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3%伊维菌素微乳的制备及其工艺考察

发布时间:2021-02-26 10:35
  为了掌握微乳形成的条件及伊维菌素微乳的制备工艺,试验采用筛选成乳比例法、3%伊维菌素微乳制备工艺优化法和微乳类型鉴别的方法,确定了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蓖麻油、油酸、大豆油,以O1~4代表其中之一)、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司班-80、吐温-60、聚乙二醇400,以S1~4代表其中之一)和助表面活性剂(丙二醇、正丁醇、异丙醇、丙三醇,以C1~4代表其中之一)的成乳比例及制备伊维菌素微乳的最佳温度和搅拌速度,并对制备的微乳进行类型鉴定。结果表明:微乳成乳各相体积比例为S2∶C2∶O3∶H2O=1∶4∶10∶4.8;3%伊维菌素微乳制备工艺最佳条件是水浴加热50℃,以400 r/min进行搅拌,10 min可以溶解;且证明了微乳为水包油型微乳。说明本试验成功制备水包油型微乳,且3%伊维菌素微乳制备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 

【文章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3%伊维菌素微乳的制备及其工艺考察


伊维菌素微乳类型鉴定结果

微乳,兽药,剂型


我国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迅速,在动物抗寄生虫药物剂型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兽药市场的剂型存在局限化问题,造成药物疗效不明显、给药难度大、耗资耗力等弊端,不利于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本研究研发的微乳药物制剂增加了动物临床应用的选择,丰富了我国兽药剂型,提升了兽药研制水平,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为伊维菌素微乳稳定性及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药效学分析等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依据。图2 伊维菌素微乳类型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J]. 雷延莲.  青海医药杂志. 2010(08)
[2]托曲珠利纳米乳的研制及其初步质量评价[J]. 魏永俊,潘玉善,苑丽,刘建华,陈玉霞,胡功政,王立业,骈永亮.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3)
[3]阿托伐他汀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和评价[J]. 沈海蓉,李中东,钟明康.  药学学报. 2005(11)
[4]水飞蓟素自微乳的制备[J]. 肖衍宇,宋赟梅,陈志鹏,平其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5(11)
[5]微乳基质成乳条件与稳定性的研究[J]. 史同瑞,许腊梅,于万才,李国新.  动物医学进展. 2005(07)
[6]微乳在现代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J]. 陈华兵,翁婷,杨祥良.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4(08)

硕士论文
[1]伊维菌素o/w注射液的制备和药效学研究[D]. 王永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052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52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