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龙眼发酵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作用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16
【图文】:
研究采用多糖分析中常用的苯酚-硫酸法(Albalasmeh et al., 201的含量。 标准曲线制作确称量干燥的葡萄糖100mg,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g/mL 葡萄糖标准液。用移液枪分别精确地吸取 0,100,200,300μL 的 1mg/mL 葡萄糖标准液于 1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度(0,10,20,30,40,50,60μ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0 mL 于 10 mL 的试管中,用移液枪依次加入好的 6%苯酚溶液,摇匀,再用移液管依次加入 5.0 mL 浓硫酸匀后放入沸水浴中加热 25min,再放入冷水浴中,直至冷却至室光光度计在 490 nm 处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姜琼等, 2013)。以μg/mL)为横坐标、以每个浓度相对应下的吸光度(A)为纵坐合后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即标准曲线,如图 2.2 所示。
图 2.3 丁酸梭菌菌落形态.3 不同龙眼多糖添加量对丁酸梭菌生长的影响不同龙眼多糖添加量对丁酸梭菌生长的影响不同,本试验中,在温度 37 量 3 %,初始 pH 为 7.0 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龙眼多糖添加量(5 %,10%,30 %,40 %)对丁酸梭菌生长的影响。在发酵 14h 后,采用稀释涂布数法测定丁酸梭菌活菌量。结果如图 2.4 所示,随着龙眼多糖添加量的丁酸梭菌的活菌量也越来越多。当龙眼多糖添加量为 30 % 时,丁酸梭菌量最多,达到 1.16×109cfu/mL,且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龙眼多糖添加量为 30 % 时丁酸梭菌生长的效果最好。而当龙眼多糖低于 10 % 时,丁酸梭菌活菌量比对照组(龙眼多糖添加量为 0)要低,添加龙眼多糖会对原先丁酸梭菌培养基的环境造成干扰,而当龙眼多糖达到一定比例后才具有促进丁酸梭菌生长的效果。因此,在后续的试验眼多糖添加量暂定为 30 % ,在后面的试验中继续优化。
图 2.4 龙眼多糖添加量对丁酸梭菌生长的影响.(x±SE,n=3)图中字母相邻表示差异显著(p<0.05), 字母相间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 没有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下图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杜;徐志宏;张名位;张瑞芬;邓媛元;;氨甲喋呤诱导的大鼠持续性肠黏膜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5年04期
2 龚小洁;余元善;徐玉娟;吴继军;肖更生;陈卫东;;鲜龙眼果肉的干酪乳杆菌发酵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5年06期
3 Iyad Issa;Rami Moucari;;Probiotics for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Do we have a verdict?[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47期
4 Zi-Kai Wang;Yun-Sheng Yang;Ye Chen;Jing Yuan;Gang Sun;Li-Hua Peng;;Intestinal microbiota pathogenesis and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40期
5 Ana Isabel Lopes;Filipa F Vale;Mónica Oleastro;;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diagno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28期
6 陈国花;;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23期
7 姜琼;谢妤;;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方法的改进[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12期
8 张善亭;史燕;张淑丽;王海宽;;丁酸梭菌的研究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09期
9 刘春兰;杨逸;何林;周宜君;;植物多糖抑菌作用研究方法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07期
10 张晓阳;卢忆;马艳莉;李里特;;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代兵;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节剂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孔青;丁酸梭菌培养与发酵动力学以及调节腹泻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尚利明;黄芪多糖的发酵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小鼠树突状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查春节;龙眼多糖的流变性、结构鉴定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熊婧;白介素-4、白介素-10基因转染对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的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魏伟群;丁酸梭菌的固态培养及益生效果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杨翠娴;龙眼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初步结构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6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77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