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乳酸菌筛选复配及功能初评
发布时间:2020-12-30 13:43
随着绿色抗生素替代品的不断开发,益生菌制剂研究的不断深入,优良菌株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家族种类最多的成员,在益生菌制剂的开发与应用中大有可观。本研究对从猪盲肠与粪便分离出来的猪源乳酸菌进行筛选;确定优势乳酸菌最优复合比;初步研究评价了猪源乳酸菌复合制剂功能。进而为乳酸菌制剂作为新型的绿色抗生素替代品奠定一定的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猪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初筛通过倍比稀释肠道内容物及粪便之后,涂布于含有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中,筛选出具有溶钙圈的疑似乳酸菌,通过常规的革兰染色、生化实验等初步鉴定后又通过16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种属,通过快速产酸试验进行初筛,并测出初筛菌株的生长趋势。结果显示:在分离到22株乳酸菌中,包括2株粪肠球菌,4株屎肠球菌,4株唾液乳杆菌,12株罗伊氏杆菌。产酸试验结果得到L7-L11、L15、L19、L22等八株产酸多、生长性能好的猪源乳酸菌。[2]猪源乳酸菌的复筛模拟体内外环境分别进行了耐热、耐酸(pH=2.5)、耐胆盐、耐人工胃液以及耐人工肠液五个试验,通过菌株的疏水性、自聚合能力以及与病原菌共凝集性能判断其粘附性能...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菌落形态图
部分乳酸菌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如图1b 所示。a b图 1a 菌落形态图 图 1b 革兰染色结果图Figure. 1a Colony morphology Figure. 1b Glan staining results2.1.2 生化实验鉴定参阅《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通过对比初步鉴定 22 株试验菌株中 L1、L2、L3、L6、L17、L18 肠球菌属菌。L4、L5、L7、L8 为乳杆菌属唾液乳杆菌。L9-L16,L19-L22 为乳杆菌属罗伊氏乳杆菌。部分细菌的生化鉴定结果如表 7 所示。
“一”为阴性。酸试验结果验结果可知菌株 L7、L8、L9、L10、L11 五株菌在培养 6 h 后 pH 值从到了 5.0 以下,速度较其他菌株快。在总共培养 24 h 时 L7、L8、L9、11、L22 这 6 株乳酸菌产酸是培养液 pH 最低的乳酸菌菌株,均在 4.0 以 L15、L19 两株产酸在培养液的 pH 在 4.2 以下,总计 8 株菌作为待复离得到 22 株乳酸菌三个时间点 pH 变化曲线如图 1 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 张洪亮. 现代畜牧科技. 2018(03)
[2]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J]. 张相伦,游伟,赵红波,王星凌,万发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18(01)
[3]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 金三俊,董佳琦,任红立,汪晶晶,高鹏辉,刁新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7(12)
[4]猪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李雪莉,王超,虞德夫,丁立人,朱伟云,杭苏琴. 微生物学报. 2017(12)
[5]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藏香猪育肥增重的影响[J]. 张茹,崔晓鹏,王志有,侯生珍,姜明.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08)
[6]Consuming fermented 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feed reveals a shift in the faecal microbiota of growing and fattening pigs using 454 pyrosequencing[J]. WANG Jin,HAN Ye,ZHAO Jin-zhao,ZHOU Zhi-jiang,FAN H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04)
[7]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杨红萍,鲍玉林.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06)
[8]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 谢全喜,亓秀晔,陈振,于佳民,徐海燕,谷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03)
[9]猪源乳酸菌的筛选、体外益生效果评价及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孙宏,卢志超,吴逸飞,王新,柳永,姚晓红,汤江武. 中国畜牧杂志. 2016(19)
[10]益生菌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 陈忠秀,李嘉文,赵扬,袁杰利,刘党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04)
硕士论文
[1]猪源益生菌分离鉴定及复合物筛选[D]. 靳爱红.河北工程大学 2018
[2]猪源益生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张在.广西大学 2017
[3]猪源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及其菌剂制备技术研究[D]. 王彦萍.南昌大学 2017
[4]猪源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初步应用[D]. 魏娜.四川农业大学 2016
[5]人源乳酸菌筛选及其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 刘东方.扬州大学 2016
