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微渗透泵在大鼠福尔马林急性疼痛模型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3 11:41
   微渗透泵(Mini Osmotic Pump)利用渗透压提供药物释放的驱动力,不仅能将药物持续、定量、定点地缓释到给药部位,还能在恒定状态下持续观察注射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情况。与传统给药方法相比,微渗透泵给药有明显的优点,已广泛用于实验动物造模及药理学研究,其中许多应用已成为经典的实验动物模型。不同规格微渗透泵的载药量、释药速率和有效时间均有不同,因此具体使用时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才能满足不同科研的需要。Alzet微渗透泵可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进行连续给药,单泵持续时间可长达6周。本研究比较了该类微渗透泵与机械注射泵的体内释药速率,释药3h、8h和24h后的血浆药物浓度无明显差异,两种释药方法均可达到恒速水平。因此确定了该研究的应用基础本研究选择2001D、2001、2002、2004、2006等6种型号在大鼠上进行测试,微渗透泵的体外释药速度分别达到7.7 ± 0.3ul/h和23.6 ±1.6、11.7 ±0.8、5.9±0.4、3.7± 0.2 ul/day,达到说明书要求。体外测试发现正确的药物填充和适当的孵育时间对微渗透泵达到理想释药速率至关重要,延长孵育启动时间有助于微渗透泵恒速释药。为了评价微渗透泵植入对大鼠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微渗透泵皮下植入与口服给药的动物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微渗透泵皮下植入组术后第一天体重和摄食量下降极显著,第二天体重不再下降;摄食量下降极显著,术后第三天基本恢复正常,与比口服给药组相比体重恢复速度显著加快。本研究优化了手术方案,优化了大鼠颈静脉插管和髓鞘插管模型,术后三天动物体重恢复正常,可以进行相应的测试和实验。用5%福尔马林成功建立了大鼠福尔马林急性模型,两阶段疼痛期明显,不同性质的镇痛药都可缓解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极显著降低二期持续疼痛时长。5mg/kg吗啡可显著抑制大鼠福尔马林模型1期急性疼痛,极显著抑制二期持续疼痛;100mg/kg加巴喷丁和布洛芬可极显著抑制大鼠福尔马林模型1期急性疼痛,极显著抑制二期持续疼痛;不同浓度瑞普巴林对大鼠福尔马林急性模型1期急性疼痛没有显著抑制作用;10mg/kg和30 mg/kg瑞普巴林可极显著抑制二期持续疼痛,3 mg/kg不能显著抑制二期疼痛期疼痛。通过比较发现人工观察和疼痛自动检测仪都可记录福尔马林造成的急性疼痛,人工观察的精度相对较高,自动检测仪的通量较大,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测试药物原生物毒素Ⅱ(ProTx-Ⅱ)是Nav1.7钠离子通道选择性抑制剂。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生理盐水不适合作为ProTx-Ⅱ的溶剂,4小时内药物浓度即下降50%。吐温80可维持ProTx-Ⅱ的稳定性,最低有效浓度为0.025%。微渗透泵颈静脉释药可安全地将大鼠血液ProTx-Ⅱ浓度提高到125±18nM,能显著抑制福尔马林急性模型30%二期持续疼痛期的疼痛,并可延迟二期持续疼痛期的发生。大鼠单次静脉注射ProTx-Ⅱ的最大耐受量为0.1mg/kg,不能抑制一期急性疼痛期和二期持续疼痛。微渗透泵髓鞘内释药可直接将ProTx-Ⅱ释放入大鼠中枢系统,25ng/hr和7.5 ng/hr剂量组的福尔马林急性疼痛显著抑制,没有明显的药物剂量依赖性。微渗透泵在实验动物中的释药技术已相对成熟,大鼠的福尔马林急性疼痛模型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止痛药物的测试中,本文创新的结合两个技术,使用微渗透泵缓释的方式测试大鼠的福尔马林急性疼痛模型,与常规长期给药方式相比不需要更多的人为操作,对动物应激显著减少,能避免起始血药浓度过高导致的毒副作用,平缓持久的药物浓度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大鼠药理学研究的理想工具。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859.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微渗透泵及其在动物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 渗透压基本概念
    2. 微渗透泵分类
    3. 影响微渗透泵速率因素
    4. 微渗透泵给药方法及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4.1 微渗透泵皮下植入
        4.2 微渗透泵腹腔植入
        4.3 微渗透泵血管植入
        4.4 微渗透泵脑部释药
        4.5 其他组织器官微渗透泵灌注
        4.6 微渗透泵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大鼠给药用微渗透泵的选择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大鼠微渗透泵给药方法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微渗透泵给药在大鼠福尔马林模型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丽;朱金屏;;渗透泵剂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年01期

2 陈伶俐;罗燕娜;朱翠霞;易少凌;;口服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年14期

3 周玖瑶;丑安;华静;;微渗透泵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年01期

4 张建林;宋群莉;李平;李玉民;;卡维地洛微孔渗透泵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年10期

5 张速勤;以渗透泵用链霉素行迷路化学切除的作用[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年04期

6 LAMMARI NARIMANE;平其能;;口服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J];北方药学;2014年01期

7 黄妙英;;植入式渗透泵[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2年04期

8 孙淑英,蔡玉珉;口服渗透泵给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9 陈紫薇,李冬冬,史向党,张万琴;一种体内恒速持续给药的方法—微量渗透泵[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7年03期

10 黄军;龙小艳;李波;Yan Michael Li;Walter A Hall;刘定阳;刘庆;王君宇;袁贤瑞;;渗透泵强化对流释放给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裸小鼠模型[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吉宏;微渗透泵在大鼠福尔马林急性疼痛模型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2 关津;基于渗透泵机理的难溶性药物创新性制剂技术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君;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渗透泵胶囊的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华静;基于渗透泵技术建立C-BSA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刘岩;阿昔莫司渗透泵的制备及其评价[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杜素娟;人参茎叶总皂苷渗透泵控释胶囊的初步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袁伟栋;格列吡嗪缓释微丸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6 潘海敏;珍珠菜提取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魏树辉;盐酸青藤碱渗透泵型控释片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8 狄忠;HR-5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9 徐璐;卡托普利渗透泵型控释片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10 庞大海;苦参素渗透泵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9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39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4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