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出苗及生长繁殖对增温的响应研究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青措;;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方对高寒草甸植物养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05期
2 杨福国;;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简介[J];生态学杂志;1987年06期
3 杨福囤;;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简介[J];中国草业科学;1987年05期
4 赵新全;皮南林;;高寒草甸草场主要生态因子与绵羊体重变化的通径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1987年02期
5 刘海原;;玉树地区高寒草甸的类型及其利用价值[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8年03期
6 杨豫海;王延宁;;鼠类对高寒草甸草场土壤肥力破坏的调查报告[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8年04期
7 张树源;;海北高寒草甸植物群体的贮存能量和积累能量[J];中国草原;1988年04期
8 皮南林;王启基;赵新全;;青海高寒草甸草场优化放牧方案及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1988年01期
9 张金霞,陈伟民,王在模,曹勇,师治贤;青海海北高寒草甸土壤中的硒[J];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10 赵新全,王启基,皮南林,周兴民,冯金虎,张堰青;青海高寒草甸草场优化放牧方案的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广民;杜岩功;梁东营;王长庭;王启兰;;高寒草甸两种类型植物对甲烷汇的影响[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李月梅;曹广民;;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王秀红;郑度;;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王文颖;;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植被碳氮含量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闫霜;张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被光合作用的影响[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6 王启兰;宋磊;曹广民;王长庭;;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酶活性的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飞达;龙瑞军;;鼠类活动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的影响[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褚晖;郭松长;郭新异;刘力华;孙嘉辰;赵亮;;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子代性别鉴定和微卫星引物筛选及应用[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张力;刘彩琴;郑中朝;周学辉;肖西山;焦婷;冯瑞林;李伟;苗小林;;青海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甸草场氮、硫的季节变化及其盈缺分析[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3~2004)[C];2004年
10 韩发;李以康;周华坤;吴兵;师生波;王学英;冉飞;;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马新;中科院生物所高寒草甸研究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青海日报;2016年
2 记者 张目 朱国亮;丰腴的青藏高寒草甸草枯畜减[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记者 崔国辉;极端降雨对高寒草甸生态效应影响显著[N];中国气象报;2016年
4 记者戴随刚;三江源高寒草甸区域生态逐渐恢复[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姜辰蓉 戴随刚;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区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供稿;高原精灵 藏羚羊[N];西藏日报;2003年
7 ;青藏铁路与环保同行[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顾玲 马勇 樊曦;大西北如何养活更多人?[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中华;基于土壤及植物生物标记物的高寒草甸退化研究[D];青海大学;2018年
2 曹素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出苗及生长繁殖对增温的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3 刘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放牧系统温室气体排放[D];兰州大学;2018年
4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牛克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繁殖特征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D];兰州大学;2008年
6 杨振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系统对放牧和氮添加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7 芦晓飞;西藏米拉山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周小龙;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组建和生产力对施肥的响应机制[D];兰州大学;2016年
9 李君勇;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功能对环境干扰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张仁懿;亚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贤;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开花植物花寿命的变异及影响因子[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2 徐颖怡;气候变化对若尔盖高原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牛钰杰;高寒草甸土壤裂缝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学影响评估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4 周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冻融退化过程中群落及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余开亮;亚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冠层截留容量及其与冠层特征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6 王钊齐;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上放牧侵蚀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王苗苗;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产量遥感监测及植物碳汇动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骥;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降解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7年
9 刘洋;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10 周显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25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2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