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脂CLA调控作用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0:29
【摘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其产品的共轭亚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而提高人体健康。滩羊是宁夏地区传统主养绵羊品种,提高滩羊肉品质的营养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为原料,分五个试验,研究了其对滩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瘤胃发酵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体组织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通过检测体组织脂肪酸相关酶基因mRNA丰度和瘤胃液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揭示不同来源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脂共轭亚油酸调控作用及合成机理的影响,为滩羊肉品质调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试验一滩羊日粮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适宜添加比例的研究在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1%、2%、3%的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采用体外发酵技术,培养0、3、6、12、24h,检测每个时间点的产气量、pH、NDF、NH3-N、BCP、VFA各项指标,利用这几项指标计算不同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筛选出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适宜的添加比例。MFAEI评定结果显示,添加2%的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的值最高,其次是3%组,最后是1%组。结果表明,这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原料对瘤胃发酵指标效果比较一致,2%是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最适宜的添加比例。试验二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3月龄左右、体重相近的滩羊公羔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单栏饲养,分别设为对照组、大豆油组、亚麻油组、裂壶藻粉组。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的添加量均为日粮干物质的2%,日粮精粗比为50:50,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结果发现,饲喂2%的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日粮的各组滩羊日增重均能达到150g以上,三个处理组的干物质采食量、胴体重、净肉重、尾脂重、骨肉比、屠宰率、GR值、眼肌面积、系水力、熟肉率、pH45min、大理石纹、滴水损失45min、滴水损失24 h、肉色a、肉色b值、肉色L值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表明添加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适宜,对滩羊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没有不良影响。试验三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组织脂肪酸的影响采集各组滩羊的瘤胃液、血浆、背最长肌、皮下脂肪,检测采集样品的脂肪酸含量,结果发现,大豆油组、裂壶藻粉组背最长肌中的c9,t11 CLA含量显著提高(P0.05),亚麻油组背最长肌中的c9,t11 CLA含量有一定提高(P0.05),三个处理组背最长肌的C18:1 t-11(TV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裂壶藻粉组背最长肌中的DHA显著升高(P0.01);大豆油组、亚麻油组和裂壶藻粉组皮下脂肪中的c9,t11 CLA显著提高(P0.05),皮下脂肪TVA极显著提高(P0.01),各组皮下脂肪的t10,c12CLA差异不显著(P=0.078),裂壶藻粉组皮下脂肪的DHA显著提升(P0.01)。结果表明,饲喂2%大豆油、亚麻油和裂壶藻粉,均能提高羔羊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的TVA和c9,t11 CLA含量;亚麻油、裂壶藻粉能提高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的DHA含量。大豆油组、亚麻油组和裂壶藻粉组血浆中的c9,t11 CLA、t10,c12CLA、TVA含量显著升高(P0.01),亚麻油组、大豆油组C18:0显著升高(P0.01),而裂壶藻粉组C18:0显著降低(P0.01),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瘤胃生物氢化与亚油酸、亚麻酸并不相同。大豆油组、亚麻油组和裂壶藻粉组瘤胃液中的c9,t11 CLA、t10,c12CLA、TVA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表明瘤胃液中存在着生成c9,t11CLA、t10,c12CLA的微生物,是体内c9,t11 CLA生成的重要途径。四个试验组瘤胃液、血浆、皮下脂肪、背最长肌的TVA和c9,t11 CLA含量都呈现相同趋势,裂壶藻粉组大豆油组亚麻油组对照组,表明裂壶藻粉的CLA合成效果最好,大豆油次之,亚麻油最低。本研究发现三个处理组的瘤胃液的TVA、c9,t11 CLA均和皮下脂肪的c9,t11 CLA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的TVA和c9,t11 CLA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表明,滩羊体内c9,t11 CLA含量可能是有两部分来源,一是瘤胃生物氢化不饱和脂肪酸产生c9,t11 CLA被机体吸收,二是吸收进入体内的TVA通过组织内源酶生成c9,t11 CLA,在脂肪、肌肉组织沉积。试验四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内CLA代谢通路的影响采集各组滩羊血清、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多项生化指标及体组织FAS、LPL、SCD、ACC的mRNA表达丰度,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代谢影响及体内CLA的合成机理。结果发现,饲喂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瘦素显著提升(P0.05),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的代谢与胰岛素、瘦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饲喂亚油酸、亚麻酸能提高血清中NEFA、TG、LDL、HDL(P0.05),饲喂裂壶藻粉NEFA、TG、LDL、HDL略有下降(P0.05),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与亚油酸、亚麻酸体内代谢有着较大的差异,裂壶藻粉较大豆油、亚麻油对机体健康更为有利。饲喂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对SOD、CAT、GSH-Px影响不大(P0.05),但均会引起羔羊血清MDA明显升高(P0.05),表明添加亚油酸、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对滩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大,但对体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大豆油组、亚麻油组、裂壶藻粉组的肝脏组织SCD显著下降(P0.05),FAS、ACC、LPL差异不大(P0.05),肌肉组织、皮下脂肪的LPL、SCD、ACC、FAS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表明饲喂不饱和脂肪酸滩羊体组织的c9,t11 CLA生成与肝脏组织的SCD表达有关。试验五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及相关氢化微生物的影响宰前分别采取各组滩羊瘤胃液,检测瘤胃液细菌、pH、VFA、NH3-N等指标,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瘤胃代谢的影响及CLA的合成机理。结果发现,大豆油组、亚麻油组、裂壶藻粉组的瘤胃液pH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NH3-N浓度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总VF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大豆油组、裂壶藻粉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亚麻油组略有下降(P0.05);而乙酸、丙酸、丁酸的分子比例并没有下降,大豆油组、亚麻油、裂壶藻粉组的乙酸/丙酸变化不大(P0.05),表明添加2%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对羔羊瘤胃内环境影响较小。大豆油组和亚麻油组的瘤胃Butyrivibrio(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溶纤维丁酸弧菌)、Pseudobutyrovibrio(假丁酸弧菌属)数量高于对照组,表明瘤胃Butyrivibrio、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Pseudobutyrivfbrio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亚油酸、亚麻酸的c9,t11 CLA合成,瘤胃生物加氢是羔羊体内c9,t11 CLA合成的重要途径。裂壶藻粉组Butyrivibrio、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Pseudobutyrivibrio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表明参与滩羊瘤胃二十二碳六烯酸生物氢化的微生物与亚油酸、亚麻酸有较大区别,可能存在二十二碳六烯酸生物氢化特定的微生物。综上所述,日粮中分别添加2%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对滩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无不良影响,对瘤胃主要发酵指标影响不大,能增加血液氧化反应,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较大。添加2%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可以明显提升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血浆、瘤胃液中的TVA、c9,t11 CLA含量,裂壶藻粉的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大豆油,亚麻油最差。另外,裂壶藻粉、亚麻油均能显著提高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的DHA,提高羊肉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大豆油组、亚麻油组、裂壶藻粉组的肝脏组织SCD显著下降,表明羔羊组织CLA合成与肝脏内源Δ9去饱和酶表达有关。瘤胃内Butyrivibrio(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溶纤维丁酸弧菌)、Pseudobbtyrivibrio(假丁酸弧菌属)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c9,t11 CLA的合成,但参与二十二碳六烯酸生物氢化的微生物可能与亚油酸、亚麻酸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26.5
【图文】:

亚麻酸,亚油酸,途径,反刍动物


5.6逦92逡逑猪肉逦0.6逦82逡逑鸡肉逦0.9逦84逡逑火鸡肉逦2.5逦76逡逑三文鱼逦0.3逦n.d逡逑湖红点鲑鱼逦0.5逦n.d逡逑虫下逦0.6逦n.邋d逡逑红花油逦0.7逦44逡逑葵籽油逦0.邋4逦38逡逑菜籽油逦0.邋5逦44逡逑逦玉米油逦02逦39逦逡逑注:引自Chin等(1992)。逡逑1.5.2反刍动物CLA合成途径逡逑反刍动物体脂或乳脂CLA合成途径主要有二种,第一是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逡逑(PUFA)在反刍动物瘤胃内被微生物直接异构化为c9,tll邋CLA和tl0,cl2邋CLA,然后通过瘤胃逡逑壁吸收转化为乳脂或体脂(Enser等,1999);第二是日粮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被瘤胃微生物生物逡逑氢化(BH),转变为硬脂酸的过程,生成了TVA邋(til邋C18:l)、tlO油酸等异构体,TVA被吸逡逑收进入体内,在肝脏、乳腺组织、脂肪组织等机体组织中被A9去饱和酶脱氢生成CLA邋(Griinari逡逑等,1999;邋Khana丨等,2004)。逡逑逦邋逦邋0逡逑

