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部分区县猪场大肠埃希菌替加环素耐药性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20:04
抗生素的发现可以说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它增加了人类的平均寿命。但是滥用和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已导致了微生物的耐药性。替加环素是新一代四环素类衍生物,具有超广谱的优点,并能克服传统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但近年来细菌对替加环素产生耐药性的报道越来越多,包括ICU常见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大肠埃希菌作为6大致死性微生物之一,已经对多种类的抗生素产生耐药,这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替加环素虽未应用于兽医临床,但对来源于畜禽的大肠埃希菌替加环素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对了解替加环素与其他抗菌药之间的交叉耐药性,防范重大的人畜共患疾病和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在重庆部分区县猪场采集的174株猪源大肠埃希菌为供试菌,研究了其对四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多西环素和土霉素;氨基糖胺类药物庆大霉素;酰胺醇类药物氟苯尼考;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多肽类药物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头孢类药物头孢喹肟等9种药物的耐药水平、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谱型。并对筛选出的耐替加环素菌株80-1,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低于质控菌的菌株22-4以及质控菌分别进行摄入试验,以初探其耐药机...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肠埃希菌药物耐药率示意图
西南大学兽医硕士学位论文28图3-2大肠埃希菌耐药重数百分率Fig.3-2Multi-resistanceofE.coli3.4分析与讨论3.4.1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药的发现是造福人类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随着抗菌药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偏离了预想的轨道。抗菌药在抑制杀灭细菌的同时,细菌也在不断进化,敏感的菌株死亡,具有抗药性的菌株获得生存优势,从而出现耐药性后代,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而耐药性的产生给人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率的迅速升高,耐药性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试验,9种药物对质控菌ATCC25922的MIC值均在在欧盟标准范围内,说明此试验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可靠、准确,试验结果可信。从分离的174株不同猪场的大肠埃希菌结果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类药物以及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在畜牧业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与氯霉素类抗生素氟苯尼考耐药率同样偏高,均超过60%,与张珍珍[79]所报道的结果一致。王学君[80]报道了贵州8个地区对猪源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发现四环素耐药率高达97.6%,而土霉素的耐药率也高达97.3%。隋明[81]等调查四川省藏香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其中对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的耐药率也达到74.2%,说明四环素类药物在多个省市的畜牧业出现了高度耐药情况,急需引起重视。替加环素作为甘氨酰四环素类的首个药物,但在未使用过的环境下发现了一株耐药菌株,耐药率为0.6%。各类抗菌药对大肠埃希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于是探究其机制,
第4章替加环素在大肠埃希菌体内累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35表4-3截取部分替加环素与吸光度的对应值,其吸光度峰值达到246nm处的1.065后开始下降,所以结合图表可知,246nm处为替加环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图4-1:紫外色谱仪测定替加环素最大吸收波长Fi.4-1:Determinationofthemaximumabsorptionwavelengthoftigecyclinebyinfraredchromatography表4-3替加环素波长与吸光度对应值Table4-3Correspondingvaluesoftigecyclinewavelengthandabsorbance波长(nm)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吸光度(Abs)1.0341.0441.0531.0591.0631.0631.0651.0611.0571.0494.3.1.2流速流速确定为0.6mL/min。流速1.0mL/min时,流速过大,高效液相色谱仪会自动触发保护机制,导致停泵,试验无法继续,同时也超过柱子本身所能承受的压力。4.3.1.3流动相比例的确定流动相确定为磷酸氢二胺:三乙胺:甲醇,其比例为70:1:29。紫外检测波长为246nm,流速0.6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4.3.2HPLC测定替加环素含量方法的验证4.3.2.1线性关系的考察标准曲线见图4-2,经过线性回归得到方程为y=0.3524x+0.004,R2=0.9991,结果表明:替加环素含量在0.08μg/mL~1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3)和tet(X4)在活禽市场工人肠道微生物及周围环境中的发现(英文)[J]. 王亚楠,刘飞,朱宝利,高福. Science Bulletin. 2020(05)
[2]藏香猪源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和血清型检测及药敏试验[J]. 隋明,舒学香,刘根娣,王家瑞,亚玛登真,唐明妮. 动物医学进展. 2020(01)
[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浆中替加环素的浓度[J]. 冯泽英,王宏虹,覃倩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07)
[4]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J]. 王学君,谭艾娟,吕世明,杜安定,陈波利,张盛珣. 中国畜牧兽医. 2018(05)
[5]基于TEMβ-内酰胺酶突变与变构关系分析的抗生素耐药机制[J]. 白雯静,史彦斌,刘焕香.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11)
[6]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耐药元件分析[J]. 秦声远,陈风,翁幸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1)
[7]RP-HPLC法测定注射用替加环素的有关物质[J]. 尹霞,王燕清,黄滔. 今日药学. 2017(09)
[8]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替加环素的浓度[J]. 司徒冰,陈嘉纬,温预关,倪晓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20)
[9]HPLC-MS/MS测定替加环素脑脊液浓度及临床应用[J]. 梅升辉,罗旭颖,李倩,杨莉,赵志刚,石广志,朱乐亭. 中国药师. 2016(01)
[10]HPLC法测定替加环素含量及载药硫酸钙体外药物释放规律[J]. 吴人杰,倪竹南,张扬,沈立锋,俞忠明,陈丽君,寿旦.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5(05)
