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麝香酮干预p53-p21及凋亡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2:34
   麝香酮是天然麝香和麝鼠香的主要功能成分,有特殊香味,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循环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麝香酮对动物的条件反应有影响,且随剂量而改变。p53基因在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与分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维持细胞基因组的稳定,负责调节细胞的生长和诱导细胞的凋亡。激活的p53可以抑制细胞转化,诱导细胞生长停滞、细胞凋亡,启动DNA损伤修复。本研究通过在培养细胞过程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麝香酮进行干预实验,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53介导的重要细胞周期和凋亡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不同剂量对这些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规律,从而了解其对细胞的影响。本实验使用HEK293T细胞,将复苏后传至第3代的细胞分为9组,分别为添加1μg/ml麝香酮组、5μg/ml麝香酮组、10μg/ml麝香酮组、15μg/ml麝香酮组、20μg/ml麝香酮组、25μg/ml麝香酮组、30μg/ml麝香酮组、0.1%DMSO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并记为T1、T5、T10、T15、T20、T25、T30、TDM和TK。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与0.1%DMSO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p53、有关细胞周期的p21、RPRM、GTSE1、CCND1、CDK4、CCNE1、CDK2、CCNB1 和 CDK1 基因与有关细胞凋亡的 BCL2、BCL2L2、BAX、BID、FAS、CASP3、CASP8、CASP9、TNFRSF10B 和 APAF1 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T1、T5、T10、T15、T20、T25和T30实验组p53基因的转录水平分别为TDM对照组的1.05倍、0.93倍、1.1倍、1.39倍、1.49倍、1.68倍和1.84倍。麝香酮对细胞的作用随着剂量的改变而改变,低浓度(1μg/ml~1 0μg/ml)促进细胞生长抗凋亡,高浓度(15μg/m1~30μg/ml)抑制细胞生长甚至促使细胞凋亡。麝香酮对p53基因介导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调节过程中的重要基因如p21基因、CDK基因、BCL2基因和CASP3基因等的转录水平造成影响,低浓度下促进细胞生长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高浓度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表达差异显著(P0.05)。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859.7
【部分图文】:

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组,生长趋势


密相连成单层膜,随着细胞增殖数量增多,细胞之间常出现所谓拉网现象,即在构成上??皮膜状生长的细胞群中一些细胞常相互分离卷曲,致使上皮细胞膜中形成网眼状空洞。??每隔24小时对快速生长的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见图3-1。??通过观察细胞可以发现,加入DMSO的对照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与??趋势并无太大差别,在加入不同剂量的麝香酮24小时之后,Tl、T5和T10实验组较对??照组生长趋势相差不大,T15和T20实验组较对照组生长趋势稍慢,T25与T30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生长趋势明显缓慢;在48小时后,各组细胞继续处于生长的状态,数量??较24小时前明显增多,Tl、T5和T10实验组正常快速生长,表观观察的生长趋势与对??照组无太大差别,T15和T20实验组生长速度稍慢,生长趋势与对照组有一点差距,??T25和T30实验组生长较慢,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差很大;在细胞生长72小时后,??Tl、T5、T10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几乎长满了整个培养瓶

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组,生长趋势


密相连成单层膜,随着细胞增殖数量增多,细胞之间常出现所谓拉网现象,即在构成上??皮膜状生长的细胞群中一些细胞常相互分离卷曲,致使上皮细胞膜中形成网眼状空洞。??每隔24小时对快速生长的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见图3-1。??通过观察细胞可以发现,加入DMSO的对照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与??趋势并无太大差别,在加入不同剂量的麝香酮24小时之后,Tl、T5和T10实验组较对??照组生长趋势相差不大,T15和T20实验组较对照组生长趋势稍慢,T25与T30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生长趋势明显缓慢;在48小时后,各组细胞继续处于生长的状态,数量??较24小时前明显增多,Tl、T5和T10实验组正常快速生长,表观观察的生长趋势与对??照组无太大差别,T15和T20实验组生长速度稍慢,生长趋势与对照组有一点差距,??T25和T30实验组生长较慢,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差很大;在细胞生长72小时后,??Tl、T5、T10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几乎长满了整个培养瓶

扩增曲线,公式计算,实验方法,基因


/CDK2—G1?arrest;?p53—>RPRM?(?Reprimo?)?/GTSE1?(?B99?)?\CCNB1?(?cyclin-B?)??/CDK1?(Cdc2)?—G2?arrest。按照2,2.3.2和2.2.3.3的实验方法对其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以p53为例)见图3-2,各个引物特异性良好,熔解曲线见图3-3。取??3组CT值得其平均值,通过相对表达量差异公式计算得出每个基因在不同麝香酮含量??干预的细胞中的表达量。??Amplification??a??0?10?20?30?AQ??Cycles??图3-2扩增曲线??Fig?3-2?Amplification?curve??IMHM*??,-咖?八? ̄h?二?p?A?二卜5'?A??-—?丨?\?'?r-—' ̄'?\?z?—一?—I?\—??u?r.?K?>1?r.?M?■>???u?r.???t*??5?M?????;?->:??K?H???w??I?awgoumw.?Olw??aMfM?imam*??觀籠編函???MW*?IMPV4*??获「丨麵??lMw*aia??,CM?M?Tweeewwe.?#浚浚???iwrwewe.Cemvi?I?a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望忠,焦克芳;麝香酮合成的新方法[J];化学通报;1998年02期

2 王道全;麝香酮合成的新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4年02期

3 刘荣业;麝香酮结构的理论探讨[J];沈阳化工;1994年03期

4 崔文花,金宝渊;麝香酮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J];延边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孙岩,仲昭庆;两种检验麝香质量方法之比较[J];中成药研究;1988年04期

6 陈万宁,黄桂如,孙国安,张桂珍,张全鼎;小儿回春丸中冰片和麝香酮的含量测定[J];中成药研究;1988年06期

7 王永铿;王宫;刘亚森;;dl-麝香酮合成的改进[J];医药工业;1988年07期

8 刘艳南,吴立军,李铣,何思煌,王中成,刘建明,宋安全;麝香和麝香注射剂中麝香酮和雄甾烷的含量测定[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万秀华;杨美华;吴春珍;;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测定结果的分析[J];江西中医药;1989年02期

10 陶圣如;;合成麝香——麝香酮[J];浙江化工;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辉;麝香酮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朋飞;麝香酮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郭亮;麝香酮对大鼠原代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及急性脊髓损伤保护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石永勇;麝香酮对氯胺酮麻醉后乳鼠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文;麝香酮干预p53-p21及凋亡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2 赵雪飞;HPLC法应用于麝香鉴别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3 王韶旭;麝香酮合成新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希;麝香酮中间体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5 张晓伟;麝香酮重要中间体—环十五酮的合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涛源;麝香酮对人体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张琼丹;精制醒脑静注射液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畅婉琳;麝香保心丸挥发性成分药物动力学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范飞;土壤环境中人工合成麝香的生态行为及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8年

10 王伟;抗中暑速效喷雾剂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6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36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8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