回归分析,皮下脂肪,回归模型,背最长肌


4.2.5组织中TVA与c9,tl邋1邋CLA含量相关性分析逦-一-逡逑对不同组织的c9,til邋CLA和TVA相互间进行了回归分析,见图4。对皮下脂肪、背最长肌逡逑的TVA和c9,邋til邋CLA含量之间作了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Y=0.邋0552X+12.邋323邋,逡逑Y=0.0629X+0.邋2803,决定系数分别为邋R2=0.邋7417邋(P<0.01),邋R2=0.邋7486邋(P<0.01),表明皮下脂肪、逡逑背最长肌的TVA和c9,邋til邋CLA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逡逑对血浆TVA、c9,tll邋CLA与皮下脂肪c9,tll邋CLA含量之间作了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逡逑Y=68.851X+3.邋4965,邋YM85.96X+2.邋4269,决定系数分别为邋R2=0.邋6892邋(P<0.01),邋R2=0.邋7478逡逑(P<0.01),表明血浆的TVA、c9,tll邋CLA均和皮下脂肪的c9,tll邋CLA相关性较强。逡逑对瘤胃液TVA、c9,邋til邋CLA与皮下脂肪c9,邋til邋CLA含量之间作了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逡逑Y=8.2609X+10.7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琪;张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概述[J];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18期

2 杨友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8年08期

3 郭圣安;;哈佛研究人发现“好的”脂肪与长寿有关[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7年01期

4 ;常见的饮食脂肪酸或会让你变得懒惰并且患上糖尿病[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7年05期

5 陆永健;;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及生理功能的研究[J];成才之路;2007年02期

6 朱国英;黄东平;黄建伟;杨长青;朱风尚;;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膳食营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2期

7 艾瑞东;门燕荣;邵建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的效果及其机理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年04期

8 李婕;刘远新;王峗;张彪;;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02期

9 张涛;胡旭;程江南;赵婷婷;马媛;张娟;安熙强;;食用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及其不确定度的评定[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04期

10 石宝燕;吴科锋;李文德;黄韧;;高压灭菌和辐射灭菌对高脂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建东;;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学功效及在畜禽上的应用研究进展[A];2010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袁晓伟;孙全喜;李新征;亓宝秀;;异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拟南芥生理功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王忠智;;富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畜产品的研究[A];“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论文集[C];2011年

4 龚阳敏;江木兰;万霞;梁焯;胡传炯;郭兵;张军平;刘姣;;微生物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油脂的合成及利用[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庄波;毛根军;刘纳新;余震;;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术后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和可能机制[A];2012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许振国;;海洋ω-3不饱和脂肪酸应用综述[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孔平;杜茁;孟庆勇;汤波;李宁;;转基因家畜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小鼠模型[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纳新;余震;;不饱和脂肪酸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A];2006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呙于明;贺喜;龙芳羽;;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对免疫的调节作用与机理[A];动物营养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学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方志娥;曲斐;尚京川;;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母乳多不饱和脂肪酸[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傅艳椿 赵力超;别把橄榄油捧上天[N];健康时报;2017年

2 山东微山 伊羽雪;血脂高者需要滴油不沾?[N];上海中医药报;2017年

3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周莉;肿瘤患者 吃不好更要命[N];健康报;2017年

4 食讯;n—3多不饱和脂肪酸市场争夺战[N];中国食品报;2014年

5 重庆市优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改善动物肉质功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6 重庆市优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动物肉质的功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7 重庆市优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潘存霞;多不饱和脂肪酸是防病的强力武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8 马学民;消费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N];中国食品报;2010年

9 记者 郑灵巧;多不饱和脂肪酸人体不可缺[N];健康报;2010年

10 济南金馨援膳食技术开发中心;引领主食革命打造第一品牌[N];新农村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庆;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脂CLA调控作用及机理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2 刘亚晋;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3 张永平;不饱和脂肪酸及神经免疫网络相关因子改善老年痴呆样病变的机制[D];广东海洋大学;2017年

4 魏著英;N-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小鼠肌肉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5 毕欣耘;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延缓并逆转自身免疫进程及1型糖尿病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6 潘金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7 朱升龙;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种抗癌药物在乳腺癌细胞中抗肿瘤效果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8 肖_g君;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血管病变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9 赵斌;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10 郭晓云;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CMS抑郁症大鼠模型神经生化及海马基因表达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继雷;孕期补充n-3不饱和脂肪酸对儿童哮喘发生率影响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黄宏萱;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D];江南大学;2019年

3 彭利利;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古敏晴;内源性ω(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嗅球切除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空间记忆障碍及相关机制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5 杨阳;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家蝇幼虫体内的富集及Fat1转基因家蝇的制备[D];贵州医科大学;2019年

6 肖虎;硫化叶菌病毒基因ORF2促进红冬孢酵母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7 王莹;调控黄山黑鸡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比率的关键基因鉴定及功能验证[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8 谢雅芸;不同菌株对酸鱼加工过程中脂质变化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8年

9 聂乾坤;术后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病人IL-4、IL-6、IL-10、TNF-a水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10 高宇;米糠油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细胞HepG_2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42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42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