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养猪场仔猪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发布时间:2020-11-12 13:47
   仔猪腹泻是生猪产业发展中经常发生而又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每年因仔猪腹泻对养殖场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复杂,病原种类多样,主要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其中传染性因素中以病毒和细菌感染较为常见。2016-2017年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养殖场中陆续有仔猪腹泻现象的发生,主要症状为水样稀便、消瘦以及脱水,使用抗生素治疗和疫苗防控效果均不理想,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查明导致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养殖场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选择石河子、克拉玛依、伊犁和博乐地区7个近两年常发生仔猪腹泻的规模化养殖场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可能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发病诱因,观察其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同时对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采集腹泻仔猪的小肠及其内容物等病样共计111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PEDV、Po RV和TGEV这三种主要导致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与商品化疫苗株和流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及16S rRNA的序列分析,对细菌性病原(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以及对小白鼠的感染试验。最终明确引起北疆地区养殖场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及其特性,为北疆地区仔猪腹泻的临床治疗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仔猪腹泻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试验区养殖场的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包括同窝之间的水平传播和母子之间的垂直传播两种方式;发病日龄以2月龄左右的哺乳仔猪为主,其中7日龄以内的仔猪所占比例最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可达80%-90%;发病仔猪以水样腹泻为主并伴有呕吐、脱水、消瘦等症状;病理剖检可见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肠内充满稀黄色液体并有部分出现臌气、胃部充满未消化的乳凝块;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肠绒毛断裂、粗短、脱落,肝脏肿胀,肝小叶不明显,脾脏可见淋巴细胞空泡变性,淋巴结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猪场内猪舍环境差、通风不良、圈舍湿度大是导致仔猪腹泻发病率高的主要诱因,另外,发病猪场内猪群伪狂犬、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的免疫抗体水平不稳定也是导致仔猪腹泻发病率高的诱因之一。(2)仔猪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的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7个规模化猪场的111份病样中,PEDV的阳性率占67.5%(75/111),PoRV的阳性率占10.8%(19/111),没有检测到TGEV;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关系显示,7株代表株PEDV ORF 3基因序列与3株疫苗株JX188454.1 AJ1102、GU372744.1 Cv777和JX002703.1 ZJ08的同源性较高,均在94%-99%之间,其中与疫苗株JX188454.1 AJ1102的进化关系较近,与疫苗株GU372744.1 Cv777和疫苗株JX002703.1 ZJ08的关系较远;7株代表株PEDV S基因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4-99%,其中与疫苗株JN599150.1 CV777(S)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流行毒株KY496315.1CH hubei 2016和MG334003.1YnP2的距离差异稍小,亲缘关系较近;7株代表株PoRV VP-6基因序列与2株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2-98%,与参考株L29186.1 4S(猪源)的同源性为92%左右,处于一个较大的进化分支中,亲缘关系较远,与参考株JN034041.12010/WH-a(野猪源)的同源性为96%左右,处于一个较小的进化分支中,亲缘关系较近。(3)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从111份病样中分离出89株大肠杆菌,其生理生化特性均符合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分离株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光滑的红色单个菌落,伊红美蓝培养基上为泛有绿光带有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10株代表株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MG270576.1同源性均在95%-99%之间,系统进化关系表明当地流行株与大肠杆菌参考株在同一个大的分支上;不同来源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有所不同,但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卡那霉素等药物耐受率均超过50%;代表菌株的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腹腔注射小白鼠后在18h死亡数大于50%,在36h小白鼠全部死亡。综上,北疆地区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为流行性腹泻病毒继发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发病诱因包括环境、温度、季节、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等;根据PEDV流行毒株的序列分析结果,结合商品化疫苗的毒株种类,优先选择与流行毒株亲缘关系略近的JX188454.1 AJ1102疫苗株进行免疫;针对大肠杆菌导致的腹泻,选择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例如头孢喹肟、阿奇霉素、洛夫沙星类等药物进行防治;同时,需注意仔猪保暖、母猪临产时的消毒,加强通风及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等。现场回访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集免疫防控(根据流行毒株筛选疫苗)、药物防治(根据药敏试验筛选药物)及消除各种发病诱因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控措施,基本控制了试验区猪场仔猪腹泻的大面积暴发,降低了猪场的经济损失。
【学位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858.28
【部分图文】:

模型图,模型图,细胞系,唾液腺


繁殖场所可在猪体内,也可以细胞系上。目前发现:猪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猪睾丸细胞、胎猪 TGEV 细胞系为 ST 与 PK15这两种。近期研究发现图 1 TGEV 模型图Fig 1 TGEV model diagram

仔猪腹泻,采样分布,兽医,现场调查


场进行现场调查并与场内饲养人员、兽医等详细交流发病图 1-1 北疆地区仔猪腹泻采样分布图Fig. 1-1 diarrhea sampling distribution of piglets in northern xinjian

仔猪腹泻,剖检,仔猪,乳凝


剖检的观察及分析临死亡的仔猪进行剖检,发现小肠有鼓气,且肠壁菲薄,半透明,且胃、肠道中充满未消化的乳凝块(图 2-3、图 2-4、图 2-5);肠图 2-2 仔猪腹泻物Fig 2-2 diarrhoea in piglets图 2-1 死亡的仔猪Fig 2-1 piglets died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黎红;王开功;周碧君;文明;程振涛;温贵兰;冯旭芳;;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仔猪4种致猪腹泻病病毒感染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15年05期

2 陈慧娟;吴志明;闫若潜;赵雪丽;赵明军;周兵强;孔刚锐;闫志玲;程俊贞;靳利粉;;2012年河南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离株S1基因遗传变异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3期

3 高君恺;刘浩飞;杨倩;;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4 杨井坤;宋艳华;;双城市仔猪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年12期

5 王晶晶;;浅析猪传染性胃肠炎在我国的流行趋势[J];中国猪业;2013年10期

6 施标;董世娟;朱于敏;于瑞嵩;李震;;中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20期

7 朱良强;占松鹤;何长生;刘华;王桂军;秦爱建;;安徽部分地区冬春季仔猪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3年08期

8 岑廷云;;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年05期

9 张文辉;肖乃志;郝春燕;;哺乳与断奶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技术应用[J];畜牧兽医杂志;2013年03期

10 赵高伟;任晓峰;;轮状病毒感染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振玲;北京地区仔猪腹泻相关病原调查及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特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蕴暖;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

2 陈关雄;石林县仔猪腹泻病原分析[D];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马士博;猪轮状病毒流行毒株的分离及部分特性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蕊彤;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薛瑞雪;仔猪病毒性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猪传染性胃肠炎乳酸杆菌口服疫苗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芳芳;新型仔猪腹泻病的流行特点与免疫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7 吕雯;石河子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原诊断[D];石河子大学;2014年

8 崔婷婷;猪轮状病毒四川株的分离与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杨小泉;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综合防控措施探索[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顾江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ORF7基因序列分析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0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80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