博士论文
[1]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研究[D]. 何方.浙江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邯郸市大气PM2.5环境中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污染特征和传播扩散机理研究[D]. 侯泽林.河北工程大学 2019
[2]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水平和耐药基因相关性研究[D]. 王学君.贵州大学 2018
[3]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及传播机制研究[D]. 张冀霞.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本文编号:2973459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肠埃希菌药物耐药率示意图
西南大学兽医硕士学位论文28图3-2大肠埃希菌耐药重数百分率Fig.3-2Multi-resistanceofE.coli3.4分析与讨论3.4.1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药的发现是造福人类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随着抗菌药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偏离了预想的轨道。抗菌药在抑制杀灭细菌的同时,细菌也在不断进化,敏感的菌株死亡,具有抗药性的菌株获得生存优势,从而出现耐药性后代,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而耐药性的产生给人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率的迅速升高,耐药性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试验,9种药物对质控菌ATCC25922的MIC值均在在欧盟标准范围内,说明此试验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可靠、准确,试验结果可信。从分离的174株不同猪场的大肠埃希菌结果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类药物以及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在畜牧业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与氯霉素类抗生素氟苯尼考耐药率同样偏高,均超过60%,与张珍珍[79]所报道的结果一致。王学君[80]报道了贵州8个地区对猪源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发现四环素耐药率高达97.6%,而土霉素的耐药率也高达97.3%。隋明[81]等调查四川省藏香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其中对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的耐药率也达到74.2%,说明四环素类药物在多个省市的畜牧业出现了高度耐药情况,急需引起重视。替加环素作为甘氨酰四环素类的首个药物,但在未使用过的环境下发现了一株耐药菌株,耐药率为0.6%。各类抗菌药对大肠埃希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于是探究其机制,
第4章替加环素在大肠埃希菌体内累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35表4-3截取部分替加环素与吸光度的对应值,其吸光度峰值达到246nm处的1.065后开始下降,所以结合图表可知,246nm处为替加环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图4-1:紫外色谱仪测定替加环素最大吸收波长Fi.4-1:Determinationofthemaximumabsorptionwavelengthoftigecyclinebyinfraredchromatography表4-3替加环素波长与吸光度对应值Table4-3Correspondingvaluesoftigecyclinewavelengthandabsorbance波长(nm)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吸光度(Abs)1.0341.0441.0531.0591.0631.0631.0651.0611.0571.0494.3.1.2流速流速确定为0.6mL/min。流速1.0mL/min时,流速过大,高效液相色谱仪会自动触发保护机制,导致停泵,试验无法继续,同时也超过柱子本身所能承受的压力。4.3.1.3流动相比例的确定流动相确定为磷酸氢二胺:三乙胺:甲醇,其比例为70:1:29。紫外检测波长为246nm,流速0.6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4.3.2HPLC测定替加环素含量方法的验证4.3.2.1线性关系的考察标准曲线见图4-2,经过线性回归得到方程为y=0.3524x+0.004,R2=0.9991,结果表明:替加环素含量在0.08μg/mL~1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3)和tet(X4)在活禽市场工人肠道微生物及周围环境中的发现(英文)[J]. 王亚楠,刘飞,朱宝利,高福. Science Bulletin. 2020(05)
[2]藏香猪源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和血清型检测及药敏试验[J]. 隋明,舒学香,刘根娣,王家瑞,亚玛登真,唐明妮. 动物医学进展. 2020(01)
[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浆中替加环素的浓度[J]. 冯泽英,王宏虹,覃倩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07)
[4]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J]. 王学君,谭艾娟,吕世明,杜安定,陈波利,张盛珣. 中国畜牧兽医. 2018(05)
[5]基于TEMβ-内酰胺酶突变与变构关系分析的抗生素耐药机制[J]. 白雯静,史彦斌,刘焕香.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11)
[6]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耐药元件分析[J]. 秦声远,陈风,翁幸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1)
[7]RP-HPLC法测定注射用替加环素的有关物质[J]. 尹霞,王燕清,黄滔. 今日药学. 2017(09)
[8]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替加环素的浓度[J]. 司徒冰,陈嘉纬,温预关,倪晓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20)
[9]HPLC-MS/MS测定替加环素脑脊液浓度及临床应用[J]. 梅升辉,罗旭颖,李倩,杨莉,赵志刚,石广志,朱乐亭. 中国药师. 2016(01)
[10]HPLC法测定替加环素含量及载药硫酸钙体外药物释放规律[J]. 吴人杰,倪竹南,张扬,沈立锋,俞忠明,陈丽君,寿旦.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5(05)
博士论文
[1]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研究[D]. 何方.浙江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邯郸市大气PM2.5环境中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污染特征和传播扩散机理研究[D]. 侯泽林.河北工程大学 2019
[2]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水平和耐药基因相关性研究[D]. 王学君.贵州大学 2018
[3]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及传播机制研究[D]. 张冀霞.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本文编号:2973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97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