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深县猪现有群体生产性能遗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7 02:59
【摘要】:深县猪是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也是河北省唯一地方猪种。历史上由于一些原因,深县猪群体曾一度受到灭亡的威胁。现存深县猪的提纯复壮工作正在进行中。本研究是以现有的深县猪保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GBS、SPSS、SAS等软件对生产性能和选育效果作出全面分析,对深县猪的保种、选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进而对深县猪的保种和选育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对深县猪保种群系谱信息分析结果如下:深县猪共有10个家系,深县猪群体有效含量为126头,理论近交增量为0.004,平均近交系数为0.93%,群体状况良好。2.对深县猪现有群体繁殖性能、生长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得出,深县猪猪总产仔为12.2头,平均活仔为10.66头。深县猪体重位于30 kg-90kg全程日增重为0.505 kg,日采食量为1.99 kg,料肉比为3.98。深县猪体重达90 kg进行屠宰,屠宰率为65.88%,腿臀比为28.17%,平均膘厚为34.29 mm,眼肌面积20.83 cm~2肌肉剪切力为2.98 kg,肌内脂肪为11.18%。其中,深县猪繁殖性能总体上遗传稳定性较差,生长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遗传稳定性较好。对深县猪其中5个家系生长肥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各家系在日增重指标和日采食量指标存在差异。其中日增重以3家系最高(0.52 kg),6家系最低(0.49 kg),两家系差异极显著(P0.01)。日采食量以3家系最高(2.09 kg),10家系最低(1.93kg),两家系差异显著(P0.05)。对深县猪其中的5个家系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各家系间在腿臀比、皮厚、平均膘厚和剪切力指标上存在差异(P0.05)。其中3、5家系腿臀比最高,与其他家系差异极显著(P0.01),3家系与19家系在皮厚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5家系与7家系的平均背膘差异显著(P0.05),5家系与11家系剪切力指标存在差异(P0.05)。深县猪1世代繁殖性能较0世代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深县猪1世代生长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与2世代均无显著差异(P0.05)。深县猪五花头类群和黄瓜嘴类群在繁殖性能和生长肥育性能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深县猪五花头类群腿臀比指标优于黄瓜嘴类群(P0.05)。3.应用SPSS对深县猪中后期体重与体尺性状进行分析,深县猪中后期体重与体尺性相关性极显著(P0.01)。对测定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了深县猪中后期体重(W)与体长(X_1)、体高(X_2)、胸围(X_3)、管围(X_4)、腿臀围(X_5)的回归方程为:W=-123.938+0.01X_1+0.172X_2+1.175X_3+1.779X_4+0.622X_5。4.应用软件1st0pt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compertz模型和brody模型对深县猪体重在55 kg至95 kg区间内的生长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其拟合优度R~2均大于0.9。其中logistic模型R~2最高,更适合深县猪生长曲线的拟合。结合对校正系数C的计算得出深县猪达75 kg体重日龄校正公式为,公猪:校正日龄=实测日龄×3.6892×ln(102.0547-W_实/14.436×W_实)。母猪:校正日龄=实测日龄×2.8329×ln(121.5212-W_实/10.5415×W_实)。同理,利用线性模型,应用软件SPSS20.0对深县猪达75kg体重背膘厚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深县猪达75 kg体重背膘厚的校正公式为:Bf_(校正)=Bf_实+(75-W_实)×Bf_实/W_实+F。其中F=K/a,为达75 kg体重背膘校正因子。由回归模型公式得:深县猪公猪F=97.4797;深县猪母猪F=61.4130。5.应用GBS育种软件,使用BLUP法初步估计出深县猪达75 kg日龄EBV、背膘EBV及产仔数EBV的年度进展。结果表明3种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进展上改进比较缓慢,特别是父系指数几乎处于未改进状态。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结论:深县猪现有群体状况良好,繁殖性能遗传稳定性较差,但生长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遗传稳定性较好。深县猪3家系生长肥育性能优越。深县猪两世代间在繁殖性能、生长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性差异。深县猪两类群在繁殖性能和生长肥育性能无显著差异。深县猪五花头类群腿臀比指标优于黄瓜嘴类群。通过对深县猪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得出了深县猪中后期体重与体尺的回归模型和深县猪达75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校正公式。本研究为深县猪的保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广;焦静社;高永涛;谢一脉;;深县猪的优良性状及发展方向[J];猪业科学;2015年08期

2 张勤;丁向东;陈瑶生;;种猪遗传评估技术研发与评估系统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15年08期

3 胡英新;芦春莲;褚素乔;曹洪战;李德发;;深县猪早期体重、体尺变化研究及最优回归模型的建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年03期

4 宋代军;王子苑;杨游;姚焰础;;影响畜禽肉质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5 杨红杰;彭华;王林云;;从我国猪肉消费趋势展望地方猪种发展前景[J];中国畜牧杂志;2014年16期

6 沙日耐;贾青;俄广鑫;王晨;;母猪产木乃伊性状的广义线性模型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5期

7 刘颖;董文华;戴超辉;杨建生;包文斌;吴圣龙;;不同胎次梅山猪繁殖性能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11期

8 张顺华;杨润林;沈林圜;雷怀刚;罗嘉;沈静;李学伟;朱砺;;凉山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长曲线拟合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赵志伟;;母猪5日龄窝产活仔数的选育[J];中国猪业;2013年02期

10 吴正常;王瑾;郑先瑞;梁永晔;孙寿永;吴圣龙;;长白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宝财;性别对关中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张琪;放牧对松辽黑猪肉质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3 刘建;湘村黑猪繁殖性能分析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岸奇;沙子岭猪优化育种方案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镡忠斌;嘉兴黑猪繁殖性状相关基因ESR、FSHβ、PRLR多态性及其关联分析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6 胡英新;深县猪保种群性能测定及群体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张腾;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产仔数的综合措施[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东亮;农系上海白猪保种、选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杨志军;清平猪部分种质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刘望宏;瘦肉型种猪早期生长性状校正公式及其效果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4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44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b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