施扬谷,丁明孝,翟中和,徐伟;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和山羊痘病毒从细胞表面释放的研究[J];病毒学报;1985年01期

9 丁明孝;付宏兰;王梅;翟中和;向德林;周青山;;山羊痘病毒形态发生过程的电子显微镜研究[J];微生物学报;1986年01期

10 柴顺莲;;浅议山羊痘的预防和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乐仁;周碧君;阴正兴;何光志;刘忠伟;;山羊痘病变的超微病理学观察[A];第二届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2 郭建刚;刘棋;黄夏;邓朝阳;李华明;兰斌;;广西柳江、兴安两县山羊痘调查及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周碧君;何光志;虞天德;许乐仁;;贵州山羊痘的病原学研究与血清学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许乐仁;周碧君;阴正兴;;山羊痘病变的超微病理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碧君;冯元璋;许乐仁;;山羊痘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福宗;;自拟“透疹排毒汤”治疗山羊痘[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江楠;文明;许乐仁;龙冲冲;陈传盛;;山羊痘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雪旺氏细胞[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许乐仁;周碧君;阴正兴;;有髓神经纤维被山羊痘病毒波及的证实[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邱立新;谈志祥;刘道新;张朝阳;鲁杏华;;湖南省部分县市恶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许乐仁;周碧君;阴正兴;;有髓神经纤维被山羊痘病毒侵犯的证实[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邢兰君;波尔山羊痘诊断与防治[N];农民日报;2004年

2 石林县石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张红彦;怎样防治黑山羊常见传染病[N];云南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海岗;表达FMDV vp1基因和山羊γ-干扰素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郑敏;山羊痘病毒基因缺失毒株及DNA疫苗的构建、鉴定和实验免疫[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强;表达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的山羊痘病毒弱毒株构建及其复制非必需区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程振涛;山羊痘病毒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结构蛋白P32基因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朝阳;广西山羊痘防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高泽乾;山羊痘病毒感染细胞microRNAs的筛选、鉴定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初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叶自霞;6种牛羊病毒性病原GeXP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5年

4 蒋柳平;山羊痘诊断与免疫防制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黄夏;山羊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6 赫春杰;庆阳市山羊痘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7 李有文;山羊痘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D];石河子大学;2007年

8 关会敏;贵州山羊痘病毒抗凋亡毒力因子基因的克隆及鉴定[D];贵州大学;2007年

9 李春艳;山羊痘病毒基因缺失重组毒株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鉴定[D];广西大学;2011年

10 刘忠伟;山羊痘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与PCR鉴定[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4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34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9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