[6]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免疫功能研究[D]. 田木.吉林大学 2015
[7]猪源益生性乳酸菌分离筛选及其在发酵饲料中的应用研究[D]. 高擎燏.南京农业大学 2015
[8]猪源乳酸菌抗感染益生特性的研究[D]. 陈光明.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9]猪源发酵乳杆菌的分离筛选、特性及应用研究[D]. 李舒宁.甘肃农业大学 2014
[10]猪源乳酸菌的分离及小鼠口服拮抗沙门氏菌感染功能的研究[D]. 李琳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47742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菌落形态图
部分乳酸菌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如图1b 所示。a b图 1a 菌落形态图 图 1b 革兰染色结果图Figure. 1a Colony morphology Figure. 1b Glan staining results2.1.2 生化实验鉴定参阅《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通过对比初步鉴定 22 株试验菌株中 L1、L2、L3、L6、L17、L18 肠球菌属菌。L4、L5、L7、L8 为乳杆菌属唾液乳杆菌。L9-L16,L19-L22 为乳杆菌属罗伊氏乳杆菌。部分细菌的生化鉴定结果如表 7 所示。
“一”为阴性。酸试验结果验结果可知菌株 L7、L8、L9、L10、L11 五株菌在培养 6 h 后 pH 值从到了 5.0 以下,速度较其他菌株快。在总共培养 24 h 时 L7、L8、L9、11、L22 这 6 株乳酸菌产酸是培养液 pH 最低的乳酸菌菌株,均在 4.0 以 L15、L19 两株产酸在培养液的 pH 在 4.2 以下,总计 8 株菌作为待复离得到 22 株乳酸菌三个时间点 pH 变化曲线如图 1 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 张洪亮. 现代畜牧科技. 2018(03)
[2]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J]. 张相伦,游伟,赵红波,王星凌,万发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18(01)
[3]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 金三俊,董佳琦,任红立,汪晶晶,高鹏辉,刁新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7(12)
[4]猪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李雪莉,王超,虞德夫,丁立人,朱伟云,杭苏琴. 微生物学报. 2017(12)
[5]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藏香猪育肥增重的影响[J]. 张茹,崔晓鹏,王志有,侯生珍,姜明.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08)
[6]Consuming fermented 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feed reveals a shift in the faecal microbiota of growing and fattening pigs using 454 pyrosequencing[J]. WANG Jin,HAN Ye,ZHAO Jin-zhao,ZHOU Zhi-jiang,FAN H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04)
[7]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杨红萍,鲍玉林.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06)
[8]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 谢全喜,亓秀晔,陈振,于佳民,徐海燕,谷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03)
[9]猪源乳酸菌的筛选、体外益生效果评价及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孙宏,卢志超,吴逸飞,王新,柳永,姚晓红,汤江武. 中国畜牧杂志. 2016(19)
[10]益生菌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 陈忠秀,李嘉文,赵扬,袁杰利,刘党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04)
硕士论文
[1]猪源益生菌分离鉴定及复合物筛选[D]. 靳爱红.河北工程大学 2018
[2]猪源益生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张在.广西大学 2017
[3]猪源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及其菌剂制备技术研究[D]. 王彦萍.南昌大学 2017
[4]猪源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初步应用[D]. 魏娜.四川农业大学 2016
[5]人源乳酸菌筛选及其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 刘东方.扬州大学 2016
[6]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免疫功能研究[D]. 田木.吉林大学 2015
[7]猪源益生性乳酸菌分离筛选及其在发酵饲料中的应用研究[D]. 高擎燏.南京农业大学 2015
[8]猪源乳酸菌抗感染益生特性的研究[D]. 陈光明.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9]猪源发酵乳杆菌的分离筛选、特性及应用研究[D]. 李舒宁.甘肃农业大学 2014
[10]猪源乳酸菌的分离及小鼠口服拮抗沙门氏菌感染功能的研究[D]. 李琳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47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9477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