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VI型分泌系统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00:19
Ⅵ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T6SS)是新近发现的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变形菌门部分致病菌中的一种蛋白质分泌系统,是这类细菌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T6SS是由15-25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形成的贯穿细菌“内膜-周质空间-外膜”的跨膜复合结构,其形成的管道能直接穿过靶细胞的生物膜发挥生物学效应,作用的靶细胞既可以是原核细胞,也可以是真核细胞。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Coregulated Protein, Hcp)是形成T6SS分泌装置的通道的结构蛋白,同时也是对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的重要的效应蛋白,被认为是T6SS的分子标志(hallmark)。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xPEC)是类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能引起人和动物肠道以外多种组织器官病变。近年来,许多猪场发生脑膜炎、肺炎、关节炎、败血症等疾病的猪只ExPEC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这类菌株往往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给养殖场疾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造成养殖场较大的损失。本研究在前期对5株猪源ExPEC进...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縮略词
1 文献综述
1.1 革兰氏阴性菌蛋白质分泌系统的概述
1.2 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Ⅵ型分泌系统的概述
1.2.2 Ⅵ型分泌系统分子结构的研究进展
1.2.3 Ⅵ型分泌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1.2.4 大肠杆菌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
1.3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菌株、质粒、细胞
3.1.2 酶及其它试剂
3.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3.1.4 试验动物
3.1.5 PCR引物
3.2 方法
3.2.1 细菌培养与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
3.2.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Hcp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2.3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蛋白的提取及Hcp1蛋白的鉴定
3.2.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的构建
3.2.5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生长曲线的绘制
3.2.6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存活试验
3.2.7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对PK15细胞粘附与入侵试验
3.2.8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对小鼠的毒力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T6SS基因序列分析
4.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Hcp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2.1 hcp1基因的克隆
4.2.2 原核表达质粒pET30a-hcp1的鉴定
4.2.3 Hcp1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的鉴定
4.2.4 Hcp1多克隆抗体的鉴定
4.3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蛋白中Hcp1蛋白的鉴定
4.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的构建
4.5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生长曲线
4.6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的抗吞噬能力
4.7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对上皮细胞粘附与入侵的能力
4.8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对小鼠的毒力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细菌蛋白分泌途径的研究进展[J]. 訾祯祯,杨志伟.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8)
[2]细菌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李俊,俞盈,王豪举. 微生物学报. 2011(03)
[3]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概况[J]. 杨汉春. 猪业科学. 2007(01)
[4]我国南方猪高热病的研究(Ⅰ)——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J]. 宁宜宝,郑杰,张纯萍,宋立,刘惠文,王琴,丘惠深,丘伯根,赵启祖,沈青春,刘业兵,范学政,徐璐,江焕贤. 中国兽药杂志. 2006(12)
[5]非经典的蛋白质分泌途径[J]. 刘刚,王清明,陈惠鹏. 生物技术通讯. 2005(01)
本文编号:3055015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縮略词
1 文献综述
1.1 革兰氏阴性菌蛋白质分泌系统的概述
1.2 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Ⅵ型分泌系统的概述
1.2.2 Ⅵ型分泌系统分子结构的研究进展
1.2.3 Ⅵ型分泌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1.2.4 大肠杆菌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
1.3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菌株、质粒、细胞
3.1.2 酶及其它试剂
3.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3.1.4 试验动物
3.1.5 PCR引物
3.2 方法
3.2.1 细菌培养与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
3.2.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Hcp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2.3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蛋白的提取及Hcp1蛋白的鉴定
3.2.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的构建
3.2.5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生长曲线的绘制
3.2.6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存活试验
3.2.7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对PK15细胞粘附与入侵试验
3.2.8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对小鼠的毒力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T6SS基因序列分析
4.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Hcp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2.1 hcp1基因的克隆
4.2.2 原核表达质粒pET30a-hcp1的鉴定
4.2.3 Hcp1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的鉴定
4.2.4 Hcp1多克隆抗体的鉴定
4.3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蛋白中Hcp1蛋白的鉴定
4.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的构建
4.5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生长曲线
4.6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的抗吞噬能力
4.7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对上皮细胞粘附与入侵的能力
4.8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Δhcp3对小鼠的毒力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细菌蛋白分泌途径的研究进展[J]. 訾祯祯,杨志伟.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8)
[2]细菌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李俊,俞盈,王豪举. 微生物学报. 2011(03)
[3]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概况[J]. 杨汉春. 猪业科学. 2007(01)
[4]我国南方猪高热病的研究(Ⅰ)——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J]. 宁宜宝,郑杰,张纯萍,宋立,刘惠文,王琴,丘惠深,丘伯根,赵启祖,沈青春,刘业兵,范学政,徐璐,江焕贤. 中国兽药杂志. 2006(12)
[5]非经典的蛋白质分泌途径[J]. 刘刚,王清明,陈惠鹏. 生物技术通讯. 2005(01)
本文编号:3055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55015.html